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2013-12-23 05:09:04
商用汽车 2013年8期

政策与法规

交通运输部:公路甩挂运输第3批试点启动

为加快推进公路甩挂运输发展,促进道路货运行业转型升级,在已开展的第2批公路甩挂运输试点的基础上,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公路甩挂运输第3批试点工作的通知》(厅运字[2013]81号,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全国组织开展第3批公路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并对试点项目申报及审核条件、试点工作进度安排进行了部署。

按照《通知》要求,申报第3批甩挂运输试点项目的条件及试点范围,试点项目申请、审核及验收程序、专项资金申报与下达等要求均按照交通运输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公路甩挂运输第2批试点工作方案》执行。

《通知》还对试点工作的时间进度安排进行了明确:企业(单位)申报及各省报送推荐试点项目时间为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13年5月31日止,交通运输部会同财政部审核确定试点项目时间为收到各省上报的项目申报材料起至2013年6月30日止,试点项目实施时间为2013年7月—2015年7月。

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对前2批公路甩挂运输试点项目的动态监管,准确掌握试点项目运行总体情况,及时解决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公路甩挂运输试点项目运行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试点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建立公路甩挂运输试点项目运行信息报送制度,每季度进行一次信息报送;选择福建省盛辉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作为甩挂运输重点联系企业,每月进行一次信息报送,并对信息报送时限和渠道提出了相应要求。

据了解,甩挂运输试点项目运行信息报送将作为项目专项资金申报及项目验收的考核条件之一,同时,将组织人员不定期赴现场对相关工作进行督察。

(鸿 雁)

工信部:废旧轮胎综合利用准入政策落地

为落实《轮胎翻新行业准入条件》和《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条件》,规范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发展,2013年3月14日,工信部发布了《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节[2013]86号),该《办法》将于2013年5月1日起施行。备受关注的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条件真正落地。

《办法》规定,现有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企业以填报申请的形式来获得准入资格。综合生产能力、销售收入、产业布局情况、工艺装备、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环保设施等指标符合要求的企业,工信部将以公告的方式予以发布。

《办法》指出,申请准入公告的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企业,应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符合《准入条件》中有关规定的要求。符合上述要求的现有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企业可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出准入申请,并如实填报《轮胎翻新行业准入申请书》或《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申请书》,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请将本地区符合《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企业申请材料和审核意见于每年3月31日或9月30日前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除外)所有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企业。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废橡胶综合利用分会秘书长曹庆鑫认为,《办法》是规范我国废旧轮胎回收利用体系的必经之路,这就好比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只有达到了准入条件,才能获得生产资格。曹庆鑫介绍,2012年我国产生废轮胎2.83亿条左右,总质量达1 018万t,预计到2020年将会突破2 000万t。长期以来,国内废旧轮胎回收主要以个体从业者为主,给一些不规范的作坊式小企业创造了机会,扰乱了行业秩序,污染了环境。《办法》的出台将提高准入门槛,促进企业优化升级,可以有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管理水平。

(鸿 雁)

国家发改委: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2013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进一步完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624号),决定缩短成品油调价周期,取消调价幅度限制,调整挂靠油种。

《通知》指出,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是2008年底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时推出的。4年多来,机制运行顺畅、成效显著,为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保证国内市场正常供应,促进市场有序竞争,规范经营者行为,抑制不合理需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机制运行中也存在调价边界条件较高、调价周期较长,价格信号难以灵敏反映国际市场油价变化,容易产生投机套利行为等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主要内容,一是将成品油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二是取消挂靠国际市场油种平均价格波动4%的调价幅度限制;三是适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品种。

同时,做好相关配套工作,相应完善对种粮农民、渔业(含远洋渔业)、林业、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含岛际和农村水路客运)等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的补贴机制,并完善保障城乡部分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成品油供应和市场秩序稳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公司要继续发挥石油企业内部上下游利益调节机制,组织好成品油生产和调运,保持合理库存,加强综合协调和应急调度,保障成品油市场稳定供应;加强宣传解释工作;加强监测和评估。

