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2013-12-23 05:40张新刚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年2期
关键词:校园网河南省全省

张新刚,王 燕

(1.南阳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河南南阳 473061;2.南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南阳 473061)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8年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以来,先后经历了2个发展阶段,高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与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促进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1-2]。近年来,河南省围绕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和建设人才强省的目标,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为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信息化提供了重要保障,为全省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 河南省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研目的

通过此次调查,分析了河南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现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为河南省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建议,为河南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全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决策提供了参考。

1.2 调研对象

河南省目前拥有高等学校117所,其中本科院校47所(含9所独立学院),高职高专院校70所。此次调查分别选取了30所本科院校和45所高专院校作为调研对象,涵盖了综合、理工、师范、农林、水利、医学、政法、铁路等学科的院校。

1.3 调研方法

此次调研分别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调研从2011年3月开始,调查数据截止时间至2011年10月底。在调研期间利用召开河南省高校信息化平台建设研讨会、河南省数字化校园建设研讨会、河南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学术年会、河南省教育科研网10周年建设总结表彰大会暨教育信息化高端论坛等机会召开了多次座谈会进行深入座谈交流。

1.4 数据处理

首先采用德尔菲(eelphi)法确定河南省高等信息化建设应用的1级指标和2级指标,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最后对获取的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3]。

2 河南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与分析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河南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信息资源建设初具规模,信息化应用水平稳步提高,信息化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2.1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河南省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河南省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全面支持IPv6,高校校园网普遍采取了多出口,无线校园覆盖面不断扩大,数据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网络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富有成效。

2.1.1 河南省教育科研网建设情况

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河南省教育科研计算机网(以下简称“HERNET”)已建成了覆盖全省的省级教育高速主干网,为推动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HERNET 主干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目前,HERNET 带宽为2.5 Gbit/s,总出口带宽5Gbit/s,光纤总长度近3 000km,覆盖全省18个省辖市,城市节点23个,拥有104个接入单位,网络用户达到140余万人[4]。

2010年10月,河南省教育科研网下一代互联网(以下简称“HERNET2”)主干网开始运行,这是国内第1个IPv6省级教育网络,将河南省教育科研网络的建设推向了一个新高度。HERNET2共设置了22个主节点,主干网节点采用高性能的Juniiper MX-960、H3CS9512E、华为NE80E 等核心路由交换设备,全面支持下一代互联网应用。

图1 河南省教育科研网HERNET主干网拓扑图

2012年初,河南省教育厅启动了“河南省教育科研网智能光网络”建设工程,旨在提升主干网带宽,组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独立的光虚拟网,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提高智能化网络管理水平。

2.1.2 高校校园网建设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全省高校校园网普遍采取“核心—汇聚—接入”3层逻辑结构,普遍采取环型、星型、树型或复合型的网络拓扑结构。校园网接入方式上,有90.6%的高校选择了光纤接入,而9.4%的高校采取VPN 方式接入。全省高校校园网出口总带宽平均为1 352 Mbit/s,其中本科类平均为1 665 Mbit/s,高职高专类平均为1 042 Mbit/s,本科类平均出口总带宽比高职高专类高出59.8%。河南省高校校园网的平均信息点数、平均联网计算机数量等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河南省高校校园网建设基本情况数据表

全省高校校园网出口情况如图2所示。调查的高校均接入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以下简称“教育网”),本科类高校中,100%选择部署了2个以上的网络出口(注:这里网络出口指的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网络接入带宽服务),57.6%的高校部署了3个以上的网络出口,有91.3%的高职高专类高校部署了2个以上的网络出口,30.4%的高专部署了3个以上的网络出口。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全省高校校园网普遍部署了2个以上的网络出口,超过1/2的本科高校和近1/3的高职高专类高校部署了3个以上的网络出口。

图2 河南省高校校园网出口情况

无线网络建设方面,全省有24.2%的本科类高校部署建设了无线校园网络,有13.1%的高专类高校建设了无线网络。可以看出:无线网络目前在全省高校的普及率还不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从无线网络部署比例来看,本科类明显高于高专类院校。

2.1.3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所有高校都建有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课件制作室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河南省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1.4 数据中心建设情况

河南省高校普遍建立了数据中心,平均拥有各类服务器36台,承担高校各种应用系统的运行,并采取了数据容灾、备份解决方案。数据中心存储容量,本科类高校平均为38.6TB,高专类平均为15.4TB。数据存储系统方面,各高校采取了多样化的存储技术,应用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河南省高校数据中心存储系统技术应用情况

