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地方债念“紧箍咒”

2013-12-20 15:00刘文嘉
民生周刊 2013年22期
关键词:分税制紧箍咒政绩观

刘文嘉

媒体评论员

观点VIEWS我说

谁能给地方债念“紧箍咒”

刘文嘉

媒体评论员

和解决中国很多重要问题一样,阻止地方债的关键也在于去GDP标准、灭GDP崇拜。防止地方官的政绩观和GDP思路发生共振,才是地方债的紧箍咒。

“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这条7月28日在国家审计署网站挂出来的消息,在发布者看来这可能只是一个例行的政务公开,但却瞬间传遍市场,并戳中了社会舆论的敏感点。

即便2011年曾有过对政府债务的全面审计,但舆论仍认为此次动作意义非常。随着近几年地方债展现出了一种脱缰般的历史惯性,公众对它的情绪也开始由忧虑转向惊慌。人们不再轻易相信前几年官方口径中“总体可控”的描述,不再对地方政府的自我纠正能力保持乐观,取而代之的,是对地方财政是否会崩溃、养老金是否会被拿来垫背等问题的焦虑,以及对中央迅速出台严厉调控政策的期待。媒体将这次审计解读为“债务‘黑洞’已经引发中央高度警觉”,就是这种期待的表现。

被期待能根本解决问题的措施之一,就是改革分税制。这套1994年曾成功解救中央财政困境、理顺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财税制度,现在在一些解读里成为“土地财政”、“地方债”,甚至房地产泡沫的罪魁祸首。因为它的分配是中央拿大头、地方拿小头,事实上导致了财权上移、事权下移的情况,使得层级越低的地方就越容易入不敷出,逼得地方政府卖地举债为生。在很多建议里,变革分税体制已经成为解决地方债的“题眼”。

分税制在其改革之初没能充分匹配财权与事权,确实带有先天不足。但在地方债的消化问题上,财税改革只能是推倒多米诺的第一张牌,并不能算关键。在地方举债中,包括教育、医疗等在内的公益性举债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是基建举债。审计署之前对36个地方政府债务的抽样审计就显示,用于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土地收储和市政建设的债务支出增长较大,分别比2010年增加3295.45亿元、720.68亿元、652.83亿元和407.74亿元。可见地方大肆举债,并不一定是因为贫血严重,反而是因为血液里充斥了过量的GDP荷尔蒙。

一到地方政府换届必有借债潮的规律,或可佐证这个观点。2007年和今年两个换届之年的年初,地方都曾出现过政府借债的高潮,基建举债则是高潮中的主角。在今年1月《经济参考报》的报道中,“地方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建设投资出现大面积亏损”的现象和“地方政府通过举债大力推进铁路公路建设”的事实同时出现,非要在“一级二级公路就可满足需要”的山区建高速的怪事比比皆是,这很明显是为了拉高GDP而进行的盲目投资,背后则可见地方官的政绩冲动。

所以,不得不如祥林嫂一般地重复:和解决中国很多重要问题一样,阻止地方债的关键也在于去GDP标准、灭GDP崇拜。防止地方官的政绩观和GDP思路发生共振,才是地方债的紧箍咒。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财税体制改革才是有效的,不然在难以遏制的投资冲动之下,简单地给地方更多的税源,不啻于抱薪救火。

猜你喜欢
分税制紧箍咒政绩观
紧箍咒和慧眼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本期主题 可怕的紧箍咒
本期主题 可怕的紧箍咒
树立正确政绩观
树立正确发展观、政绩观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盐业落地生根
紧箍咒
治理理念视角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