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机制自发文之日起实施,机制朝着市场化方向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将更加灵敏地反映国际市场变化,更加有利于利用境外资源,保障国内市场供应。

(鸿 雁)

北京2013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任务影响汽车行业

2013年4月7日,为进一步改善首都空气质量,按照《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1-2015年)》《北京市2012-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措施》要求,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分解实施北京市2013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任务的通知》(以下简称《2013年行动计划》),从8个方面实施52项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并将任务分解到了各区县政府、市有关部门和单位,明确了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平均下降2%的年度目标。

8方面措施主要包括:严控增量,压减燃煤,绿色交通,遏制扬尘,治理工业,增加容量,加强执法,强化保障。其中,绿色交通、遏制扬尘、治理工业,加强执法等4项措施均与汽车工业,尤其是专用车行业息息相关。

在对绿色交通的相关措施中指出,全面实施第Ⅴ阶段轻型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力争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约18万辆,加强在用车、检测场、非道路机械、储油库和加油站等监管,减少以机动车为主的交通排放。

在遏制扬尘方面,计划发布实施《北京市建设施工现场管理办法》《创建绿色施工文明安全工地活动管理办法》。对已完成治理整合的135家搅拌站,加强监督管理。对未通过治理整合的搅拌站,按照2015年底前全部退出的原则制定退出方案,2013年基本退出五环路内未通过治理整合的搅拌站。强化渣土运输和道路遗撒夜间检查,推动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四统一”标准管理。继续提高道路清扫保洁水平。

在治理工业方面,继续推动高污染企业淘汰退出,实现2012年到2013年底累计达到450家以上目标。实施建材、煤场、水泥等行业物料储运系统密闭化改造,启动水泥厂烟气脱硝治理。在汽车制造、机械、电子、印刷、家具、汽车修理等行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5 000 t以上。

在加强执法方面,将在铸造、汽车制造、汽车修理、印刷、餐饮等行业,开展环保专项检查。加大对燕山石化公司、水泥厂等重点排污企业的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对露天烧烤,露天焚烧秸秆、落叶、沥青、塑料、垃圾等行为的监管。

(鸿 雁)

长沙货车1年内超限3次,将被吊销营运证

2013年3月26日,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长沙市治理道路货运车辆非法超限超载暂行办法》,以加强治理道路货运车辆非法超限超载(以下称治超),保护国家财产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道路货运市场秩序,确保公路完好畅通。该《办法》自2013年4月26日起正式施行。

《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货运车辆为超限超载车辆:2轴车辆,其车货总质量超过20 t(不含本数,下同)的;3轴车辆,其车货总质量超过30 t的(双联轴按照2个轴计算,三联轴按照3个轴计算,下同);4轴车辆,其车货总质量超过40 t的;5轴车辆,其车货总质量超过50 t的;6轴及6轴以上车辆,其车货总质量超过55 t的;超长(18 m以上)、超宽(2.5 m以上)、超高(从地面算起4 m以上,其中集装箱车货总高度地面算起4.2 m以上)车辆行驶路面的。

《办法》规定,对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超过3次的货运车辆,由货物运输管理部门吊销其车辆营运证;对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超过3次的货运车辆驾驶人,将责令其停止从事营业性运输;道路运输企业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的货运车辆超过本单位货运车辆总数10%的,将责令道路运输企业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并向社会公告。

根据《办法》,采取故意堵塞固定超限检测站点通行车道、强行通过固定检测站点等方式扰乱超限检测秩序的;采取短途驳载等方式逃避超限检测的,由公路管理部门强制拖离或者扣留车辆,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鸿 雁)

企业与市场

华菱公司“重型商用车车桥中心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近日,安徽省经信委组织专家对华菱公司承担的2010年度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重型商用车车桥开发及技术中心建设项目”进行项目竣工验收。验收专家组听取了该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审阅了有关资料,察看了项目现场,经认真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由华菱公司承担的“重型商用车车桥开发及技术中心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审批手续完备,提供的验收资料齐全、规范,符合验收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华菱“重型商用车车桥开发及技术中心建设项目”于2008年10月开工建设,2012年12月竣工投产,总投资6亿8 0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补贴610万元全部用于购置设备,做到了专款专用。新建重型车桥厂房及技术中心8万4 679 m2,新增GROB机加工中心、AVL重型发动机测功机等关键生产和检测设备292台(套),建成了三条车桥总装配线,提高了企业的研发能力、工艺装备水平,保证了产品质量,形成了年产10万根驱动桥、5万根支撑桥的生产能力。同时项目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消防做到了“三同时”,配套设施齐全,运行稳定,通过了相关主管部门专项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达到了预期目标,给予通过验收。

