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观生产视角看民族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与保护传承*:以丽江玉水寨为例

2013-12-19 12:26
广西民族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东巴纳西族景观

桂 榕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旅游成为影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民族文化遗产遭遇文化商品化与旅游产业化冲击的同时,也迎来了旅游利用与传承发展的机遇。一些民族文化遗产在成为旅游景观的同时,也重新成为少数民族民间生活的一部分。这种旅游空间与生活空间的交融并置,使民族文化遗产由此获得新的社会价值和发展。笔者以丽江“东巴圣地”玉水寨景区为例,从文化景观生产及其社会效应角度,分析探讨文化旅游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特点及趋向。

玉水寨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丽江著名文化旅游景点。东巴教是纳西族的民族宗教,有西部、中部、东部圣地之说。西部圣地白地是东巴教的发源地,东部圣地以摩梭人的达巴教为主,而玉水寨所在的白沙曾是中部东巴教最盛行的地区。位于玉龙雪山南麓、丽江城北十余公里处的玉水寨,被称作中部地区的东巴圣地。寨内神泉是丽江古城水系的源头,纳西人称为“歌吉可”,是当地村民祭祀自然神的圣地。玉水寨历史上是当地纳西族百姓聚会和传统仪式举行地。玉水寨生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创立了东巴文化传承协会和东巴文化学校。东巴学员毕业后多被吸纳为公司职员,成为东巴文化的传承者、研究者和景区的管理者、讲解者,同时还协助各社区开展文化传承活动,现有数百人。目前,玉水寨已建成东巴文化传承基地,是各地东巴教徒一年一度“东巴法会”活动场所。玉水寨景区内现有几位著名东巴大师主持日常宗教事务,和合院既是东巴文化传承协会的活动场所,也是旅游展演的核心区域。可以说,玉水寨已成为民族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保护良性互动、创新发展的典范。

一、东巴文化旅游资源与景观

玉水寨文化旅游资源以东巴教文化为主。东巴教是纳西族多神崇拜传统宗教。源于纳西先民原始的巫术信仰,受藏族苯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儒道文化等影响。“东巴”为东巴教中的祭司,有“智者”和“能沟通神鬼”之意。平时参加生产活动,在固定时间或村民相请时才从事宗教活动。东巴文化内容主要记载于古老的图画象形文字经书中,通过东巴们的口传身授、世代传承。东巴经书又被称为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古代纳西百科全书”。内容涵盖纳西族先民的社会历史、语言文字、哲学宗教、风俗习惯、文学艺术、天文医学等,绘画、音乐、舞蹈等宗教艺术独具特色。东巴祭典礼仪,分祈福、驱鬼、丧葬、占卜四大类。每类仪式要诵读成套东巴经书,有大量大神画像、神路图、神鬼雕塑、木牌画、纸牌画、东巴舞蹈。东巴教法事十分繁杂,全年几乎每月都有法事活动。共有30多个大仪式。主要仪式有祭天、祭家神、祭自然神、祭风、退送是非灾祸等。其中祭天最为隆重。大的东巴仪式由家族、全村或数村共同举行,有五六位至数十位东巴参加,前后需花三至十余日时间;小的仪式由家庭操办,需两三位东巴主持,时间需一天半日。东巴教没有固定宗教场所,宗教活动一般在纳西民众家中、村寨内或村外的山岭水泉边进行。[1]158-159东巴文化一直是丽江文化旅游的亮点,加之1999年、2003年两届国际东巴艺术节的举办,使东巴文化被世界所认识。2005年,东巴典籍进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景观作为从外部被观看和体验的生产、消费和交换的各种社会过程和时间的现象形式,主要表达为可以看见、形成印象和想象的地理。景观的现代观念和体验的演化,与观看与表征空间的各种技术具有密切关联性。[2]341-365而旅游景观,特别是通过人为规划设计与生产制造的人文景观,为游客营造出具有文化表征与符号意义的旅游空间。玉水寨东巴人文景观可分为静态实体景观与动态综合景观两大类。前者以祭祀场、自然神雕像、和合院等标志性东巴文化景观为代表。后者指纳西族传统宗教仪式的展演与东巴文化传承等动态人文景观。通过文化旅游景观,如雕塑、壁画及东巴祭祀、绘画展演等符号展示,原先世代口传身授、依赖东巴传承的东巴文化借助旅游途径广为人知,增进了东巴文化的民族传承与社会传播。玉水寨除集中展示东巴传统祭祀场、东巴壁画廊、东巴始祖庙等宗教文化,还汇集了众多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人文自然景观,如纳西族传统歌舞、古建筑和传统生活场景、神龙三叠水瀑布群、三文鱼及高山草甸风光等。景区现有纳西传统歌舞展演队,搜集、整理、排练出三十多个代表性的纳西族传统歌舞节目。包含纳西古乐《白沙细乐》(《北石细哩》)、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仁美蹉》等。景区聘请纳西族《勒巴舞》传承人李文先组建勒巴舞队,开展传承与展演活动。还集中展示纳西民族古老的木楞房、传统生产生活用具和造纸、酒酿、织布等传统工艺。

