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业创新发展促转型升级

2013-12-23 03:49钟建林
浙江经济 2013年10期
关键词:服务业发展

文/钟建林

应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快服务业创新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促转型、以生活性服务业促消费,全力推进湖州经济的转型升级

当前,湖州正处于全面提升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时期,处于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应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快服务业创新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促转型、以生活性服务业促消费,全力推进湖州经济的转型升级。

从战略高度重视服务业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服务业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今后一个时期,服务业能否创新提升和快速发展,将决定产业转型的成败。从国际经济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制造业和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从国内发展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之一。从湖州实际看,“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是提升湖州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之举,“工业强市”应在“强”字上做文章,要以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创新发展服务业是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的有效途径。今后一个时期,聚力发展强实力始终是湖州市的主旋律。强实力,最核心的是兴产业。而服务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进一步发挥优势、创新发展,为兴产业、强实力多做贡献。近年来,湖州市以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四大”建设呈现了良好发展态势。去年,湖州市服务业对GDP 的贡献率达37.8%,拉动GDP 增长3.7 个百分点;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45.6%,拉动投资增长9.4 个百分点;完成全部税收94.4亿元,对全市税收贡献率达42.3%。

创新发展服务业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服务业既连接生产与消费,又直接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公共服务,还具有容纳就业多、消耗资源少等优势。2012 年,湖州市服务业吸纳就业64.16 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的34.7%。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服务型消费热点不断涌现,人民生活需求由物质型、生存型向文化型、发展型转变。这就要求我们适应消费需求变化的新形势,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提供更多的服务产品;要求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求不断增强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加快发展公益性事业。

在服务业创新发展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增强服务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一是推进服务业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改造传统商贸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推进现代商贸业发展。强化专业市场的特色优势,加快商品市场信息化改造,推动专业市场广泛运用新型交易业态和流通模式,支持专业市场建设好网上交易市场,积极拓展会展、旅游等新功能,使专业市场逐步成为全国性资源甚至国际性资源配置中心。积极培育发展网络经济、会展经济、楼宇经济、工业旅游、文化旅游、商务旅游等新型业态。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鼓励工业企业盘活闲置的厂房、设施等现有资源,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文化创意企业落户,重点培育研发设计、建筑设计、咨询策划、文化传媒等文化创意产业。二是推进服务品牌创新。鼓励服务企业注册商标,加强品牌建设,争创知名品牌、驰名商标和服务名牌,积极推进服务业领域标准化,在现代物流、旅游、交通运输和社区服务等领域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积极争取开展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三是推进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引导服务业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鼓励通过兼并联合形成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积极推动市属国有服务企业股份制改革和战略性重组,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服务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加大垄断行业改革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探索建立特许经营制度,特别是鼓励和支持社会法人、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社会满意度。

在集聚发展上下功夫,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建设科技创业园、文化创意园、物流园区、总部基地及服务外包基地等集聚区和新型专业市场。依托市、县区两级体系,全力构建湖州市域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一核三片”总体空间布局架构。服务业集聚区要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和建设规模,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大力提升集聚区要素资源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要加强招商选资工作,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央企和跨国公司总部,提高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水平。要按照“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的要求,加快服务业重点项目库建设,加大对外推介和招商引资力度,力争使服务业成为投资新热点。坚持高起点筛选、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优先支持对制造业有重大提升作用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带动中小服务企业全面发展。

在融合发展上下功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一二产业协调互动。2012 年,湖州市工业增加值已逼近800亿元,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为300余亿元,仅占工业增加值的2/5。按照国际经验,每1 元制造业增加值需要1 元以上生产性服务业提供配套的要求,2012年全市制造业有3/5 的服务需要到市外寻求配套。要围绕做大做强工业和推动两化融合发展,突出为工业重点产业、行业配套,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技术研发、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拉长制造业产业链,推动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围绕打造“区域物流中心”目标,进一步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快建设湖州综合物流园和德清、长兴、安吉、南浔四个物流中心,加快实现传统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提升。二是大力发展金融业。完善地方金融体系,稳步发展农村金融业,加强金融产品、服务和管理创新。加快推进债券融资及企业上市融资,不断提高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三是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增值和互联网业务,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加快发展动漫游戏、数字影视等行业,提升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四是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科技培训、技术推广和节能减排等服务业。五是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加大优秀企业和机构的培育和引进力度,推动会计审计、法律咨询、工程咨询、管理咨询、信用评估、认证认可等中介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要推动服务业与农业全面对接。鼓励支持现代科技、金融、信息、保险等服务业进入农业领域,全程参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营造良好环境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

加强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重视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研发设计、科学管理人才,培养一批熟悉国际规则的市场营销、金融商务人才,培训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坚持“引育”双管齐下,加快打造一支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引进,依托“南太湖精英计划”等引才工程,构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针对性引进一批服务业高端人才。加快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市内高等院校、职业学校以及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培育一批服务业紧缺实用型人才。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引导新增就业向服务业转移,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进入服务业领域就业创业。

加大服务业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创新扶持政策,灵活运用投资、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政策杠杆,加大支持力度,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切实抓好国家对服务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研究探索地方税收优惠倾斜的办法。加强服务业用地保障,合理调整城市用地结构,逐步增加服务业用地比例,对鼓励发展的服务业建设项目在供地上给予优先安排。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服务业给予信贷支持,加快开发适应服务业需要的金融产品。研究出台税费、就业、价格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逐步实行与工业用水、用气等同价并轨。

创造服务业发展良好环境。优化创业环境,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结合推进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发展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契机,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服务行业。优化市场环境,逐步完善服务市场秩序,发挥服务业行业协会作用,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监管制度,保护自主创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优化信用环境,引导城乡居民对信息、旅游、教育、文化等采取灵活多样的信用消费方式,规范发展租赁服务,拓宽消费领域。优化舆论环境,加强发展服务业的典型宣传和政策宣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创新发展的社会氛围。

猜你喜欢
服务业发展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健康服务业:更多关注这个板块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