(谢 瑞)

2013沃尔沃卡车高效节油先锋评选正式启动报名

2013年3月15日,沃尔沃卡车在北京正式启动为期5个月,覆盖全国的“驭节油巅峰·领高效全程”——2013沃尔沃卡车高效节油先锋评选。至今沃尔沃卡车高效节油先锋评选活动已在中国连续举办4届,2013年的活动将继续开展驾驶员公开课、驾驶油耗测试、节油宣传大使网络评选等系列活动,旨在帮助更多中国卡车驾驶员全面提升节油驾驶技能及安全规范操作的认识,更加热爱作为卡车驾驶员所从事的公路运输工作。

沃尔沃卡车基于“每滴燃油都必须有效利用”的原则,每年都利用先进的卡车技术以1%的幅度降低油耗。此外,沃尔沃卡车更注重“软性技能”提升燃油经济性的能力, 通过其全面运输解决方案中的各种围绕提高燃油经济性开展的服务,包括对驾驶员的专业培训、绩效考核、精益燃油服务等内容。沃尔沃卡车数据显示, 驾驶习惯会影响20%左右的油耗,驾驶技术不当会增加油耗达50%之多。沃尔沃卡车认为为中国物流企业减少更多燃油消耗和培养更好的驾驶行为是帮助企业提高节能减排的能力与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的必要手段。

为了让更多的驾驶员了解车辆的性能,掌握高效节油的操作技巧,沃尔沃卡车于2012年正式推出面向所有驾驶员的公开课,通过专业培训讲师向广大驾驶员传授节油经验,以及在驾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012年共举行45堂驾驶员公开课, 超过2 000名驾驶员获得培训机会,受益匪浅。2013年,沃尔沃卡车将继续开展这项工作。此外,通过分享节油驾驶的经验和故事即能参与沃尔沃卡车节油宣传大使的评选。

2013沃尔沃卡车高效节油先锋驾驶员评选可通过登陆沃尔沃驾驶员俱乐部网站www.volvotrucksdriverclub.com,完成网络问卷测试进行报名。冠军选手及其所属公司将获得奖励,同时冠军驾驶员及节油宣传大使将一道前往国外参加亚洲总决赛。

(蒋坤元)

德国曼云南销售服务中心盛大开业

2013年3月29日,德国曼授权经销商——云南誉都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开业,曼恩商用车辆贸易(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董晨睿先生、云南誉都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忠先生出席了此次开业仪式。

此次德国曼云南授权经销商的开业,是德国曼在中国西南部销售服务网络建设的一块重要阵地,也是德国曼在中国销售服务网络的进一步完善。未来,云南誉都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德国曼在云南的授权经销商,将主要负责德国曼在云南地区的销售及售后服务。

曼恩商用车辆贸易(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董晨睿先生在开业仪式上表示“云南誉都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汽车销售服务的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营销管理团队和技术过硬的售后服务队伍,拥有云南最先进的维修车间,与德国曼有着相同的经营管理理念,相信双方一定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合作未来。”

云南作为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省份,是交通运输大省,具有辐射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先天地域优势,同时随着云南省全面推进“桥头堡”战略,云南逐步成为西南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随之而来的物流市场也就拥有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复杂的地形,云南以及整个西南地区对于从事卡车运输行业的人们来讲,这里更意味着崎岖山路,诸多的坡道以及高原的稀薄空气。由于云南以山区、半山区为主,因此整个云南地区对公路运输的依赖较大,云南十八怪广为流传的“火车没有汽车快”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也正是由于特殊的道路状况,云南地区对车辆品质要求也非常高,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操控性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