综合来看,玉水寨东巴文化旅游景观生产的特点,一是对以前仅局限于东巴经书的主要神灵和祖先形象通过壁画、雕塑等形式进行了开创性的符号化生产,使其走向世俗社会,广为人知,对东巴文化精髓起到弘扬和传承的作用,同时极大丰富了文化旅游的内容和形式;二是该景点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景区,作为东巴文化民间传承保护基地,其文化旅游展示内容是民间真实的极为典型的民俗活动。其旅游景观集活态民俗传承与静态形象化展示为一体,是地方旅游业与当地社会文化结合而生的“旅游文化”符号。“真实的”与“旅游的”的界限、旅游圈与当地人日常生活的边界,已逐渐消失,以至于无法区分真实的内部社区生活与舞台化的外部形象。[3]19-43玉水寨东巴文化景观已成为当地民俗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

尽管符号化是文化旅游景观生产的基本特征,但为区别不同景观生产中的文化主体性差异,笔者将玉水寨东巴文化景观生产分为静态实体景观的符号化生产与动态展演景观的制度化生产两类。

二、静态实体景观的符号化生产

作为东巴文化象征物的实体景观,被生产、布局于景区关键位置,成为玉水寨东巴教圣地符号与旅游吸引物。其符号属性在满足人们建构自身的社会认同、文化认同和自我认同的需要的同时,也在客观上符合了资本赢利的需要。[4]501-502这一生产主要由纳西族宗教文化专家与旅游规划设计专业人员完成。其有符号化、具象化、艺术化特点,以雕塑、壁画、建筑、文物等形式体现。通过以下景观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实体景观兼具文化遗产属性与文化资本属性,它们作为景区空间节点,起到营造文化氛围、突出文化表征、体现文化理念,激发游客共鸣的重要作用。以下两大符号景观涵盖并体现出东巴教的理念与基本内涵,引导游客形成对东巴教的基本认知、理解和进一步的想象。

景观1 寨口的塑像与碑 一处是神泉口的自然神塑像与“忏悔碑”;另一处是寨南门的大鹏鸟塑像与“世界遗产东巴古籍文献纪念碑”。自然神与大鹏鸟是景区东巴文化的象征符号。

玉水寨神泉口,人身蛇尾的自然神“署”塑像赫然矗立。神像全身铜胎镀金,高8米。“丽江源”与“忏悔碑”两块碑文内容向世人昭示纳西族东巴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感恩自然、偿还欠债”等朴素教义,表达了纳西族热爱自然,推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呼吁人们“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资料显示,2006年6月26日,东巴在玉水寨景区举行了盛大的“署古”(祭自然神)传统仪式和“丽江源”、“忏悔碑”落成仪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东巴教教义的核心部分。“署古”这种古老宗教民俗教化培育了纳西族人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美化家园的文化传统。东巴教以其特殊的视角解读了人与自然关系,古老的民间宗教蕴含着人类普世性价值,极易与游客达成共鸣。“世界遗产东巴古籍文献纪念碑”石雕柱耸立在玉水寨之南门口。2003年8月,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是东巴文化走向世界的标志。为了纪念纳西族文化史上的这一重大历史性事件,东巴教圣地玉水寨修建了这座纪念碑。立柱体顶部是展翅欲飞的大鹏神鸟“修曲”的紫铜塑像,纪念碑石柱上的象形文字浮雕是东巴经文,缠绕柱体的蛇身是统管自然界的自然神。是东巴教始祖东巴什罗的护卫,东巴什罗曾借助它的神力调和人与自然神的关系。纪念碑的建立向世人展示了玉水寨保护传承弘扬东巴文化的意愿和追求。

