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叶片可用性的影响

2013-12-24 06:43:42刘化冰程昌合解莹莹金慧清张勇刚项波卡李丹丹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叶位可用性成熟度

刘化冰,夏 琛,程昌合,解莹莹,金慧清,张勇刚,项波卡,李丹丹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8)

目前我国大部分烟区上部叶品质欠佳,烟碱含量偏高[1-2],淀粉降解不充分,还原糖及糖碱比较低,内在化学成分不协调,香气风格不突出,烟叶偏窄偏厚,杂气较重,刺激性较强,在卷烟配方中地位不高,影响工业成本和烟支物理特性等众多问题,直接导致上部叶可用性降低,销路不畅,每年均会出现积压库存等现象[3-6]。2009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对卷烟经营工作的影响日益显现的情况下,卷烟上水平成为中国烟草行业2009年的3项重点任务 (烟叶防过热、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之一。保障卷烟上水平关键措施之一就是保障原料上水平,而提高上部叶可用性是保障原料上水平的快捷有效的措施[7]。目前烟叶生产上通过确定适宜的移栽期,增施钾肥,科学打顶,适当留叶,提高上部叶采收成熟度,烘烤过程中适当延长变黄期,改变采收方式等一系列举措来改善上部叶质量和可用性[8-11]。已有的研究[12-14]表明,上部叶一次性采收可以提高上部叶的挥发性致香物质总量,协调化学成分,改善上部叶整体的品质。本试验系统探讨了一次性采收和分次采收对上部6片叶可用性的影响,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09年在广东省南雄市进行,烟田土壤为紫色土,全氮0.86 g·kg-1,全钾27.5 g·kg-1,全磷 0.45 g·kg-1,碱解氮 57 mg·kg-1,速效钾126 mg·kg-1,速效磷 8.0 mg·kg-1,有机质8.8 g·kg-1,pH值7.47,前作为水稻。

参试的烤烟品种为K326,于2月中旬移栽,田间管理措施按照广东省优质烤烟生产技术规范进行。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即上部6片叶一次采收(T),以上部6片叶分2次采收为对照 (CK),每个处理1.33 hm2,不设重复。打顶后每株烟留叶数为20片,顶部6片叶从上到下分别编号为顶1~6叶位。顶部1~6片叶一次采收的标准为:顶1叶主脉变白发亮,支脉2/3变白,叶面出现明显成熟斑。分次采收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按照成熟标准每次采收3片叶。

1.3 测定方法和内容

2个处理均于采收当天选取生长一致的烟株50株,上部叶顶1~6叶分别挂牌标记并逐叶采收。其中10株用于鲜烟叶指标测定,其余烟叶按照南雄上部叶烘烤技术方案进行烘烤,并测定烤后各叶位化学成分。同时2个处理烤后顶1~3、顶4~6按照成熟度好和成熟度一般2个标准,各取2.0 kg样品用于外观质量和感官评吸鉴定。

鲜叶面积和鲜重。鲜叶面积的测定采用指数法[15]。鲜重采用直接称重法。

单位叶面积干重。单位叶面积干重采用圆片法,用直径0.5 cm的打孔器从叶片的前端打到后端,避免打到主脉和支脉,每片叶打孔10个。将圆片放入圆铁盒中在75℃的烘箱中烘12 h,直至圆片变干。单位叶面积干重以圆片重量除以面积表示。

化学成分测定。将烤后各叶位的叶片烘干,每个叶位共9片,3片为1个重复,粉碎过0.25 mm(60目)筛,用于化学成分的测定。烟碱含量采用提取脱色法[16],总氮含量采用过氧化氢-硫酸消化法[17],淀粉含量采用高氯酸水解法[18]。

香气成分的测定。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萃取剂使用二氯甲烷,装置的一端接盛有10.0 g烟样及350 mL水的l 000 mL平底烧瓶,加热。装置的另一端接盛有40 mL二氯甲烷的100 mL烧瓶,该端在水浴锅上加热,水浴温度为60℃,同时蒸馏萃取进行2 h,蒸馏萃取完成后,往二氯甲烷萃取液中加入10 g无水硫酸钠,冷却干燥,最后把二氯甲烷萃取液浓缩至2 mL,并以硝基苯为内标,做定量分析。

采用美国HP5890Ⅱ-5972气质联用仪对烟叶样品进行定性分析。GC/MS分析条件:色谱柱:hp-5(60 m ×0.25 mm.i.d. ×0.25 μm d.f.);载气及流速,He 0.8 mL·min-1;进样口温度250℃;传输线温度280℃;离子源温度177℃;升温程序:初温50℃,恒温5 min后以5℃·min-1升至120℃,保持5 min,再以5℃·min-1升至180℃,保持5 min,再以6℃·min-1升至250℃,保持15 min;分流比为1∶15;进样量2 μL;电离电压70 eV;电离方式El;质量数范围:50~500 amu。MS谱库:NIST库。