据介绍,2012年德国曼凭借优质的产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创下了前所未有的销售新高,销售增长率超过50%,累计订单率超过100%。相信如此优异的产品进入云南市场,会为云南的运输行业增添新的活力,也将会很快被云南市场所接受。

(白 洁)

中国重汽携重量级产品隆重亮相西洽会

2013年4月5日,第17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安举办。中国重汽携多品系展品隆重亮相西洽会。在本届展会上,中国重汽展场面积超过1 000m2,展车12辆,为历年之最,分重卡、中卡、特种车3个品系。展品不仅包括升级换代型T7H、T5G,成熟中卡新黄河,还包括节能环保型天然气重卡、矿山霸王等重量级产品。

西洽会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等11部委及31个省、区、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大型国际展会。本届西洽会以“深化区域合作,促进科学发展”为主题,是企业招商引资、推动发展的重要平台。

中国重汽集团副总经理于有德表示,2012年中国重汽通过对产品结构、品系定位、竞争策略、市场政策的调整,使中国重汽的产品型谱更加完善,市场布局更加合理,对终端用户的定位也更加明晰,相信在中国重汽与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实现双方的共赢指日可待。

(周 超)

中联越野轮胎起重机交付国家安监总局矿山应急救援队

2013年3月15日,中联重科·国家安监总局——矿山应急救援设备交付仪式暨技术交流会在湖南长沙中联重科泉塘工业园隆重举行。仪式上,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公司向国家安监总局矿山应急救援队共交付了5辆越野轮胎起重机。

据悉,国家应急救援队是国家安监总局为推进国家应急救援队建设工作而成立的专业救援队伍,负责规定区域内如火灾、瓦斯爆炸、隧道坍塌、地震露天矿滑坡等重特大、复杂矿山事故的应急救援任务,以及各救援队相互配合完成服务区内重特大、特别复杂矿山事故及相关灾害的应急救援任务。因此在应急救援中对越野轮胎起重机产品质量要求非常高。

此次交付的中联重科RT35越野轮胎起重机配置4×4四轮驱动、四轮转向的底盘;采用全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具有前轮转向、四轮转向、蟹形等多种转向模式,具备原地转向能力;整车轴距短、转弯半径小,能在狭窄的空间提供最好的机动灵活性,因此能够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发挥良好的救援作用。

(中 联)

博世汽车售后市场南京新工厂落成启用

2013年3月20日,博世汽车部件(南京)有限公司新工厂正式投入使用。作为博世汽车售后市场业务部亚太区的生产基地与研发中心,新工厂将为亚太区主机配套售后市场和独立售后市场提供火花塞、制动组件和诊断设备。

据介绍,新工厂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工厂总投资达11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86 000m2,目前雇有员工2 000多名,计划于2015年达到3 500名。新工厂引进了博世生产系统(BPS)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加工设备,确保产品安全、可靠,质量达到博世全球统一标准。预期到2015年,将实现1.25亿只火花塞、8千万件刹车片和2.5万台诊断设备的年产能。

作为博世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火花塞生产基地,新工厂采用最前沿的连续波激光焊接技术,以保障每个火花塞焊接品质的质量稳定性、可靠性与耐用性。新工厂同时具备抗电性能达到4万V以上的陶瓷材料的生产能力,能够为最新一代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提供高性能火花塞。在制动组件方面,工厂通过引入前沿的实验和检测设备,确保刹车片实现安全制动的高性能表现。

随着汽车电子系统的复杂化,专业汽车维修站对能够提供高效、可靠的维修服务的诊断设备的需求也日益提升。新工厂将首次本地生产拆胎机、动平衡机、检测线、四轮定位仪和发动机分析仪等诊断产品,更好地满足亚太区汽车售后市场持续增长的需求。据悉,研发中心将配备超过100名工程师,专为亚太市场的全系列车型定制研发火花塞、制动组件和诊断设备。

