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拉动内需”

2013-12-24 00:00:00整理/唐宝民
文史月刊 2013年10期

宋神宗时期,江浙一带发生大饥荒。灾民实在太多了,而公粮有限,政府救济只能解燃眉之急,却不是长久之计。

江浙地区的行政长官是范仲淹,按理说,范仲淹应该多方筹集钱粮、加大救济力度才对,可是,他却做出了一些让人想不通的事情:在大灾当前之际,他竟然组织起了各种形式的划船比赛,举行盛大的仪式,他自己还天天乘船来往于江河湖海之间,观看赛事。在他的组织、提倡下,划船比赛搞得热火朝天,从春到夏,江河湖海上热热闹闹,赛事不断。很多富商大户信佛,范仲淹就召集各寺庙的主持,动员他们修葺寺庙,他说:“灾荒之年,工价便宜,有利于搞工程,兴土木。”于是,各地的寺庙便开始大规模搞工程建设,翻修寺da7a9f748f3b3914fe034f73a8a93ea8庙。有些大户见工价如此便宜,便也开始修粮仓、房屋。范仲淹还动员各官署兴修衙门,带头建造楼堂馆所。

范仲淹的做法,遭到很多人的反对,认为他在大灾之年,置百姓疾苦于不顾,大搞赛事、大兴土木、大建官署衙门,有一些人就上奏朝廷,弹劾范仲淹。朝廷也认为范仲淹所为是不务正业,让他做出解释。于是,范仲淹就给朝廷上了奏章,对自己的行为解释道:“大灾之年,流民遍地,仅靠官家的救济,形同杯水车薪,而且只能暂时起点作用。为长久计,必须为灾民找出路,想办法让他们有活做,能自己赚来一份糊口钱。我提倡、鼓动划船比赛,是因为比赛中要用到船,主办比赛的商家就要拿出钱来造船,造船就需要用工,而灾民就有活做了。比赛过程中,也需要人工,这样又能给灾民找到一份工作。我大兴土木,也是这个道理,通过工程建设,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朝廷明白了范仲淹的良苦用心。

范仲淹那个时代,还没有“经济学”这个概念,但通过此事却可以看出,范仲淹是一个很懂得经济学的官员。他的这种做法,用现代经济学来概括,就是“拉动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