烤烟外观质量。包括颜色、成熟度、身份、油分和疏松度,参照 GB 2635—92烤烟分级标准进行。各项指标满分为10分,各单项指标的最小积分单位为0.5分。总分 =成熟度 ×35%+油分 ×25%+身份×15%+疏松度×25%。

感官评吸。感官评吸鉴定由浙江中烟技术中心组织评吸专家,按YC/T 138—1998烟草及烟草制品进行。指标包括劲头、浓度、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刺激性、余味。各项指标满分为10分,各单项指标的最小积分单位为0.5分。浓度和劲头属风格特征,不纳入总分的计算。总分=香气质×20%+香气量×35%+杂气×20%+刺激性×10%+余味×15%。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经Excel软件整理,用 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学特性

从表1可以看出,一次性采收与2次采收相比,鲜叶面积和鲜重差别不明显。单位面积干重除顶2、顶3叶位之间无显著差异以外,其余叶位均有差异。对照顶1叶位单位叶面积干重大于处理,且差异极显著;顶4~6叶位的单位叶面积干重分别是处理的1.19,1.20和1.07倍,顶4~5叶位差异极显著,顶6叶位差异显著。说明烟叶进入成熟期以后,基本形态已经固定,延迟采收并不能促进叶片面积的增大和鲜重的大幅度增加。一次性采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上部叶单位叶面积干重,有利于改善烤后烟叶组织结构和叶片厚度,提高可用性。

表1 不同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2 质体色素和成熟度

由表2可以看出,处理和对照之间顶1~3叶位叶绿素a、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顶4~6叶位各色素含量差异极显著。顶1~3叶位的类胡萝卜素与总叶绿素的比值以对照较大,顶4~6叶位以处理较大,说明处理顶1~3叶片成熟度小于对照,顶4~6叶位的成熟度大于对照,即一次性采收延迟了顶4~6的采收时间,提高了顶4~6叶位的成熟度,这与谢书义[13]的研究结果一致。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比值也证明了这一点。但顶1~3叶位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的比值小于对照,成熟度较对照有所下降。

表2 不同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叶色素和成熟度的影响

2.3 常规化学成分及协调性

化学成分含量及其比值是反映烟叶化学组分及其协调性的重要内容[14]。由表3可以看出,一次性采收与2次采收相比烤烟顶1~6叶片烟碱、总氮、总糖、还原糖含量均升高,淀粉含量降低,氮碱比升高。2个处理之间各叶位叶片烟碱含量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顶6叶位以外,顶1~5各叶位较对照分别增加21.70%,13.33%,6.57%,5.19%和9.59%;总氮含量除顶6叶位差异不显著以外,也较对照增加了47.18%,33.57%,23.36%,38.81%和35.20%,差异极显著;淀粉含量顶4~6叶分别比对照降低了39.75%,32.60%和35.68%,且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顶1~3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一次性采收提高了上部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顶4~6叶总糖和还原糖分别较对照提高9.78%,9.03%,11.53%和12.61%,9.83%,8.62%,且差异极显著,顶1~3叶差异不显著。

优质烟叶要求两糖比 >0.8,氮碱比0.8~1.0。一次性采收较2次采收提高了各叶位的氮碱比和两糖比,上部叶各叶位更接近或达到优质烟叶要求。

表3 不同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叶常规化学成分及协调性的影响

2.4 中性致香物质

经气相色谱-质谱 (GC/MS)对烤后烟叶样品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表4)表明,5大类致香物质在2个处理间表现一致。一次性采收提高了上部叶苯丙氨酸类、棕色化产物类、类西柏烷类、类胡萝卜素类和叶绿素5大类降解产物含量,显著提高上部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除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增加不太显著以外,其余4种降解产物增幅较显著,其中棕色化产物类降解产物增幅最大,达274.33%。一次性采收较2次采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增79.62%。

2.5 外观质量

由表5可以看出,一次性采收上部叶的外观质量得分较高,外观质量较好。2个处理上部叶烤后

表4 不同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叶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

叶片颜色一致,均为橘黄色;其中一次性采收顶1~3片叶身份较2次采收薄,成熟度较好,组织结构疏松感较强,叶片油润感较足。2个处理间顶4~6片叶油分和组织结构疏松度较一致,但以一次性采收处理的叶片成熟度较好,身份较适中。

表5 不同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叶外观质量的影响

2.6 感官评吸质量

由表结果6可以看出,一次性采收上部叶处理劲头减弱,烟气浓度略有下降,烟气更加细腻,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充足,成熟烟香有所显露,杂气减轻,刺激性较小,总体得分较高,感官评吸质量较好。一次性采收顶1~3片叶处理的香气量及透发性比顶4~6片叶要好,但香气质、刺激性稍差,余味较差。