据介绍,在新厂建设的过程中,博世秉承了节能环保的绿色理念,致力于当地生态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践行企业公民责任。为了降低CO2排放,博世斥资1 400万元人民币建造了新型快速烧结窑炉,用于火花塞陶瓷材料的生产。作为博世全球范围内的最为先进的生产技术,新窑炉每年可减少CO2排放约1 100 t。

(楼晶莹)

科德宝新滤清器工厂在成都开业

2013年3月16日,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的成都科德宝宝翎滤清器有限公司新工厂正式开业。该工厂投资总额达3 600万元,致力于服务在中国西部地区需求不断增长的汽车滤清器市场,并进一步扩展全球滤清器生产网络。

成都科德宝宝翎滤清器有限公司将按照集团指导方针与合资伙伴日本宝翎株式会社共同努力,更加贴近客户的需求。此前,科德宝过滤技术集团已在长春和苏州设厂,中国地区首个生产基地于1998年投产。

成都科德宝宝翎滤清器有限公司新工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工业园区,占地面积12 000m2。到2013年底,公司员工总数将达60人,负责生产发动机进风滤清器及空调滤清器。该公司由科德宝过滤技术集团与日本宝翎株式会社于2012年3月合资组建,主要面向中国汽车行业生产micronAir®滤清器,同时作为工业过滤部件和系统的物流与服务中心。新都工厂落成后,科德宝得以根据不断增长的汽车生产需求显著扩大国内产能,同时服务于以中西部地区为主的中国市场。

(张 蔚)

菲亚特动力科技携高性能发动机亮相上海动力展

2013年4月8—10日举办的第12届中国(上海)国际动力设备及发电机组展览会(China Power 2013)上,菲亚特动力科技(FPT Industrial)携多款高性能发电用发动机亮相。2013年2月中旬的中东电力展上,菲亚特动力科技的产品曾凭借高功率、低油耗及机体尺寸小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

此次展会上,菲亚特动力科技展示的产品包括发动机和G-Drive,开放式及隔音机组3种不同配置,其中在G-Drive配置方面尤其引人瞩目。较原有产品,菲亚特动力科技此次展示的新发电机产品在功率段实现了20%的增幅,以NEF 4.5 L发动机为例,该产品之前的配置功率只能达到47 ~98 kW,如今升至52~120 kW。而匹配了机械泵喷油系统的NEF 6.7 L发动机的功率升级至156~170 kW。

据悉,菲亚特动力科技的发电用发动机产品的G-DRIVE配置目前已被各主要OEM设计用于设备安装。菲亚特动力科技不仅可为各大OEM提供产品,还可为后市场提供产品,个性化定制开式或闭式机组,配置不同的机座、电机及控制面板。菲亚特动力科技发电用发动机产品主要应用,包括临时发电和自发电、特殊机构、工厂以及售后服务等,目前主要产品包括F5、NEF、CURSOR及VECTOR系列,覆盖31~740 kW。

(周雪华)

壳牌统一“合能”产品经销商城市推广会开展在即

2013年5—6月,壳牌统一将开展为期2个月的新一代“合能”产品城市推广会。推广会将在全国10多个城市展开,支持国内数10家经销商的业务拓展,覆盖200多批发商和终端。这也是自2012年10月新一代“合能”产品上市以来,壳牌统一在国内举办的首轮市场推广活动,借此活动将新升级的壳牌统一合能汽机油全面铺入市场。届时,与会者将深入了解行业领先的UP+优能技术和“合能”产品为发动机带来的更卓越性能。

据悉,壳牌统一“合能”润滑油凭借源自壳牌统一的UP+优能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一步到位的服务,同时也为销售层面和终端客户带来了更优厚的利润。本次新品全部采用UP+优能技术,选用优质的合成基础油精制而成,在性能方面更有卓越不凡的表现。由此,消费者在使用“合能”润滑油后,将获得更好的驾驶体验,同时也可以因其减少维护、节省燃油、环保的特点而获得更好的经济价值。