据东巴经记载,署和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署分管农耕畜牧。后来人不断地毁坏森林,污染水源和捕杀野生动物,导致署对人进行报复,使人发生病痛、遭受瘟疫、洪水、地震等灾难。人类为向署表示过错,祈福免灾,请纳西族东巴教始祖丁巴什罗协调,并与署建立了和谐相处的关系。大鹏神鸟是东巴什罗的三大护法神之一,是调解人与自然关系的使者,在纳西文化中代表着一切正义力量,成为千百年来纳西族的保护神,成为今天丽江旅游的形象代表。通过寨口塑像碑文对自然神与大鹏鸟这两个东巴教神话传说重要角色的介绍,东巴教关于“人类、自然 (署)、始祖东巴什罗、大鹏神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老宗教理念形象生动地向游客展现,为整个景区铺陈出深厚的文化氛围。

景观2 和合院 和合院是玉水寨的主要景点,是东巴文化展示的核心区域。“和合”作为纳西族传统文化理念,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论语》曰:“礼之用,和为贵”。《礼记·乐记》曰:“乐者……所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可见纳西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融合共通。关于和合院的介绍文字,引导着游客把对纳西族传统文化的解读与中华民族文化背景相关联,为游客了解边缘少数族群文化设置了与主流汉文化沟通的语境。

和合院主体建筑有玉水缘大殿、东巴壁画馆、东巴文物博物馆。玉水缘大殿内供奉着东巴教主要崇拜对象:东巴教始祖东巴什罗、人类始祖崇仁利恩及其妻儿,纳西族民族神三朵神及其妻子、自然神等。通过这些生动的神像和文字介绍,可增进游客对纳西民族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的理解。东巴文物博物馆陈列着历代东巴在祭祀和占卜活动中使用的东巴经书、法器、木偶、石偶、东巴神像图、东巴艺术品等文物,及纳西族民间传统生产生活用品。东巴壁画馆以东巴画手法,展现了“创世”、“因果报应”、“迁徙”、“定居”、“战争”、“爱情”、“人与自然”等主题壁画。内容涉及东巴教创世纪神话、纳西族历史故事、家园生活、宗教思想等。有许多是东巴经典史诗的画卷,气势恢弘、色彩斑斓。在“和合院”的中心广场上,耸立着用石块垒积而成的天香炉,东巴们每天清晨都要点燃天香,向东巴诸神祈求平安、祈求福泽。信徒向东巴神祈求福泽、进行东巴教祭祀仪式时,也在这里烧香。

如果说景观1侧重展现东巴教的古老宗教理念与神圣性;景观2则生动体现了东巴宗教的世俗性、历史感及丰富的宗教民俗生活。

三、动态展演景观的制度化生产

玉水寨制度化生产的动态展演景观有东巴祭祀仪式展演、东巴画展销等。动态景观制度化生产虽然也有符号化生产的某些特点,但与实体景观的符号化生产不同,它侧重体现生产主体参与的制度化与规律性,及其与旅游空间的互动。空间一直在激发、限制和生产主体性的方式。同样,主体性和空间连接在一起,而且不断与空间的特定历史定义重新绞合在一起。在这个意义上,空间和主体性都不是自由漂浮的:它们相互依赖,复杂地构成统一体。[2]439特别是在仪式景观的生产过程中,纳西族文化精英、东巴祭司、纳西民众,乃至地方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景观的制度化生产。

作为东巴文化传承基地,玉水寨是保护、传承、培训、展示以及开展大型东巴文化活动的中心。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和长红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责任感与开阔眼界的本土企业家。他把保护传承民族文化遗产视作企业的责任。2003年成立东巴文化传承协会,并担任会长,团结各地东巴开展有组织的保护传承活动。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编辑出版的100卷东巴古籍文献为基本教材,聘请两位70多岁的老东巴为教师,招收一批热爱东巴文化的年轻人,按员工待遇发给工资,以学员2年、传承员4年、东巴师4年共10年的学制,培养新一代东巴。在玉水寨建设了东巴民居、东巴什罗殿及祭天、祭署 (自然神)、祭风等祭祀场所,恢复并形成一系列定制化的宗教祭祀活动。当然,宗教活动展演中精彩纷呈的东巴舞蹈、绘画等古老艺术形式自然也成为景区的看点和亮点,有效规避了学术界一贯批判的旅游场景下民族文化的舞台化、庸俗化、虚假化,为游客提供了真实的文化体验。

