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程 炎
在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区域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今天,六安市金安区木南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成功创建是众多农业示范园区中的一匹黑马,独树一帜。近年来,该园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以整合项目资金为手段,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提升农业的高科技、高效益为目标,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加大“三农”投入的政策机遇,全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开创了现代农业示范区中科研成果与实际转化相结合、典型示范与规模推广相结合、精细化管理与优质工程建设相结合、企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相结合、环境美化与美好乡村建设相结合的新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金安木南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在2009年省财政厅批准建设木南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的基础上于2011年被省政府正式批准确立的。示范区设在六安市区东北部,东倚省会合肥,南接六安经济开发区,西依淠河,北临寿县;示范区区位优势明显,四条高速、三条铁路构成了便利的交通网络,距新桥国际机场仅40公里,举世闻名的淠史杭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纵横交错灌溉渠道穿越其境,灌溉条件十分优越,生态优良、资源丰富。示范区核心区覆盖金安区北部城北、木厂、翁墩等三个乡镇,辖8个行政村、1个农场,耕地面积约5万亩,常住人口3.1万人,辐射区含5个乡镇,耕地面积约15万亩,常住人口13万人。示范区功能定位为“现代农业、绿色粮仓、生态家园。”
因该区是六安市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探索试点,也是全省26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六安市唯一一家,所以,根据《金安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政府特聘请南京农业大学区域农业研究所编制了《金安木南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明确控规和详规,把示范区科学划分为两大区域四大板块,即种植养殖生产区和农产品加工区,细分为种植板块、养殖板块、休闲旅游观光农业板块、农产品加工板块,规划建设9个美好乡村康居点。预计到2016年,实现粮食增产500万公斤,农产品加工产值达5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00元,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建立资金整合机制。截至目前,该示范区共投入财政资金2.6亿元,其中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44亿元,区财政投入1600万元,吸引社会投资3.6亿元。为确保把各类资金投得准、用得好、管得住,发挥最大效益,金安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指挥长的木南示范区建设指挥部,设立办公室。2012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了示范区管委会,建立党政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协调联动机制和支农资金整合联席会议制度,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每月听取一次工作进度汇报,分管领导坚持每周到示范区督查一次,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为整合资金推动示范区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强化全程监督管理。一是把好立项关。以项目库建设和专家评审为基础,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等进行综合评价,实行择优选项、竞争立项。二是把好实施关。对所有进入示范区的工程类项目,全面推行项目公示制、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责任追究制四项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安全、质量安全。三是把好质量关。建立了区、乡、村及部门、企业联动工作机制,细化分解园区项目工程,明确各个项目建设责任人、时间表和路线图,区委区政府分管负责人坚持每旬一督查,主要负责人坚持每月一调度,确保项目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高质量完成。四是把好管护关。按照“谁受益、谁管理、谁维护”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建立健全管护制度,保证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自园区建设以来,管委会协调整合农村土地治理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水利重点县农水项目、种粮大户农水项目、千亿粮食增产项目、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等涉农项目,大大改善了园区内基础设施状况。园区管委会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款专用、各负其责、各计其功、成果共享的要求,整合水利、交通、土地、农开等各类涉农资金2.44亿元,全部用于示范区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近两年的项目实施,示范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其中硬化渠道224公里,配套完善田间各类水工建筑物2397座,新修水泥路123公里、砂石路105公里,绿化路渠238公里,新增耕地434亩,改良土壤1.9万亩,其中农田水利建设项目17个,总投入达1.15亿元,基本实现了道路硬质化、渠道衬砌化、农田林网化、耕作机械化。同时,该区全面推行“三清四改”活动,大力整治农村环境,新建新农村新居示范点住房136套,拆除危旧房、零散住户115户,改造房屋360户,刷白墙体8.2万平方米,村庄绿化25000株。目前,木南示范区雏形已经形成,示范效应凸显,正成为“十二五”时期推动六安金安区经济发展的“六个重要增长极”之一。
管委会在园区组建了农机、农技、用水等专业合作组织10个,并与安农大、省农科院和市农科所建立科技合作,优先示范推广良种、良法,先后建成3000平方米现代化的环控反季节种鹅养殖示范区、1000亩优质粮科研展示区、3000亩测土配方试验区;2012年完成了美国薄壳山核桃高产攻关项目和袁隆平亩产吨产超级稻攻关试验任务。目前示范区已经形成了“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服务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与安徽农业大学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的院内大企业金地豪农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先是签订了共建农业产学研教育基地合作项目协议,随后又与安农大合作完成了美国薄壳山核桃高产攻关项目。园区与六安市农科院合作,在园内征地300亩用作种植、养殖实验基地,优先在园区内示范推广良种、良法;建成了3000平方米现代化的环控反季节种鹅养殖厂,与台湾鹅业协会合作引进美国技术使皖西白鹅产蛋率提高50%以上,为农户养殖白鹅提供了较多的雏鹅。2012年由六安市帅府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的袁隆平亩产吨产超级稻攻关试验任务,亩产杂交稻近900公斤。六安阳光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大量繁殖试管石斛苗,改变了石斛自然条件下繁殖率很低的状况,解决了石斛种苗紧缺的现状。
切实优化招商环境。金安区紧紧围绕示范区的功能区布局,引导涉农单位谋思路,编项目,争资金,抓投入,做到政策向示范区倾斜、资金向示范区投放、项目向示范区安排、科技向示范区引导,使财政支农资金更具导向性、带动性,更能发挥效益。区政府相继出台了《土地流转奖励办法》、《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支持示范区建设奖励政策,且每年安排200万元示范区发展资金,激励扶持企业(大户)在示范区投资兴业。同时,示范区领导始终坚持高标准基础设施建设与美好乡村建设相结合,截止目前,归并新建美好乡村居民点3处,改造整治危旧房960户、1万7千多平方米,复耕1300亩,增加建设用地指标980亩,为园区发展三产商服用地建设、办公场所建设提供土地指标;并将中心村庄改建为社区,配齐配全各类服务设施,引进社会化物业管理,将其真正打造成环境美好,设施齐全的美好乡村。
积极外向开拓引资投入。管委会以开发的成果和优惠的政策打造示范区招商引资平台,吸引社会资本进示范区。2011年11月,津巴布韦、新加坡、非洲22国联合记者团深入示范区考察,当即表示回去后一定要推荐企业来这里投资发展,并热情邀请示范区入园企业到非洲及其他国家投资兴业。去年以来,海内外很多客商因对这里的白鹅产蛋率、试管繁殖石斛苗、亩产吨产超级稻等高科技成果特感兴趣,纷纷前来谈合作。目前园区共引进企业、科研单位35家,投产运营35家,总投资达3.6亿元。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农业科研单位5家。其中,帅府集团、茂源集团、西商集团、徽江集团、金地豪农业生态园、新华饲料、杭州春泉集团、阳光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六安牧业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入园投资建基地,走“公司+基地”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客商入驻示范区,在六安注册了安徽徽江农业产品物流园有限公司,投入30亿元人民币,兴建大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园。金地豪农业生态园与安大、安农大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扩大规模兴建高校学生培训实验基地。新华饲料集团在示范区先期投入8000万元建设种鸭基地,并决定在农产品加工区投资对其产品进行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