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_新春
1994年,我还是一名正当豆蔻年华的小姑娘,在位于北京南城陶然亭公园北门的中央戏曲学院附中学习京剧。那时的我刚来北京不久,对一切都感到陌生和好奇。紧邻校门的地方有一家餐馆,刚刚开业不久,规模也不大,老板是一个年轻的安徽小伙子,虽不善言谈,但对人很亲切,也很会做生意。记得他原来是在旁边青年旅馆里工作的,后来终于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餐馆,也起名为“青年餐厅”。在我的印象里,店里的女服务员们都很漂亮,有着安徽姑娘特有的柔美和勤快,说话声音轻轻的、甜甜的,让我们这些北方女子好生羡慕。
作为家里的老大,我能感到家里供我和弟弟上学已属不易,所以也很少乱花钱。在校期间,我去青年餐厅吃饭的机会其实也是有数的,惟其如此,更觉得每一次下馆子吃饭都是一次难忘的、略显奢侈的经历,我想我的同学们也大都如此。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安徽小老板对我们的态度永远是那么好,就算我们到那儿只点一个炒土豆丝,他也从来不嫌单子小,总能为我们提供亲切周到的服务。至于菜品,那就更不用说了!吃惯了学校大食堂清汤寡水的大锅饭,青年餐厅做的土豆丝真是堪称人间美味,让我们的味蕾和五脏都那么兴奋和熨帖。让我念念不忘的另一道菜是宫保鸡丁,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少嘴馋,总觉得他家的宫保鸡丁做得简直是绝了,以后在别家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菜。就这样,青年餐厅成了我们学生时代最盼望能去的地方,每到月初或月末,家里寄来了生活费,大家手头稍微宽裕的时候,都会呼朋引伴地去那里打打牙祭。
除了我们这些学生,整个陶然亭附近的居民也都爱去那里用餐。因为他的饭店生意好,再加上那里又是居民区,还紧邻着陶然亭公园,所以当时另一家有名气的餐厅在隔壁也开了一家很大的新店,装修得比青年餐厅看起来要气派很多。开始大家瞧着新鲜慕名而来,但顾客们都很精明,时间长了就感觉出无论饭菜质量或是价格,两家差别还是挺大的,于是没有两年,那家餐厅就关门了。让我们想不到的是,青年餐厅把那家餐厅也给租了下来,从此扩大了店面,生意更加兴隆了。
青年餐厅陶然亭店
毕业时,我和男友暂时要分开两地,所以特地约到青年餐厅吃一顿告别餐,虽然仍是美味在喉,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因为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后来,当我重新回到北京时,为了我们的相聚,我和他又在青年餐厅吃了一顿饭以示纪念。现在的年轻人都说异地恋没有好结果,这期间我们也经历了风风雨雨,但还是凭着两颗不放弃的心,终于修成了正果。如今,他早已经成为我的先生,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这样说来,青年餐厅也算是我们爱情的见证者了。
渐渐地,我们凭着自己的努力奋斗,在北京站稳了脚跟,也不知不觉告别了青春,步入中年。生活好了,山珍海味、中西大餐也吃过无数,却还是从心底里怀念和同伴们一起吃土豆丝和宫保鸡丁的日子,那是挥洒青春和理想、憧憬爱情和未来的美好时光。记得前段时间,一个在江西工作的师妹,在她先生来京出差之际,不忘叫他去青年餐厅买几个菜打包回去,说是实在太想那里的菜了!看来有这种感受的还真的不止我一个。餐馆做到这种地步,真是让人羡慕之极啊!
将近20年间,青年餐厅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新店越开越多,名气越来越大,当年那个年轻的安徽老板,现在想来也已经是餐饮界响当当的风云人物了。每年我们的同学聚会,仍然不约而同都会选择在青年餐厅,对我们这群人来说,这里已不仅仅只是一个用餐的地方。一旦踏入青年餐厅,就像放佛重新回到了青年时代,大家放歌纵酒,怀念着我们无拘无束的青春岁月。几次聚会时,我们还遇到过当年的小老板,好像家人一样和他叙旧。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个地方为青春保留着,也许是某个车站,也许是某座校园,也许只是一条宁静的小路,连接着让你心动的一段故事……对于我和我的同学们来说,青年餐厅就是这个和青春有关的符号,它尘封着往事,记录着岁月,让我们的回忆找到了归属与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