景观3 东巴祭祀活动 通过与玉水寨多位东巴师的访谈得知,玉水寨全年祭祀活动形成定制的主要有以下8种:每月农历初一、十五烧天香,农历一月和七月祭天,农历二月和八月祭风,农历三月五日举行东巴法会,农历三月、九月、世界环境日 (6月5日)祭自然神,农历七月祭胜利神,10月1日 (国庆节)东巴祈福仪式,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退口舌仪式。祭天、祭署、祭风是纳西族东巴三大祭祀活动,而最盛大的是农历三月五日的东巴法会。农历三月五日是东巴教始祖东巴什罗诞辰纪念日。东巴法会自2001年恢复举办。每年农历三月五日,丽江市及周边地区的东巴都会云集丽江玉水寨举行一年一度的东巴法会。东巴们点香炉烧大香,祭拜神灵和祖先,祭拜东巴始祖东巴什罗,诵经,做法事。每年一次东巴法会,成为联络各地新老东巴交流学习与“比武”的盛会。各地东巴按各自传统风格诵东巴经,跳东巴舞,开展丰富多彩的祭典活动。也因此成为玉水寨旅游新的热点。旅游社已将此作为文化体验的重要旅游产品,推介给国内外游客。特别是不少国外团队提前预约。加上附近的纳西村民,这一天的玉水寨游客云集。

笔者通过分析比较近几年玉水寨宗教祭祀活动内容发现:其实这种动态景观的制度化生产并非一成不变,与笔者考察的其它民族的传统仪式一样,具有继承与重构传统的特点,文化主体的参与性及其与旅游空间之间的互动性表现突出。所有的文化创造都是被激活的,其动机位于创造性主体的当代存在中,重构与发明根植于历史条件中,并且必须是在社会的和存在性的连续中。[5]24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恢复传统仪式的同时,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新仪式、新文化的生产;二是传统仪式本身也在发生局部的或内容或形式的文化重构。

前者,如新出现的创新仪式。玉水寨将6月5日世界环境日定为祭祀自然神的日子,每年如期举行祭祀自然神仪式。把纳西族东巴教纯朴的人与自然观同世界环境日这个时代性的主题结合起来,加以宣传和传承。龙年初一,玉水寨全体员工集聚在和合院里,参加“和合钟”及“东巴法鼓”开光仪式。和东巴们一起,用敲钟击鼓这样独特的方式祈求福泽。二○一一年正月二十日,是丽江白沙人民一年一度的“当美空普”节 (白沙庙会)。玉水寨东巴受中共白沙乡党委、白沙乡人民政府的邀请,举行祭祖和祈福等祭祀活动,作为节日庆祝活动开篇的重头戏。2010年10月1日早上,玉水寨员工齐集在和合院里,参加建国61周年“东巴祈福仪式”。东巴们燃起清香,吹响法号,敲响法鼓,吟诵祈福吉祥经;员工高声齐唱《歌唱祖国》。

后者,如每一届东巴法会的主题、内容、形式会有所不同。2011年第十一个法会日主题是:“齐心协力,深化创新和拓展东巴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的途径,永葆纳西文化底色。”东巴传承协会会长和长红与东巴们一起举行升会旗仪式,为首届“和合杯”东巴书画大赛中获得名次的东巴颁奖;所有获奖作品展出,以供游人观赏品评及学习观摩;商议确定东巴身份认定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实施办法;把每一年的东巴法会日也作为今后历届“和合杯”东巴书画大赛的颁奖日;设立东巴文化传承协会基金;建设东巴文化博物馆、东巴文化资料库、东巴经书数字化保护传承等诸多事宜。丽江市副市长、玉龙县副县长、云南省社科院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院等领导出席大会,表示政府会给予大力支持。2006年第六届东巴法会主题是: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与自然和合。近60余资深东巴及300多市民及各界人士参加。丽江本土民间著名艺人与玉水寨乐队为开幕式演出助兴。

