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贡献

2013-12-19 16:30许凤鸣
党史文苑 2013年10期
关键词:初级阶段特色制度

许凤鸣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南京 210023)

党的十八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1]从主题可以得知,党的十八大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明确了举什么旗、走什么道,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统一了思想,指明了方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新的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指导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大指出:“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并进一步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充满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党的七大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所形成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完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新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党的十五大把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决策,使我国实现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党的十六大把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成功应对了各种风险和挑战,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21世纪。党的十七大明确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方针。党的十八大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出发,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在系统总结了十六大以来的实践基础上,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1]。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意味着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性贡献。

二、形成了以道路、理论、制度为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1]以道路、理论、制度所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和实践特色。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毛泽东曾经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逐渐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科学界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这条道路较之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新要求,体现出经济建设要与生态建设相协调、社会发展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总体性原则,也指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政治保障、根本任务、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展开,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整体。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的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1]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回答了关于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创造性地探索和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这个理论体系突出了两方面,一是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凸显出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一脉相承;二是以科学发展观在内的新思想,凸显出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既表明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也道出了理论创新的实践特色。

制度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1]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概念,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根本性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所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所创造的,必然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得到完善与发展。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之中,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

三、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也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并且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 “四位一体”。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1]从“基本纲领”到“三大文明”、到“四位一体”,再到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反映了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的深化,也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新成果。

生态文明,既包括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和探索的认识成果,又包括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提高和人们生态观念的增强。生态文明的提出,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也是由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发展变化的规律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体现,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逐渐成为我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果不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不仅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更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立足国情,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一步扩展为“五位一体”。“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提出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最新探索与认识成果,表明了我们党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自然整体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明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更加清醒。

四、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依据、总任务和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进一步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1]

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认识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4]因此,认识国情,最重要的是搞清楚现实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和它的变化。对基本国情的判断,我们党一直进行着极其艰苦和有益的探索,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了新的探索,逐步作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准确地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邓小平曾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计划。”[5]这个论述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均衡的小康。党的十七大指出,我国仍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了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我们才得以成功地走出来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明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深刻把握,实事求是地把它作为推进改革开放、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强调总任务,是因为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6]近代以来,我们面临两项历史性任务,一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要实现国家富强和共同富裕。前一个历史任务已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顺利实现,那么实现国家富强和共同富裕的任务,也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成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任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自觉担负着这一历史重任。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蓬勃生机,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为人类文明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了在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现在,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接近,也更有信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只要我们抓住重要历史机遇,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一定能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要求是在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新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事业,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攻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难点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是对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正确指引。”[6]八项基本要求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依靠力量、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内在要求、根本原则等,与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目标指向是一致的,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毛泽东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

[4]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9.

猜你喜欢
初级阶段特色制度
特色种植促增收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基于语料库的初级阶段泰国学生“把”字句习得考察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多元智能理论对制定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培养方案的启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