极权主义的高压之下,人人都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只有放弃独立思考的权利,做一个循规蹈矩、俯首听命的顺民,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然而,正如爱伦堡所说:“你可以用沥青覆盖世界,但是总会有几株青草能自隙缝中萌芽滋生!”即使是在万马齐喑的时代,也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敢于挺身而出,为无辜者申辩;敢于拒绝与当政者合作,为正义呐喊呼号,用行动捍卫自由和尊严!他们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坚守良知和道义,在历史的天空留下了灿烂的光芒。
斯拉瓦是前苏联著名指挥家、大提琴演奏家,他的妻子加利娅是一名女高音歌唱演员,两人同在苏联国家大剧院工作,二人因同情和帮助作家索尔仁尼琴,受到了当局的无理刁难,演出被封杀,报刊上也不再有他们的名字。就在他们的处境特别危险的时候,有一天,两个演员找到了加利娅,告诉她说:“是一位重要人物派我们来找你们夫妻的,现在,有关人员正组织人在反对萨哈罗夫院士的公开信上签名,如果斯拉瓦肯签名的话,他的‘过错’就将一笔勾销,他还将在大剧院任指挥,想排什么戏就排什么戏,你本人也会重新获得演出机会……”
那两个人希望加利娅能劝劝自己的丈夫,让他在公开信上签名,声讨萨哈罗夫的“罪恶”,表达他们与党保持一致的坚定立场。哪知,加利娅听完后,大声说道:“什么?你们叫我劝斯拉瓦在公开信上签名!如果斯拉瓦敢签名的话,我亲手把他掐死!”
那两个人见加利娅不肯配合,就直接跑到加利娅家,把斯拉瓦拉进书房里和他谈,劝他在公开信上签名。他们得到的同样是拒绝,斯拉瓦大声喊道:“我不签名,决不签名!”
因为拒绝与当政者合作,斯拉瓦和加利娅遭到了更加严厉的管束,当局使出种种手段迫害他们,使他们无法在国内生存,不得不离开苏联。
1978年,斯拉瓦和妻子加利娅的护照被苏联政府吊销,他们被褫夺了公民权,成了流亡者。
因为拒绝在讨伐萨哈罗夫的公开信上签名,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斯捷尔纳克也是一个敢于发出自己声音的作家。在1937年的大清洗中,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亚基尔将军和埃德曼将军等功勋卓著的红军将领遭到陷害,被有关部门逮捕、关押起来,受到了残酷的折磨。斯大林想要处决这三位将领,便授意有关部门炮制了一份要求处决这三位将领的请愿书,并征集社会各界人士签名,作家协会的作家们也在被征集之列。在血淋淋的大清洗面前,在随时可能“被失踪”的危险环境下,很多作家迫于压力,违心地在这份请愿书上签了名。
有一天,一辆汽车停在了帕斯捷尔纳克的住宅前,从车上下来一个人,这个人是奉命来征集关于处决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亚基尔将军和埃德曼三位红军将领的签名的,他要求帕斯捷尔纳克也在上面签上名字,并说很多作家已经签完了。结果,这一要求遭到了帕斯捷尔纳克的严词拒绝,他说:“我得了解他们,知道他们犯了什么罪,才能签名。他们的生命不是我给予的,我也无权剥夺他们的生命。”那个人严肃地提醒帕斯捷尔纳克考虑一下后果再做决定,帕斯捷尔纳克怒火万丈地斥责他道:“同志,这不是签发剧场入场券,我不能签名!”
当时,帕斯捷尔纳克的妻子正怀着身孕,她担心帕斯捷尔纳克如此对抗有关部门,会受到打击,于是,便也帮着劝说帕斯捷尔纳克,让他替孩子想想。
妻子的话让帕斯捷尔纳克大怒,他冲她吼道:“如果孩子是与我不同观点的人生的,我宁愿不要这个孩子!”说完,便对那个人下了逐客令。
帕斯捷尔纳克的不配合,让苏联作家协会特别难堪,作协书记斯塔夫斯基把帕斯捷尔纳克叫到作协,耐心地做说服工作,但帕斯捷尔纳克却不为所动。斯塔夫斯基气得对他大喊:“您这种托尔斯泰式的装疯卖傻何时才能终止啊!”
作协的另一位负责人帕夫连科也三番五次地找帕斯捷尔纳克谈话,劝他看清形势,不要再顽固下去,依然被帕斯捷尔纳克拒绝了,他说:“我签了名就等于扼杀了自己的生命!”
为了防止发生不测,妻子把坐牢用的衣服都给帕斯捷尔纳克准备好了。帕斯捷尔纳克平静地等待着最坏的结果。几天后,那封题为《我们决不让苏联的敌人活下去》的作家集体签名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上面的签名人中竟然有帕斯捷尔纳克!
帕斯捷尔纳克愤怒了,他立即找到斯塔夫斯基,怒斥道:“我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想到作家协会会干出如此卑鄙的勾当!没有人赋予我决定另一个人生死的权力!替我签名就等于是处死我!”
斯塔夫斯基推托说:“可能是《文学报》弄错了。”帕斯捷尔纳克便强烈要求《文学报》发一个更正启示,声明他没有参与这次签名。虽然《文学报》最终也没有发那份更正启示,但帕斯捷尔纳克的这种宁愿坐牢也不肯签名的精神却被人们永远地铭记在心。
在读爱伦堡的《人·岁月·生活》时,我们读到了相同的一幕。“犹太医生案件”是斯大林战后开始大清洗的序幕,斯大林以打击医生为借口,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将打击对象对准了政治局委员们,打算将政治局委员们一举清洗掉。在斯大林的过问下,有关部门又像以前一样炮制了一封诬蔑苏联犹太医生的《致〈真理报〉编辑部的信》,信的内容是强烈呼吁法办这些“国家的敌人”,强迫苏联著名犹太学者、作家、作曲家签名。爱伦堡是犹太作家,所以,有关人员也找到了他,要他在那封信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爱伦堡清楚不签名的后果将是什么。在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时,爱伦堡坚定地选择了正义,他拒绝在这封信上签名,并冒死上书斯大林,申述自己不签名的理由,并劝阻斯大林不要把犹太人驱赶到西伯利亚去。这封信发出后,他就做好了被逮捕、被审判、被枪决的准备。
在写下那封信的那一刻起,他已经看到死神在朝自己微笑,但他毫不畏惧。他把一切后事都安排好,静静地呆在家里,等待着克格勃上门来抓自己,等待着死神的降临。可是,过了两三天,也没有人来抓他,这一反常情况让人难以理解。就在他苦苦思索原因的时候,他得到了消息:斯大林死了!他逃过了一劫。
他长出了一口气。
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做邪恶的帮凶。爱伦堡的选择,是良知和正义在闪光!
人类虽然自诩为高等动物,但同样无法摆脱动物趋利避害的本能,当危险到来时,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怎样自保。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面对邪恶时都选择明哲保身、选择向权势屈从下跪,总会有那么一些人,躯体中流淌着血性和良知,面对邪恶毫不妥协,选择了抗争,发出了正义的怒吼,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他们挺身而出的壮举,成为人类最可宝贵的精神遗产,永远会在被剥夺过自由和遭受过浩劫的地区与人群中引起深远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