在对用户需求深度洞察的基础上,壳牌统一的研究人员依托UP+优能技术,通过先进的基础油、高效复合添加剂,以及优良的制作工艺,为消费者带来更为卓越的驾驶体验。新一代合能产品聚焦节能降耗,通过基础油和添加剂的多处细节的提升,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以七系产品为例,该系列产品特别添加了液态钼等复合添加剂,可以有效节省燃油。该产品经交通部汽车运输行业能源利用监测中心理化性能检测和节能台架评定,达到JT/T306—2007《汽车节油产品使用技术条件》规定的要求,已列入“十二五”期第一批全国重点推广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产品(技术)目录。

(辜 超)

产品与技术

联合研发出成果:三一c8泵车上市

2013年3月18日,三一重工C8泵车上市。据悉,C8泵车是三一并购普茨迈斯特(俗称“大象”)后,融合双方顶级技术、制造工艺与优质服务推出的第一代产品。C8泵车先进的技术使近千名现场客户为之折服。据悉,该款产品将在全国其他城市同步上市。

据介绍,C8泵车是在三一最稳定技术支撑的基础上,融合大象全球领先技术研制的。在施工观摩会现场,C8泵车与普通泵车进行了现场“比武”。比武中,C8泵车在浇注的精准度、泵送的稳定性、泵送效率、智能操作、节能等各方面,均比普通泵车有非常明显的领先优势。

C8泵车采用了最新研制的臂架一键即定技术,无论臂架移动后振动多大,只需轻松一键,臂架立即稳稳停住,轻松实现精准浇注。同时,该系列泵车首创了超强智能减振技术,让臂架在泵送过程中的振动减少50%,彻底改进与提升泵送的平稳性及泵送效率。新搭载的故障自诊断系统,每时每刻都能洞察泵车的运行状态,一旦出现故障,立刻自动定位故障部位及诱因,并可以协助解决200余项故障,故障排除时间缩短70%以上。此外,经过全新的节能技术提升,C8泵车的泵送效率提升达25%,油耗下降了10%。

C8研发人员表示:“全球领先的智能化技术加上超强的质量、超高的效率、超长的寿命,该泵车将是史上性价比最优的产品之一。

(陈锡民)

85辆东风御风救护车交付湖北

2013年3月7日,湖北农村急救体系建设启动暨东风御风救护车交车仪式在武汉隆重举行,湖北省经信委、发改委、财政厅、卫生厅、政采中心等单位领导及东风汽车股份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共同见证85辆东风御风救护车驶向全省40个县级救护战线。

此次为湖北省各县级急救中心配备85辆急救车及车载急救设备,是“湖北省农村急救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旨在通过为基层急救医疗机构配足急救车及急救设备,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便捷、有效、及时的基本医疗急救服务,做到”每院一车“,以提高其应急、转诊和服务能力,实现湖北省4 000万农村群众0.5 h内就医目标。

据介绍,此次交付的东风御风救护车采用FF前置前驱布置方式,以轿车麦佛逊式独立悬架进行结构优化,采用德国底盘调校技术、英国整车匹配经验,操控性与行驶稳定性得到了质的提升,能轻松应对乡镇复杂多样的路况;搭载日产ZD30发动机,匹配韩国现代原装全铝6MT变速器,动力强劲。同时,其拥有同类车型最大的车内空间,净空高度达到了1 950 mm,不仅为病人提供了宽绰舒适的医疗环境,而且为医务人员开展救护工作提供了广阔的操作空间。

(胡斌炫 谢珊珊)

中国重汽杭发首台Mc05发动机交付

中国重汽集团杭发公司首台MC05发动机日前顺利下线,并发交济南商用车公司,这是中国重汽集团第一次把发动机产品线向下延伸至中轻卡领域,是重汽为实现以重卡产业为主导,覆盖中、轻、客、特全系列商用车宏伟目标的关键一步。

据介绍,MC05发动机引用的MAN公司技术产品,在欧洲是一款非常成熟的产品,具有自质量轻、性能稳定可靠、排放指标高等优点,在全球能源供应日益紧张和环境日益恶化形势下,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该产品排放达到欧Ⅳ以上,属于直列四缸、水冷、四冲程、增压中冷、高压共轨发动机,排量4.58 L,有MC05.14-40等4个序列,功率覆盖102~151 kW,填补了中国重汽集团在中小型商用车发动机领域的空白。此次MC05发动机试制过程中,装试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克服了包括线体、工装、工具、吊具、试漏堵头等难题,确保了发动机按时发交。