2.1.5 网络安全系统建设情况

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全省高校着力加强网络安全系统建设,部署了防火墙、流量监控、有害信息过滤系统等技术平台,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教育培训,有效防范和抵御网络攻击,提高了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保障能力。全省高校网络安全系统建设情况如图5所示。

图5 河南省高校校园网络安全系统建设情况

2.2 信息资源建设初具规模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河南省高校信息资源建设初具规模。高校网站内容丰富,应用系统日益完善,特色应用亮点呈现,网络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文献信息资源日益充实。

2.2.1 网站建设情况

调查显示:100%的高校建立了门户网站和部门2级网站,绝大多数高校建立了特色网站和专题网站。网站内容丰富,栏目设置合理,信息更新及时。其中,网站建设数量上,本科类高校平均拥有73.3个2级网站,高职高专类平均拥有41.4个2级网站。

2.2.2 应用系统建设情况

随着高等教育信息资源的日益丰富,全省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在各领域迅速推广。调查结果显示:全省高校建立了数字图书馆、办公自动化、人事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一卡通系统等应用信息系统,其中本科类高校平均建立了23.6个应用系统,高职高专类平均建立了16.5个应用系统,河南省高校应用系统建设比例如图6所示。

图6 河南省高校应用系统建设比例

由图6可以看出:教务管理、数字图书馆、电子邮件、精品课程等应用系统建设比例较高,表明在这些领域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另外,全省高校建立了部分特色应用系统,建设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河南省部分高校特色应用系统

2.2.3 教学资源建设情况

河南省高校大力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构建了以校级精品课程为基础、省级精品课程为骨干、国家精品课程为龙头的3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建成了一批优质的网上教学资源,这些资源通过河南省精品课程网站和各高校精品课程网站进行资源共享。截至目前,河南省高校共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 000多门、省级精品课程53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95门,有力地推动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2.4 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

文献信息资源是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全省92.6%的高校建立了数字图书馆。中外文电子数据库建设方面,本科类高校平均拥有24种,高职高专类12种。全省高校平均拥有电子图书35.7万册。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的省级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以下简称“HALIS”)的建设成果主要有:初步建立了HALIS网络公共服务平台(HALIS网站)和共享资源数据存储局域网,存储容量已达35TB;建立了河南省高校联合书目数据库,为实现全省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共建共享奠定了基础;组织实施了超星、维普、EBSCO、Springer等使用效益高的17个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的集团采购,提高了全省高校整体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能力。

2.3 信息化应用水平稳步提高

随着河南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全省高校在基础应用、教学应用、科研应用和管理应用等信息化集成应用方面的水平稳步提高。

2.3.1 基础应用信息化情况

河南省高校基础应用信息化主要提供网页、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域名解析DNS、DHCP、Windows Update、校园公告、校园网内信息搜索等网络服务。

2.3.2 教学科研应用信息化情况

全省高校建立了网络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制作等教学平台,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传播,广泛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了主动式、协作式学习方式的形成,教学质量和效果不断提高[5-7]。

科研管理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全省已有30余所高校建立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完成了高校科研成果的登记、学术交流、科研考评、上报数据等,为高校科研工作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为科研人员提供便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

(1)注重科研共享平台建设,促进科研资源的共享。河南省教育厅已建成科研管理平台(http://xm.zzu.edu.cn/),通过该平台完成全省高校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成果申报、成果统计等业务。2012年初,依托HERNET,利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河南省教育厅启动了“河南省科研管理云服务平台”工程,目的在于提高全省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和科研管理工作效率。

(2)建设高性能计算平台,开展大规模科学计算。郑州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已与河南省气象局在天气气候数值模拟等方面开展了合作研究,并在生物医学、流体力学等方面开展了科学计算。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也建立了高性能计算平台,并在相关领域开展了科学计算,建设及应用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河南省部分高校高性能计算平台建设及应用情况

2.3.3 管理应用信息化情况

全省高校通过校园网开展了办公自动化、教务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应用,提高了高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全省高校各种业务应用系统信息化应用水平如图7所示。

图7 河南省高校各种业务应用系统信息化应用水平

其中纵轴表示业务应用系统信息化应用水平等级,共分3级。其中:1级代表初级水平,表示业务流程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不够通畅;2级为中等水平,表示业务流程80%以上实现信息化管理;3级为高级水平,表示业务流程全部信息化。

2.4 信息化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河南省高校信息化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在制度、资金、人才、组织机构等方面为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2.4.1 制度保障情况

