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娇
(中共岫岩县委党校,辽宁 岫岩 114300)
近年来,我国各地村“两委”班子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的良好态势,从组织保障上,为我国县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表现为班子整体结构不断优化、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等方面。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利益格局与社会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村“两委”班子建设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
领导班子结构主要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专业结构、素质结构等诸方面。这是村“两委”班子建设中遇到的头等难题。近年来,虽然新上任的村干部青年人数在逐渐增多,大学生村官不断增加,但总体年龄偏大仍然是个普遍现象,有不少农村的村支书与主任皆为当地颇有威信的长者,一干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与此同时,村干部知识结构也存在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情况,这样会影响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理解,不利于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
素质,是干部综合能力的体现,而能力,是干部开展工作的基础。受传统观念与体制影响,个别村干部权力观念依旧停留于“统治与管理”阶段,缺乏权力为民所服务的意识。另外,在市场经济日渐活跃的今天,经济活动在农村亦日渐频繁,农村迫切需要一批具有能够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村 “两委”领导班子。而这种能力恰恰是一些地方村委班子的薄弱环节。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产生合力。这是一个崇尚团结与合作的时代,没有合作,就没有一切。在我国特有的党委和政府两套班子下诞生的村“两委”班子,同样存在一个协调配合问题。现实中,有部分地区的村“两委”班子存在“两张皮”现象。村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难以互助配合合力开展工作,甚至有的村支书与村主任“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思想难以统一,班子难以协调,村委作用大打折扣。
多年来,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机构一般均按照行政组或自然居住区划定,但随着农村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划分方法已经明显不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经济专业性分工和多层次经营的新特点,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党员干部的流动性和流动量也不同以往,变得更加复杂,这些情况和特点使得传统的村“两委”组织机构设置的弊端日益明显。极易造成组织资源分散、党员管理滞后、人才资源匮乏的后果。在此情形下,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政治动员力必然受到削弱。同时,伴随着农村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应运而生的各种基于生产联合与经营联合的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形态的萌生,如农村专业协会等,使得本已滞后的村“两委”班子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
一个高效的村“两委”班子,离不开一套科学、规范、民主的村干部选拔、培养和任用机制。在选拔和任用上,部分地区农村依然存在靠家族和帮派势力当选村官的现象,而那些真正立志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的有志青年,尽管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知识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却苦于缺乏进入村“两委”班子的渠道而被排除在体制之外。另一方面,在村“两委”的培养上,个别地区存在着轻培养、重使用和培养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当村“两委”干部出现思想问题和波动的时候,缺乏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跟进,这在客观上给村级干部队伍的建设带来消极影响。
“经济决定政治”,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多数村集体经济规模萎缩。尤其是在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三提五统”之类的收费项目被停止,乡镇、村两级财力“雪上加霜”,村组织“无钱办事”的矛盾尤为突出。进而产生一个恶性循环效应,即:长期得不到实惠的群众因对村干部失去信任感和认同感,导致村组织在村民中的公信力丧失;公信力丧失又挫伤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最终导致了村两委干部难当、难选、难留的“三难”问题。
应全面推行村支部“两推一选”的干部选拔任用办法,选拔一批善管理、懂经营、能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能人”进班子。具体而言,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要重视政治素质。要选择那些政治立场坚定、政治信仰高尚、政治水平高深、群众爱戴、能够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二是要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支部书记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头雁”,抓好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三是要拓宽村干部选配渠道。重点选择有思想、有志气、有责任、有威望之人,作为村干部候选对象。四是要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有计划选派优秀人才进行各种技能和专业培训,参加社会锻炼,并定期对其进行考核。尤其是要重点培养两类人:一类是有一定理论水平的退伍军人,一类是外出打工返乡的优秀青年。对那些返乡创业的青年应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同时,要积极培养优秀的青年农民党员进入后备队伍。
在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应从教育和管理上加强机制建设。一要完善任期承诺目标机制。做到“任前有承诺,任期要践诺,任满要评诺”,使承诺目标在执行中精细化、标准化、科学化。二要严格奖惩机制。依据村干部目标责任制和任期制,制定科学详细的奖惩制度,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用人氛围。三要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充分发挥各县区党校“熔炉”阵地的作用,加强村“两委”干部的入职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四要建立监督约束机制。以经济监督为主线,政治监督为辅线。坚持对各村进行每年度一次的财务开支、行政绩效等方面的全面审计。
如何结合县委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思路,在管好现有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缓解村“两委”班子的经济困难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必要的问题。这其中涉及到三个发展路径。一是资源发展路径。即利用村级土地、矿产等资源,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地方特色。采取“以资源引资金、以产权引客商”等办法,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多种形式。二是政策发展路径。即充分采取政策倾斜、减免税收、税收补贴、信息技术服务等措施,帮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三是机制发展路径。上级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帮助下级村委搞好经济管理和发展规划,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总之,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诸种措施的共同推进下,在政府与村民的齐心协力下,真正实现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愿景!
[1]叶国胜.建设新农村关键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N].黄山日报,2005-12-18.
[2]佟宝贵.领导班子的结构优化[J].中国公务员杂志,1994,(2).
[3]刘遗伦.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与当代,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