景观4 东巴画廊 玉水寨的一大景观亮点。其采用与市场结合的生产式保护传承。东巴画廊的书画作品由玉水寨东巴师和华强亲笔书写,书写内容有对联、俗语、谚语、祝福语等。东巴象形文字书画是人们比较容易感知的东巴文化元素。游客可以参观了解,品味观摩。字画内容也可以根据游客需要请东巴师现场书写。服务于宗教活动的各种绘画,统称为东巴画,是东巴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古老的东巴画是最具特色的纳西族美术遗产。主要用于东巴教的各种仪式中。东巴字画作品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由于纳西族聚居于丽江,历史上东巴文化不外传,所以东巴文化是丽江独有的,是纳西族文化的象征符号。东巴字画的象形图画文字、东巴纸质、古籍文献内容等均具有收藏价值。东巴字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纸取材海拔3500米以上的构树皮,可以防虫蛀、防腐烂、透气性好。游客可以通过购买,收藏东巴古籍文献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师和华强告诉笔者,画廊开了近两年,东巴文化学校东巴绘画好的学生毕业后可以来画廊工作。通过现场书写创作,丰富了旅游内容,吸引了游客,使东巴绘画艺术得到很好的传扬,也取得良好经济效益。①根据2012年8月13日访谈资料整理。

四、景观生产的社会传承效应

(一)民族文化遗产的普世性价值得到发掘传扬,传统文化得到创新发展,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

文化传统是文化的核心理念、价值观;而传统文化是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化表现形式。东巴旅游景观的生产,就是保持延续传统价值理念与谋求当下文化旅游市场所需要文化形式的有机结合。进行文化景观生产的各类主体——旅游企业、民间社团、民族文化持有者等,他们基于对所生产的东巴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及当下文化旅游市场需求的正确把握,对东巴文化遗产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深度发掘和创新生产,使东巴文化遗产通过符号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与社会化传播,从民间走向市场,从地方性知识成长为世界共享文化产品,实现了文化遗产的宣传、弘扬、承传和振兴,使东巴文化遗产生命力得到彰显。

旅游景观的符号化与制度化生产过程,是对文化遗产进行加工、提炼、再现的文化重构过程,本身就具有公共教育的宣传功能。这种重构可以增添现实情境中的新本真,丰富文化遗产的内容形式;可以激发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研究、保护、宣传、弘扬、承传、振兴文化遗产的热情;可以激活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和当下意义。通过实体景观的符号化生产,东巴教神灵与优秀理念走向世俗社会,广为人知;通过动态景观的制度化生产,使历史上没有固定祭祀场所的东巴祭祀活动形成固定地点的制度化展示与传承,参与人群从本地本民族扩展到其他民族群体及广大游客,非宗教内容增多,使民族宗教呈现空间开放与内容世俗化的发展趋向。东巴教重要的法会及其它宗教祭祀活动最明显的变化是增加了很多颇具时代特点的内容,与本民族传统庙会、中国汉族新年、国庆节、国际环保日接轨,丰富了传统的东巴仪式活动。创新的活动虽然普遍与宗教无直接关联,但其主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借鉴、吸纳了当代的某些文化因子或文化形态,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祭祀活动通过对传统的继承,始终保持着传统文化模式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通过对传统的重构,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6]

玉水寨景观生产使东巴文化融入世界多元文化体系,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一方面,文化主体藉由旅游重新获得对本民族、对地方性及对自我的认同与理解。在2012年8月13日的调研中,笔者随机访问了几位玉水寨的纳西族员工。寨内除多数东巴出生于东巴世家,加之受过专业教育,对东巴文化较为了解。普通纳西族员工在入寨工作之前对东巴专业知识普遍知之甚少,入寨后通过学习培训,才逐渐对东巴教及本民族传统文化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与认同。另一方面,景区通过自然神、大鹏鸟、和合院等景观生产,使东巴文化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秀理念得到提炼、展示与传承,形成民族象征符号与社会表述,通过文化旅游产业进入社会公共空间,获得更广泛的传播与认同。

(二)创造生活化旅游空间,确保文化传承与旅游展演的主体性与真实性,形成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良性互动机制