河南省十分重视全省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先后颁布了《河南省信息化条例》、《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等,对全省的信息化发展规划与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安全保障进行了明确和规范。另外,全省高校分别制定了本校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对本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任务、步骤等进行了整体规划。

全省高校制订了一系列校园网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例如校园网使用与管理办法、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以保障校园网安全稳定运行。

2.4.2 资金保障情况

信息化资金保障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全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包括单位自筹、教育厅拨款、部委拨款。其中单位自筹资金比例占到85%以上。另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逐步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自2002年河南省教育厅启动实施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项目以来,共进行了5批建设,已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8亿元,提高了校园网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2.4.3 人才保障情况

全省高校信息化管理机构的专职人员数量及分布情况如图8所示。由图8可见:全省一半以上高校的信息化管理机构专职人员在6~10人之间,而5人以下和21人以上的比例分别占12%和11%。

图8 河南省高校信息化管理机构人员数量及分布情况

除了信息化管理专职人员以外,全省高校普遍建立了“学校—院系—师生”3级信息化应用体系。通过培训、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从而提高师生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

2.4.4 组织保障情况

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过程中,高校信息化管理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省高校普遍成立了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等领导机构,负责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河南省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的职能和名称并不统一,主要包括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信息中心、网络管理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网络与电化教育中心等,机构名称和比例情况如图9所示。

图9 河南省高校信息化管理机构名称和比例情况

3 河南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3.1 重硬件建设轻资源应用,信息资源建设亟待加强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应用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建设。近年来,河南省高校信息化建设投入的重点集中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上,硬件建设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应用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相对较慢,全省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缺乏,资源建设和应用水平亟待提高[8-9]。

3.2 编码标准不统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

河南省现有的高等教育信息化标准缺乏全面性和一致性,缺乏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条块分割,大部分应用系统自行建设,自成体系,没有形成统一的数据编码标准,数据来源多样化,信息各成壁垒,存在“信息孤岛”现象[10],优质教育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共享,成为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的瓶颈。

3.3 教育信息化评价考核机制不健全

目前,河南省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高校教育信息化综合评价体系,由于缺乏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无法对全省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缺乏相应的导向作用和激励机制。因此有必要建立教育信息化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对全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科学评价,推动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快速发展。

4 河南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对策

4.1 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标准与规范体系

注重顶层设计,建立与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相衔接、符合河南省实际的教育信息化规范体系、数据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制定全省教育信息数据规范体系,定义数据标准,确定数据采集、加工、使用及网络运行、网络安全等规范,编制各种标准规范及实施要求,形成全省教育信息标准体系。

4.2 提高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共享水平

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河南省应借鉴国内外教育资源建设的成功经验,由政府主导,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合理分工,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教育资源,同时要确保教育资源建设的质量。完成教育资源的建设后,应着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水平。通过区域共享、校际共享等方式,减少资源的重复建设,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保障不同类型高校的均衡发展。

4.3 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综合评价考核体系

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综合评价考核体系,有利于推动和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快速发展,对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科学规划信息服务、培养信息化人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1]。合理构建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其运行、教学科研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信息化保障体系、特色应用与创新举措等1级指标,在此基础上细化2、3级评价指标,合理分配指标权重,为科学评价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提供标准保障。

4.4 开展高等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

开展高等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探索建立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的重要途径。对于逐步探索适合河南省实际的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推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按照“统筹部署,分类指导;需求导向,注重应用;协同创新,特色发展;辐射带动,全面推进。”的原则,结合全省本科、高职高校的不同情况分类实施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以点带面,因地制宜,全面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工作。

致谢:在此感谢全省兄弟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同仁对本次调查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1]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19.

[2]祝智庭.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J].中国电化教育,2011(1):20-25.

[3]施建国,向小仙,程莉莉.浙江省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0(4):32-35.

[4]訾新建.腾飞HERNET:河南省教育科研计算机网10年历程[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1.

[5]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组.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专题研究报告北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黄荣怀.教育信息化助力当前教育变革:机遇与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11(1):36-40.

[7]张敬涛,胡小勇.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8(12):20-24.

[8]田小勇,梁存良,孔凡士.河南省高等教育信息化2006年度调查报告[J].中国电化教育,2007(12):41-44.

[9]南国农.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新使命[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10-12.

[10]河南省教育厅.河南教育信息化:着眼长远谋发展推动应用上台阶[DB/OL].[2012-06-06].http://www.edu.cn/zc_6539/20110425/t20110425_606317.shtml.

[11]周平红,杨宗凯,张屹,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11):5-10.

猜你喜欢
校园网河南省全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及运行的几点思考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表
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