2.7 等级和产量

由表7可以看出,一次性采收较2次采收提高上部叶上等烟和黄烟的比例18.91和5.58个百分点;降低下等烟和杂色烟比例4.19和5.21个百分点。一次性采较2次采收提高上部叶均价1.16元·kg-1;但由于叶片干重的降低,一次性采收降低了上部叶的产量,较2次采收降低了15.60%。由于产量的降低,一次性采收上部叶的产值较2次采收降低5.16%。

表6 不同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叶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

表7 不同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叶等级和产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烤烟上部叶具有干物质积累多、成熟缓慢、田间耐养等特点[19]。研究表明,成熟度是烟叶质量的中心因素,与烟叶的色、香、味相关密切[20-22]。成熟度不够是导致上部叶组织紧密、杂气较重、刺激性较强、可用性较低的主要原因。上部叶一次性采收通过提高上部叶采收成熟度,使上部叶片发育较好,开片较好,叶片略薄,烤烟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疏松度增加,胞间空隙率变大[23],比叶重、叶片密度下降[24],同时提高了烤后上部顶1~3片叶的单叶重和叶质重,降低了顶4~6的单叶重、叶质重和叶片厚度[25],组织结构相对疏松,更符合烟叶可用性对组织结构疏松的要求[26-27],且顶部 1~6叶间物理性状差异较小[28],提高了上部叶整体的总糖、还原糖含量,降低了烟碱、总氮、淀粉和氯含量[13,29],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改善外观质量,提高烟叶评吸感官质量[30-34],产量、产值有所降低。本试验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认为上部叶可用性不高可能与传统的分次采收有关[35],主要是因为上部叶成熟期间烟株衰老加剧,上部叶的光合产物不足以维持根系和茎秆的代谢,导致烟株消耗体内以前积累的光合产物,从而引起叶片化学成分不协调,烘烤特性下降。而一次性采收使烟株整体保留比2次采收较多的留叶数,可以提高整个上部烟叶的净光合速率,使得上部叶的干物质积累大于留叶数相对较少时的情况,减少了对前期积累的光合产物的消耗[36]。同时由于上部叶在烟株上着生时间的延长,对叶片烟碱含量[36-37]、叶片厚度[38]等因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者认为上部6片叶一次性采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上部叶的采收成熟度,慢养顶叶,满足生产优质烟叶的田间生长发育对成熟度的需求,改变上部叶的营养状况和组织结构。由于增加了上部叶成熟衰老期间烟株留叶数并延长了叶片在株时间,保证了上部叶成熟期间保持较高的生理活性和较强的光合作用,减少了对上部叶积累的干物质的消耗。同时由于株留叶数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烟株后期所需养分的吸收及分配[13],烟株吸收的营养物质分配到各叶位,缓解并减轻了顶端优势,上部叶各叶位之间的差异缩小,提高了上部叶的可用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上部叶一次性采收提高了上部叶采收成熟度,上部叶叶片厚度降低,叶片组织结构疏松,烤后烟叶总糖、还原糖增加,淀粉含量降低,烟碱、总氮含量略有增加,各种化学成分更加协调,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外观质量和卷烟评吸质量明显改善,上等烟比例和黄烟率显著增加,均价提高。但是由于延迟采收提高顶4~6叶片成熟度,导致烤后上部叶产量降低,烤后烟叶残伤面积增加,以现行的烤烟分级标准划分等级降低,影响了烟农的收益。因此应积极探索上部叶一次性采收适宜的成熟度标准,在保证一次性采收的基础上灵活掌握上部叶留叶数,适当放宽对一次性采收上部叶残伤面积的控制,参照烤烟国家分级标准适当扩大上部叶各等级残伤比例范围,在增加烟农收益的情况下提高上部叶工业可用性。

[1] 简永兴,郭紫明,董道竹,等.植物生长调节剂GA3喷施对烤烟上部叶生物碱的影响 [J].烟草科技,2008,10:39-43.

[2] 刘卫群,郭群召,张福锁,等.氮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对烤烟上部叶烟碱含量的影响 [J].烟草科技,2004(5):36-39.

[3] 唐远驹.按市场需要提高烟叶质量:关于烤烟质量的几个问题 [J].中国烟草,1994(3):17-20.

[4] 朱尊权.希尔博士谈烟草生产技术 [J].烟草科技,1994(5):27-28.

[5] 向东山,翟琨.不同环剥时期对烤烟上部叶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352,4346.

[6] 梁斌,蔚应俊,周应兵.烤烟上部叶滞销的原因及农业生产对策 [J].安徽农业科学,2002,30(2):285-286.

[7] 朱尊权,提高上部叶可用性是实现卷烟上水平的主要措施[J].烟草科技,2010,6:5-10.

