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其国
推荐人:张茂森(甘肃省兰州市金昌南路)
来源:《解放日报》
推荐理由:人格的光辉与否,气节的高下之分,与权力地位无关。此文告诉我们,平凡人亦能迸发出惊人的正能量,为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尽一分力。
寇连材,年少时进宫当太监。得慈禧太后宠信,遂成为慈禧梳头房太监,后来慈禧又把自己屋内的经费收支也一并交给他管理。然而看似柔弱、自称“奴才”的寇连材,有一天却对慈禧太后有违“国计民生”的行为表示“大不谓然”,继而向她“屡次进谏”。慈禧恼怒寇连材身为太监,却说三道四,口出狂言,但最后还是念其“少而贱”饶了他一命,把他赶走。直到一年过去,慈禧才重又把他召回身边,心想这个奴才这下该汲取教训了。
不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方战败。寇连材“日愤懑忧伤,形于词色,时与诸内侍叹息国事”。接着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对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继而国内“百日维新”流产,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遇难,光绪被软禁瀛台。面对这一切,寇连材终日“在内廷大忧之,日夕皱眉凝虑,如酵如痴”。以致众太监都以为他不是疯了就是病了。
接下来,寇连材请假回家,向家人作一个诀别。回宫后,他又把自己的一些日常用品分送给了小太监。之后寇连材就向慈禧上了一份奏折。这份奏折主要内容有十条:“一请太后勿揽政权,归政皇上;二请勿修圆明园以幽(软禁)皇上。其余数条,言者不甚能详之,大率人人不敢开口之言。”显然,寇连材此举已不是一般的“出位”。对此,梁启超也不由感慨道:“其(寇连材)言虽不经,然皆自其心中忠诚所发,盖不顾死生利害而言之者也。”果然,慈禧看到这份奏折,都不敢相信这是她曾经宠爱的太监寇连材一个人所为,她怀疑寇连材背后另有人在指使。于是,盛怒之下的慈禧当即厉声责问道:“汝之(奏)折汝所自为乎,抑受人指使乎?”寇连材回答得斩钉截铁:“奴才所自为也!”
慈禧又问:“本朝成例,内监有言(政)事者斩,汝知之乎?”
寇连材答:“知之。奴才若惧死,则不上折也。”
寇连材的下场自不待言,但他却成了一个令国人感喟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