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
媒体评论员
校车安全容不得半点侥幸
王海
媒体评论员
对涉事单位来说,超载“省”下的那点钱,谁也不缺。正因为此,在校车上玩侥幸,才是名副其实的“草菅人命”。
近日,在昆明市东三环,正在执勤的交警发现一辆城乡公交车载了115人,而且全部是8、9岁的孩子。该车核载人数为26人,是一所小学从公交公司承包后用来接送学生的。交警从公交车队调来两辆客车,来回跑了两趟才将这些孩子们安全转运至学校。
这是则“幸运”的新闻。尽管读后还会对涉事学校心生愤懑,但毕竟文中只有核载和超员的数字,而不是受伤和死亡的数字。此前,有太多涉及校车的新闻,都是用血淋淋的文字写成的。
自今年1月1日起,“史上最严交通法规”开始施行,其中包括校车驾驶人管理的内容。各地校车管理办法也陆续出台,并不断健全。各地交通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在加强对校车的检查和监督。但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仍不难看到“黑校车”违规和出事的新闻。
恰逢开学季,校车问题又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几年,已经有太多的幼小的生命殒于校车,每一次事故,都让人揪心。人们不敢想象在历次事故中,孩子们在离开这个世界前有过怎样的恐惧与挣扎,也难以设想那些失去孩子的为人父母者内心的绝望。媒体、公众一次次追问:校车悲剧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演?到底还需要多少血的教训,才能让维护校车安全不再成为空谈?
对任意一个涉事单位来说,超载“省”下的那点钱,谁也不缺。正因为此,在校车上玩侥幸,才是名副其实的“草菅人命”。任何一辆超载的校车,都涉及租用者、出租者、驾驶员等。各个环节相配合,才会有超载校车上路的事实。各环节对这种危险的行为不加以制止,不予拒绝,无非是学校想“省”点钱,车辆公司想“挣”点钱——他们缺的不是这点钱,而是最起码的责任心。
在校车安全问题上,来不得半点机会主义和形式主义。亏欠孩子,就是亏欠未来,也是亏欠良心。眼下,各地学校陆续开学,校车又都忙碌起来。但发生在昆明的校车超员三倍的新闻,再次让人担心:中国如此之大,到底还有多少冒牌校车、超载校车在运营?哪个地方的相关部门敢拍着胸脯保证,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校车一点隐患都没有?我们何时才能不再看到校车事故的新闻?
其实,关于校车安全,人们谈论得已有些疲劳。所有的校车事故,都是同一起事故。所有的道理,都是一堆废话。如果有关校车的各方不愿以实际行动接受教训的话,那么教训还将继续。但是,任何关于校车的“教训”,孩子承受不起,家长承受不起,社会也承受不起。只有拒绝遗忘,只有逝去的孩子的生命能像针锥一样扎痛参与者、监管者的神经,校车安全才有望不再是一个让人感到无助、无力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