玉水寨东巴文化景观生产是活态民俗传承与静态实体展示的有机结合。动态展演景观的制度化生产,使传统宗教仪式得以继承与重构;静态实体景观的符号化生产,使宗教象征物得以具象化呈现给游客。特别是动态展演景观的制度化生产,彰显其文化传承保护基地性质,其文化旅游展示内容是民间真实的极为典型的民俗活动。玉水寨东巴文化景观作为地方旅游业与当地社会文化结合而生的“旅游文化”符号,已成为当地民俗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由此,玉水寨成为东巴文化保护传承的生活化的旅游空间。它意味着玉水寨兼具旅游公共空间和文化持有者民俗生活空间的双重属性。这一空间反映了旅游地文化持有者真实的生活,亦包含旅游者的参与体验。它是旅游利益相关者共同建构的旅游体验原真性的场景空间。少数民族传统生活和富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文化空间,能为游客提供原真性高、活态整体的旅游参与体验空间产品。这是一种以文化持有者自身为主的旅游化保护与发展:应对文化旅游所引发的文化变迁,坚持文化再生产的动态保护原则;利用文化旅游优势,运用时代精神、现代理念和技术手段,通过文化旅游资源的商品化生产与市场化运作,提升民族文化自身的适应性与生命力。[7]

玉水寨的员工90%以上来自本地及周边纳西族村子。参与景观生产与旅游展演的基本都是纳西人,这与一般旅游景区不一样。这里没有舞台、没有演员;只有真实的生活与浓厚的乡情。群众广泛参与,确保了景区文化的主体性与真实性。笔者认为,这是玉水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良性互动的重要保障。古乐会66岁老人赵汝国是玉龙村人,小学文化。他告诉笔者,他们村子180多户村民,几乎都参与到旅游业中。年轻人或在景区餐厅打工,或当讲解员;老年妇女七八人编一组,自愿来景区打跳,展示民族文化。现在年纪大了,干不动体力活了,到这里能自娱自乐,又能拿工资,是对他们老年人最大的帮助。以前不知道本民族文化,不会奏乐,现在经常接受相关文化培训。游客多的时候演20多场,少的时候演四五场。玉水寨被村民认为是传承民族文化和老年人修养的好地方。82岁的杨文吉是位东巴大师,与老伴儿住在民俗院。1999年被玉水寨聘为传承教师,2012年6月,被传承协会、玉龙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聘为东巴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目前不再教学,但每个月要按规定主持法事。公司发给生活补贴。他表示在玉水寨的生活很舒心,并有在此终老一生的打算。①根据2012年8月9日访谈资料整理。

丽江博物院原院长李锡对东巴文化发展传承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东巴文化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学术国际化、产业市场化、传承民间化。没有产业的传承、没有群众参与的传承是无法持续的。当下文化旅游给东巴传统文化带来新的生存空间与传承机遇。②根据2012年8月8日访谈资料整理。目前,玉水寨已形成保护-传承—宣传—利用—振兴的模式和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良性互动机制。玉水寨以东巴教圣地为品牌,东巴文化传承与旅游展示高度结合。以东巴文化旅游推动企业发展,反过来企业也义无反顾地将大量财力,人力、物力投于东巴文化传承。玉水寨生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每年用于东巴祭祀、东巴教育、协会及各分会日常开支等的经费达数百万。公司管理层发现目前传承展示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东巴文化传承的时代需要,从2008年8月开始抽出6名优秀东巴,不再参与旅游展示及经营活动业务骨干,专门从事东巴文化的深度教育和传承。

结 语

玉水寨个案研究表明,在当下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遗产并未衰亡,民族文化遗产的旅游符号化生产也并非一无是处。借助文化旅游平台,民族传统文化通过宗教合理内涵与人类普世价值的发掘和传统民俗宗教活动的文化重构,而获得新的生命力;仪式、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等民族民俗文化表征的旅游景观生产,是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文化旅游产业生产的核心要素,是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基础与手段;生活化旅游空间的形成、文化主体性与真实性的确立,是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良性互动、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动力与保障。

[1]和仕勇.丽江古城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1.

[2]凯·安德森,莫娜·多莫什,史蒂夫·派尔,奈杰尔·思里夫特.文化地理学手册[M].李蕾蕾,张景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埃里克·科恩.东南亚的民族旅游[G]//杨慧等.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社会.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4]王宁.从苦行者社会到消费者社会——中国城市消费制度、劳动激励与主体结构转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乔纳森·弗里德曼.文化认同与全球化过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桂榕.传统的继承与重构:巍山回族圣纪节的当代变迁[J].民族研究,2012(2).

[7]桂榕,吕宛青.旅游—生活空间与民族文化的旅游化保护——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2(3).

猜你喜欢
东巴纳西族景观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和测绘条例于5月1日起施行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祭风
《景观平面图》
纳西族打跳在健身运动中的应用策略探究①
纳西族“东巴”和彝族“毕摩”比较研究
在纳西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