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言平
媒体评论员
新政Policies开卷
防治“硕鼠”需堵上制度漏洞
时言平
媒体评论员
一场偶然的“灭鼠行动”,并不足以遏制“硕鼠”们的贪欲。唯有密织制度监管的笼子,才能避免“养鼠为患”。
近期检察机关在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统挖出110名“硕鼠”,查出利用国家“托市粮”收购政策,以空买空卖“转圈粮”28亿斤,骗取国家粮食资金7亿多元,揭开了中储粮系统运营监管中存在的巨大漏洞。
作为具有重大战略色彩的国家储备粮库,竟然存在如此大的监管漏洞,养肥了这么多的“硕鼠”,是谁之过?除了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其他“官仓”是否也隐藏着“养鼠为患”的现象呢?丑闻缠身的中储粮该警觉了。
不过,“打鼠”只能治标,“防鼠”才能治本。须看到,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硕鼠”集窝成群,并不是偶然的。其中暴露的诸多重大监管漏洞,可不仅仅是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个案问题,甚至,还可能是整个中储粮系统隐藏的共性风险。
从河南分公司弊案来看,总经理李长轩盘踞该处12年,已然成为了他的“家天下”。在其“垂范”和纵容下,包括副总经理及下属的各市、县直属粮库的负责人,都卷入到该弊案中。从他们骗取国家粮食资金和行贿受贿的伎俩来看,手段并不算太高明,甚至称不上隐蔽。为什么长期不被发现呢?关键是监管的视角,监督的阳光无法照射到这“独立王国”。
据李长轩供述,他担任分公司总经理的十多年间,中储粮总公司很少过问分公司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当纵向监督软弱无力,垂直管理往往沦为无人管理,加之外部监督尚处于缺失状态,为“官仓硕鼠”食利自肥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也为窝案串案培育了土壤。
国家粮仓硕鼠入斗,吞噬的是粮食安全。当务之急应是对整个国家粮食储备系统进行彻底的清查,开展“灭鼠”行动。而从长远来看,填补上国家粮仓的监管漏洞,乃是防治“硕鼠”成窝的关键所在。
作为央企,它具有的公共属性注定其需要更多监督目光。中储粮现在实行的是垂直管理,要让中储粮的运行更加规范透明,就必须引入更加全面的监督机制。不仅要完善原有的制度,还应该引入地方横向监督的机制,甚至还有必要置于公共监督的视野之中。唯有如此,中储粮的管理才能变得更加科学严谨,“硕鼠”们的隐藏的空间才能得到压缩。
一场偶然的“灭鼠行动”,并不足以遏制“硕鼠”们的贪欲。唯有密织制度监管的笼子,才能避免“养鼠为患”。必须引起重视的是,“硕鼠”横行,不仅仅是食利自肥的吞噬,由此造成的腐败瘟疫,将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深重的危害,并且流毒于社会肌体。
而由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弊案暴露的漏洞,不仅需要反思粮食储备系统的管理疏漏,更应该审视和中储粮相似的其他国企的管理体系。“硕鼠”不仅仅存在于国家粮仓里,而是窝藏在更多漏洞百出、监管粗疏的国企之中。唯有堵上漏洞,“鼠患”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