[8] 张逸宾译.烟草生理化学 [M].北京:轻工业部包装科学研究所出版,1991:101-105.

[9] 时向东,刘国顺,袁秀云,等.不同肥料对烤烟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 [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32(增1):101-105.

[10] 汪邓民.范思锋.钾素对烤烟成熟生理变化及成熟度影响的研究 [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9,5(3):244-248.

[11] 宫长荣,赵铭钦,汪耀富,等.上部烟叶烘烤工艺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1997(8):12-14.

[12] 肖波,陈建军,吕永华,等.采收方法对烤烟植株上部叶烘烤特性的影响 [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8,44(2):221-224.

[13] 宫长荣,李富强,陈红华,等.烤烟上部6片叶一次性采收对顶部3片叶烘烤质量的影响 [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8,43(6):94-98.

[14] 成本喜,侯留记,熊向东,等.烤烟上部叶一次采烤方法研究 [J].烟草科技,1997(3):36-38.

[15] 刘贯山.烟草叶面积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J].安徽农业科学,1996,24(2):139-141.

[16] 王瑞新,烟草化学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74-275.

[17] 王瑞新,韩富根,杨素琴.烟叶化学品质分析法 [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8] 肖协忠,烟草化学 [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19] 刘国顺,烟草栽培学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0] 贾琪光,宫长荣,烟草调制学 [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90,25-40.

[21] 刘百战,冼可法.不同部位、成熟度及颜色的云南烤烟中某些中性香味成分的分析研究 [J].中国烟草学报,1993(3):46-53.

[22] 赵铭钦,于建春,程玉渊,等.烤烟烟叶成熟度与香气质量的关系 [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3):10-14.

[23] 张树堂,杨雪彪,王亚辉,等,不同成熟度烤烟鲜烟叶的组织结构比较 [J].烟草科技,2005,1:38-40.

[24] 王树声,王宝华,李雪震,等,烤烟烟叶中游离氨基酸与内在质量关系的研究 [J].中国烟草科学,2002(4):4-7.

[25] 高卫锴,史宏志,刘国顺,等,上部叶采收方式对烤烟理化和经济性状的影响[J.烟草科技,2010(9):57-60.

[26] 朱尊权.我国卷烟降焦与发展混合型卷烟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J].烟草科技,1999(3):3-5.

[27] 朱尊权.烟叶的可用性和卷烟的安全性 [J].烟草科技,2000(8):3-6.

[28] 刘勇,周冀衡,周国生,等,不同采收方式对上部烟叶生物性状及物理特性的影响 [J].作物研究,2010,24(3):187-191.

[29] 蔡宪杰,王信民,尹启生,等,采收成熟度对烤烟淀粉含量的影响初步研究 [J].烟草科技,2005(2):38-40.

[30] 许自成,黄平俊,苏富强,等,不同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叶内在品质的影响 [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11):13-17.

[31] 李跃武,陈朝阳,江豪,等.烤烟品种云烟85烟叶的成熟度Ⅰ.成熟度与叶片组织结构、叶色、化学成分的关系[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1):16-21.

[32] 吴杭亮,陈朝阳,何欢辉,等.采收方式、成熟度和凋萎时间对烤烟上部叶淀粉含量的影响 [J].武夷科学,2007,23:58-64.

[33] 黄维,崔民国,赵高坤,等.烤烟采收成熟度对产值量和烟叶品质的影响 [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5(1):8-10.

[34] 冀真,刘国庆.成熟度对烟叶主要理化性状及感官质量的影响 [J].郑州轻工业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4):30-32.

[35] 何承刚.烤烟新品种 K326不同采收方式和采收时期对上部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种子,2005,24(6);75-76.

[36] 江峰,周冀衡,刘建利,等.不同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叶片生长及烟碱含量的影响 [J].作物研究,2007,21(1):28-31.

[37] 谢书义,刘大义,杨胜利.不同采收方法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J].贵州农业科学,2000,28(2):32-34.

[38] 简永兴,伍厚国.不同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烟叶厚度和烟碱含量的影响 [J].作物杂志,2007(5):31-33.

猜你喜欢
叶位可用性成熟度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界面设计可用性中外对比研究
包装工程(2023年24期)2023-12-27 09:18:26
云烟87不同叶位烟叶烤后单叶重及等级质量分析
干旱胁迫下辣椒幼苗光合与荧光参数测定的最佳叶片
不同叶位桑叶茶的营养活性成分分析
四川蚕业(2022年1期)2022-06-06 02:03:42
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GOCI晨昏时段数据的可用性分析
产品制造成熟度在型号批生产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整机产品成熟度模型研究与建立
不同成熟度野生水茄果实的种子萌发差异研究
种子(2018年9期)2018-10-15 03:14:04
刚好够吃6天的香蕉
云烟85不同叶位和不同部位烤后烟叶碳氮含量和碳氮比的差异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