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光贵
认真总结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特点,对于坚持、发展、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变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社会、经济、政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为深刻。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国内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所有这一切使我们党面对着一系列20世纪90年代以前所没有出现,或还不甚明显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明确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互联系,互相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在当今世界,要改善人民生活就必须创新。为此,党将“与时俱进”写进了思想路线,突出了创新这个关键问题。“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2]这样深刻的认识是以前没有的。这也是这些年我们取得伟大成绩的主要思想原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十七大不但强调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党的代表大会的形式第一次突出了“和谐”的社会建设,而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括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尤其重要的是,十七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3]十七大得出这个结论是在全面深刻总结各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大会认识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4]没有开放的胸襟,就不可能有这个深刻认识。
党的十八大深入总结了十六大以来的实践,进一步认识到:“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5]十八大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6]十八大不但明确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尤其重要的是对这个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有深刻的洞见,大会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7]有了这个清醒而坚定的认识,全党才能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党的十六大认识到,我们党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正是基于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前提,这就是对当代中国共产党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主题,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新思想新观点:例如,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党的十六大是在新世纪发展党的指导思想的开端。
基于对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深刻认识,基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分析,基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的全面总结,基于深刻分析国际形势、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新的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以下思想的重大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理论、“两个文明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发展要讲平衡按比例、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等等。科学发展观在战略上进一步解决了以下问题:第一,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和鲜明主题,贯穿于党执政兴国的全部过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思想的新发展。贯彻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第二,科学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宗旨。首先,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以人为本,使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追求更加明确。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次,科学发展观使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目的的思路更加清晰。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更是硬道理。为实现以人为本的目的而科学发展,靠科学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目的,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再次,科学发展观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凸显。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第三,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发展”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等,说明我们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明确。
党的十八大在总结十六大以来实践的基础上,指导思想更加丰富,逻辑更加严密。第一,明确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8]从而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第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更完善。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9]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是对十七大将生态文明作为战略任务的进一步发展。第三,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思想。十八大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10]强调法治、制度、民主、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等,不但丰富了政治文明的内容,而且逻辑上更加清晰。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更丰富、逻辑更明确。十八大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个人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告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1]这种区分,在我们党的报告中还是第一次。这不仅仅是个语词的变化,而是战略思想上的新观点。这三个层面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说明十八大在文化建设的内容上更加完善,逻辑上更加严密。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大的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时我们党对未来是充满信心的。新世纪一开始,党的十六大的主题就确定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大会对取得成绩的原因有清醒的认识,十六大指出:“我们能取得这样的胜利,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正确指引,靠的是党的高度团结统一,靠的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顽强奋斗。”[12]
党的十七大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坚定,大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13]十七大更明确地、突出地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14]、“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15]十七大还首次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尤其重要的是,十七大已经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16]可以看到,十七大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更加自信,更加坚定,认识更加深刻。
党的十八大全面深入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绩及原因,对这种自信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总结、新的升华。十八大总结道:“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17]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坚定和自信建立在以下坚实的基础上:第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与“封闭僵化的老路”、“改旗易帜的邪路”明确区别开来,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对旗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便于准确把握。第二,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内涵及其内在关系。十八大不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包括“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大方面,发展了十七大对旗帜的概括,增加了“制度”这个方面,而且极为深刻地阐述了这三方面的内在关系。大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18]如果不将“制度”写入旗帜,“道路”就没有保障,“理论体系”就得不到贯彻落实。可见,十八大对旗帜的认识已经成熟。第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态性和丰富性有了更加自觉的认识。十八大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19]应该说,十六大以来,党较为清醒地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动态性。党的十八大不但强调了动态性,而且强调了“特色”的丰富性,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更具活力、更加坚实地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第四,将自信与目标的实现统一了起来。十八大把“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现代化国家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科学统一起来,使我们的自信有了坚实的现实性。
新世纪一开始,党中央就正确判断了党的历史方位。强调必须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科学制定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研究和解决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做到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使我们的事业不断向前迈进。“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只有这样,党的思想理论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21]在这种强烈历史感的推动下,党的十六大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个坚持”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总结了我们党50多年来执政的六条主要经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条原则。党的十七大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十七届四中全会将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概括为六条。党的十八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出了八条基本要求: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条既是要求,也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实践的结果。新世纪以来,每次党的重要会议都有经验总结。我们党能成功总结这些经验,主要依据于:第一,新世纪以来,党高度重视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党中央要求“中央委员和省部级领导干部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著作,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带头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2]第二,深刻认识到认识的相对性和认识运动的总规律。“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要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23]
第三,彻底贯彻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24]第四,提出并贯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25]的科学命题。这是个新的历史感很强的命题。本来,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具体结论,都会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其个别结论区别开来,不利于我们前进。为此,党中央明确要求:“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26]新世纪以来,与时俱进时刻伴随着思想解放,历史的前进时刻伴随着新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这种科学态度发展的重大成果。
[1][2][12][21][23][24][25][26]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1.11.6.11.12.12.12.12.
[3][4][13][14][15][16]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11-12.1.8.9.10-11.
[5][6][7][8][9][10][11][17][18][19][20]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8.10.8.39.29.3 2.12.13.14.17.
[2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