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刚
只有认识到权力是公共的,做到用权不为己,用权不为私,用权不失控,时刻对手中的权力存有敬畏之心,才会领略到当官难与不难的真谛。
大凡是个官员,看了不久前发生在泰州的官员下跪求饶事件,心里多少也不是个滋味。这个过去或为其所累或为其所惑的杯觥交错,如今却成了为官者丢了脸面、丢了乌纱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记得多年前采访一位县长时,他对我“诉苦”:“我们这些县里的主官看似风光,实则是坐在风口浪尖,稍有不慎,就有翻船的危险。”我的理解是,官员的权力太大,面临的诱惑太多,若把持不住,则会坠入万劫不复的腐败深渊。
这两年在基层采访时又常听到一些官员“诉苦”:“如今的官太难当,既要发展经济,又要维持稳定,更要慎对‘三公’消费,你说不清哪里或哪件事是火山口,一旦喷发,轻则处分,重则身败名裂。”我的理解是,面对发展和稳定的压力,对官员的约束性越来越强,要求越来越具体,考核指标越来越细,标准越来越严;同时对官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如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重大项目的科学决策能力等,使官员自我适应难度加大。
同样是“诉苦”,但内容大不一样。前者所处发展要素快速集聚期,在社会资源分配过程中,官员面临众多的诱惑,一些官员常常处于利益诱惑和高压反腐的冒险博弈中,但只要不触及腐败的高压线,就稳坐太平官;后者所处社会转型期,问责制度、群众信访、维稳工作等,给官员提出新的挑战,再加上新闻媒体的发达,网络监督的兴起,使得官员不得不面临公众的审视,很多情况下,官员只要一言不慎,就可能会丢掉“乌纱帽”。
其实,当官的难与不难就在于如何对待权力和如何用好权力。
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雷日科夫曾引用过这样一句话:当权力成为一种负担,它就会稳于泰山;而当权力成为一种享受时,那么一切也就完了。
有道是,官员的权力与责任分不开。如果只享受权力与利益,而不对社会和大众负责,那就是尸位素餐,就是渎职犯罪。可惜如今有少数人热衷于当官,但并非冲着官员的责任与义务,而多半是奔着享受与待遇去的。而且实践中又缺少严格与严肃的责任追究,使得不少官员的权力与利益非常明确,而责任与义务却相对模糊。这就使得一些官当得轻轻松松,舒舒服服,优哉游哉。
从某种意义上说,感觉官越来越“难”当,前提就已经错了,那就是官员们在思想上已经把自己放在了高民一等的位置,把官位简单等同于权力,忽视了官位所包含的义务和责任。一名官员,如果不把自己当成与众不同、高人一等的官,如果一切都按照法律规章办事,把公权用在公事上,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在为人民服务上,就不应当有什么畏难的感觉。即使遇到暂时的困难、难以处理的问题和比较尖锐的矛盾,那也只会有工作压力大、工作难度大的感觉,而不是官越来越“难”当的感受。
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曾说:现在做官都难,这个难恐怕是有普遍性的,之所以“做官都难”,是因为中国官员当下身处变革时期,既有发展的任务,也有稳定的任务。因此,“难”是客观存在,关键是主观如何对待,要解决“难”的问题,是一个主观对客观的过程。如果你觉得“难”害怕“难”,那永远是“难”,如果在每个“难”的背后,你都会为之攻坚克“难”,后面就会有一个新的天地。如果有领导班子与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觉得有“难”也不“难”。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夙夜在公”、“约法三章”、“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等约束性字眼频频见诸媒体。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对官员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认识到权力是公共的,做到用权不为己,用权不为私,用权不失控,时刻对手中的权力存有敬畏之心,才会领略到当官难与不难的真谛。
由是观之,“当官难”现象并非坏事。从制度性约束而生发的感叹声中,看到的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