(缪孔文)

徐工新一代综合养护车XLY100T下线

近日,在现已拥有的 TF120、 F100、 LS130等路面养护产品基础上,徐工隆重推出了国内领先的新一代LY100T综合养护车。

LY100T综合养护车是以东风天锦为基础,主体前部设燃料供给系统,其后依次排布燃烧系统,骨料提升系统、搅拌系统、尾部设保温系统,车上还装有小型压路机、打夯机和切割机,是一种集多功能于一体的高性能产品,整机在灵活性、机动性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结合前期市场调研,同时根据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该车更能适应多种路面作业,在施工工艺、节能环保等方面都更加完善、科学、合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徐 讯)

又讯:2013年3月,徐工消防车凭借固有的优势在福建厦门消防车招标中成功获得10辆总价值上千万元的中标项目。

(徐 讯)

轴承状态监测技术“斯凯孚洞悉”发布

2013年4月7日,斯凯孚(SKF)正式发布其轴承状态监测技术“斯凯孚洞悉”(SKF Insight™)。据介绍,这是一款集成于斯凯孚轴承产品中的突破性智能无线技术,用于监测轴承的运行状态。此前,斯凯孚已开发出多项智能技术,使其轴承能够借助内置传感器与电子数据采集装置持续发送其运行状态。一直以来,轴承被认为是旋转机械的“心脏”,而如今,斯凯孚使其又成为了机械的“大脑”。

在斯凯孚洞悉(SKF Insight™)问世前,轴承状态监测技术只能在损坏发生后才能对其进行监测。如今,斯凯孚通过直接在轴承上安装传感器,监测因早期的蠕动效应而产生的损伤,客户根据这一信息,能够采取补救措施来减少引起轴承损坏的因素,例如添加润滑剂、减轻瞬时过载等。

此外,斯凯孚洞悉(SKF Insight™)直接在轴承上监测载荷,从而可对实际产生的轴承载荷进行测量,而非设计载荷。这一有价值的信息可被反馈至设计阶段,以改善系统和轴承设计。

有了集成于轴承之中的斯凯孚洞悉(SKF Insight™)技术,客户能够更轻松、便捷地进行状态监测。通过帮助客户丰富运行知识、作更周密的维护计划以及优化人力和备件管理,运行成本将得以降低。

(倪旅泉)

论坛与展会

2013上海国际车展高峰论坛即将召开

2013年4月19日,由第15届上海车展组委会唯一授权主办的车展论坛——“2013(第3届)上海国际车展高峰论坛”将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据悉,论坛将邀请400名企业界人士参加,并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外国使节、商协会代表出席。

论坛以“汇聚正能量,推动合作创新”为主题,邀请世界著名经济学专家、汽车行业知名人士、顶尖中外汽车企业代表相聚浦江,就全球汽车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2013年的论坛是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召开的。历经10多年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业已经进入低速稳定增长阶段。如何克服全球经济危机冲击,应对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顺应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新趋势,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产业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实力,将成为提升中国汽车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议题。

为此,车展高峰论坛提出“汇聚正能量”,再塑汽车业发展信心,合作与创新将成为此次论坛的关键词。同时,在后数字化与后全球化的时代,论坛将倡导以新型国际合作准则为基础的新的原则与价值观,并以此推动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和繁荣。国际权威杂志《经济学人》全球首席经济学家Robin Bew先生将届时发表主旨演讲,以经济学家的视角剖析全球经济动态以及其对汽车行业的深刻影响,相信会对汽车业界的同仁有启迪作用。

会议还将设置专题互动与头脑风暴环节,行业特邀嘉宾将就“品牌创新能否采取合资机制”“全球化世界的合作准则-全球车企如何共舞”等问题发表见解,深入讨论,推动汽车业在科技、产品、品牌、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探索推动全球汽车产业新格局下中外车企间合作机制的创新,以发展共赢之道携手创造产业繁荣。

(鸿 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