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一新
(作者为中共金华市委书记)
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把水蓄起来、连起来、活起来、净起来、美起来、亲起来,进一步拓展水资源功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打造金华水资源战略优势的现实选择
随着金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水资源将成为制约金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是加强金华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开发、综合利用水资源,打造水资源战略优势,为赶超发展提供持续生态资源保障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我们亟待超前谋划、着力研究、积极探索的新课题。
借鉴发达地区水利建设实践经验,综合分析金华水利状况,调研认为,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已具备良好的现实基础。
资源有潜力。金华地处南方丰水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13mm,列全省第4位,远高于全国628mm的平均水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1.73亿m3,居全省第三;人均水资源量为1955.57m3,居全省第二。按面积计算,金华每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84万m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81万m3和全国平均水平的30万m3,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具备良好的资源潜力。
地理有条件。金华总面积10942平方公里,辖区内江河密布,三大流域内分布有丰富的区域小水系,其中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江河有40多条,在主要河流上还有众多的梯级工程亟待开发利用。这样的地理条件,为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提供了良好条件,并将赋予“江南水乡”独特的新风貌、新功能、新内涵。
工作有基础。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千方百计加大水利投入,全面开展了启动钱塘江三四级干堤加固、城市防洪、“千库保安”、“千万农民饮用水”、“千万亩十亿方节水”、“万里清水河道整治”等工程建设,每年水利建设投资规模都在20亿元左右。全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一步加大,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具备良好的工作基础。
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创造浙中水资源战略竞争优势,必须从金华生态文明建设和水资源状况的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从农业水利向城市水利、环境水利、生态水利转型,全面考虑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统筹、规划、管理、利用水资源,为金华赶超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进一步提高科学治水、科学用水的水平。
基本构想。以“两联两蓄三统一”为抓手,把水“蓄起来、连起来、活起来、净起来”,强化水管理、保障水安全、美化水环境、丰富水生态、弘扬水文化,努力打造“城水相依、湖库相嵌、江河相连、山水相融、保用相促、人水和谐”的“浙中水乡”。“两联”就是江溪河网连通、山塘水库连片,“两蓄”就是时空错位蓄水、外引水源蓄水,“三统一”就是水资源统一配置、水景观统一建设、水效益统一开发。
基本目标。按照“稳政策、增投资、夯基础、促改革、强管理、惠民生”的要求,建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健全基础牢固、组织健全、体系通畅、制度健全和操作规范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建设水蓄起来、水连起来、水活起来、水净起来、水美起来、水亲起来的人水和谐社会,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人口、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基本原则。根据上述构想和目标,在具体实践中要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规划,统筹兼顾。遵循自然规律、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推进规划建设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城乡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统筹兼顾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城市与农村、流域与区域、开发与保护、建设与管理、近期与远期各方关系,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使用,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2)因水制宜,兴利除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速度、规模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承载能力、水系实际状况相适应,不断满足防洪排涝、开发利用、环境整治、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需求,努力提升水利设施灾害应对和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合理调配和高效利用能力、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能力、水务部门科学治水和依法管水能力,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水患、水忧、水难、水盼问题。
(3)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按照“先点后面、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基础条件好、示范作用明显的区域开展试点,积极探索“城市水库”、“新区水乡”和“清水绕城、活水入园”的建设经验,并及时总结推广,把工作亮点、特色做法和典型经验转化为政策制度和长效机制。各县(市、区)各水域要根据自身实际和特色,科学借鉴试点经验,稳步推进“浙中水乡”建设。
(4)统一部署,各方联动。要按照统一谋划部署、分头组织实施、各方联动推进的原则,充分调动各级各方面的积极性。各县(市、区)要积极参与,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给予保障;水利、国土、财政、建设、规划、环保、农业、科技等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对各类建设项目开展研究认证、规划设计和组织协调;要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浙中水乡”建设格局。
在工作部署上,要抓紧建立机构、编制规划、开展试点,加大“浙中水乡”建设推进力度。一要建立组织机构。建立由水利、国土、财政、建设、规划、环保、农业、科技等部门组成的市“浙中水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组织协调,抓好责任落实,为“浙中水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要编制总体规划。按照“全市一盘棋”的要求,组织国际招标,吸引国际知名规划设计单位,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编制“浙中水乡”总体规划,同步开展金义都市新区、湖海塘区块“浙中水乡”试点详细规划。各县(市、区)也要根据总体规划,因地制宜编制水乡建设规划。三要抓好工作试点。积极开展金义都市新区和湖海塘区域水乡建设试点。金义都市新区可以通过对满塘水库的库周开挖、库底清淤、扩建增容等措施,增加满塘水库库容和蓄水量,同时将周边水库、水系串联成网,形成内外相连、全域贯通的活水体系,打造“清水入城、活水绕城”的滨湖、滨水城市。
在政策配套上,要积极探索创新、细化完善、加大扶持,强化“浙中水乡”建设政策保障。一是要建立健全资金筹措机制。加大政府投入,搭建融资平台,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浙中水乡”建设。二是要探索水资源统筹配置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水权交易机制,明确跨区域水权交易程序,规范水权交易行为,实现水资源配置最优化,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三是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各级政府要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加大生态补偿力度,不断完善区域内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探索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尽快制定出台政策制度,明确下游补偿上游、缺水地区补偿丰水地区的义务,按照供水地区对受水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步提高生态补偿标准。
在项目安排上,要做好重点谋划、工作衔接、项目策划,争取“浙中水乡”建设上级支持。一是要谋划重点项目。围绕钱塘江流域骨干水系的梯级开发,在主要江河上谋划新建改造一批水利枢纽,拦蓄过境水资源和雨洪水。围绕清淤扩容、河网连通,在地势比较平坦的河道上谋划建设一批“城市水库”,同时,对两岸堤防进行提档加固改造,在水工程库尾建设一批原生态湿地,恢复和加强河道的自净自调能力。围绕清淤扩容、生态护岸,在分散的水库、山塘营造一批水生态环境多样性示范点。二是要衔接在建项目。要充分考虑与“浙中水乡”规划建设的有机衔接,推进水利“十二五”规划项目的落地,组织开展全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工作及正在实施的水库山塘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河流梯级开发等工程建设。三是要策划项目包装。要积极研究中央和上级水利部门关于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在城市供水工程、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水景观建设工程等方面要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工作力度,充分发挥项目载体作用,争取上级财政支持。
在管水治水上,要坚持节水为先、治污为本、多渠开源,实现“浙中水乡”建设人水和谐。一是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建立市、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做好全市水量调配工作。切实加强水功能区水量水质监测,推进水资源监控系统建设,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二是要加强水污染治理。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企业开展集中整治,大力支持节水工业项目,鼓励应用工业再生水回用技术,推广生物降解有机废水的高效治理技术,严格执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三是要加大节水力度。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广泛开展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和“浙中水乡”建设等方面的舆论宣传,提倡节水理念,加大节水力度,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的自觉行为。要增加对节水工作的投入,积极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广泛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努力提高规划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