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历史考察

2013-12-19 11:22薛海玲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3年4期
关键词:纯洁性入党党员

● 薛海玲

党的十八大报告着眼于应对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将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上升到了主线的高度,强调:“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建党91年来,我们党始终把保持党的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目标,并且随着党自身的发展壮大而日益发展完善。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曾把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成分不纯、作风不纯问题,称之为危及党生存发展的“致命的东西”。[1]我们党始终把“建设一个有纪律、思想上纯洁、组织上纯洁的党,合乎统一的标准的党”作为党的“伟大工程”。[2]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党进行了艰辛探索和奋斗,创造性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建党思想,并提炼出一系列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方式方法,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一、针对思想不纯,提出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

思想上的纯洁性,主要体现在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毛泽东在开创井冈山根据地斗争中,鉴于井冈山根据地的武装力量中主要成分是当地农民和秋收起义部队以及被俘官兵,而且游民成分占了很大数量,地方主义、小团体主义、军阀主义、流寇思想等严重影响着红军的战斗力的情况,毛泽东在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指出,“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3]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命题。1929年12月,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指出:“红军党的组织问题现在到了非常严重时期,特别是党员的质量之差和组织的松懈,影响到红军的领导与政策的执行非常之大。”[4]大会决议首先提出纠正党内非无产阶级意识的不正确倾向问题,针对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意识、绝对平均主义、唯心观点、个人主义、流寇思想指出了根源和纠正方法,中心思想就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并创造性地探索出一条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成功之路,要求党员不仅要组织上入党,而且更要注重思想上入党,用马克思主义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思想上的纯洁性,还表现在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改造知识分子的问题。在我们党成立初期,有相当一部分党员是来自不同阶层的知识分子而不是工农群众。其中一些人按其思想倾向来说只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如何使他们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也是当时我们党遇到的问题之一。在抗战爆发前,全党人数大约是4万。1938年3月,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到1940年,党员人数已达到80万。如何在扩大党员数量的同时保证党员的质量,1942至1945年,党中央针对党内存在的“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5]的现象,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毛泽东深刻指出:“我们党现在已有了121万党员。其中绝大多数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入党的,在他们之中存在着各种不纯正的思想。在抗战以前入党的党员中,也有这种情形……因此,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6]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思想教育和思想领导放在党的建设的第一位,要求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

根据这一正确的建党路线,1939年8月,中央指出“巩固党的中心一环,就是加强党内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教育,阶级教育与党的教育”。[7]1942年4月,中宣部关于讨论毛泽东“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中提到,毛泽东的报告“是党在思想上的革命,是改正干部及党员思想、转变工作作风的锐利武器”[8]。6月,中宣部在指示中再次提到:“一定要把这个思想改造工作进行到底。不惜精力、时间、费用,达到无产阶级思想在全党内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目的。”[9]经过这一时期的思想教育,使许多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知识分子,逐步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成为无产阶级队伍中的先进分子。中国知识分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后,就在工人运动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进一步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使自己成为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正是党这一成功的无产阶级思想教育,体现出无产阶级政党纯洁性的本质,从而使原来无论什么出身、什么成分的共产党员都真正成为彻底为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解放而奋斗的先锋队战士,自觉地为实现党的任务而奋斗。

二、针对组织成分不纯,提出了抓好党员入口关

组织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经过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洗礼,我们党真正认识到党组织的松散对革命造成的危害,认识到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尤其要抓好党员入口关,保持党的组织纯洁、党员干部队伍纯洁成为决定我们党前途命运的关键。

我们党成立初期,片面追求党员数量的扩大,却没有做到从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组织,党员人数从1926年4月的11000人,迅速发展到1927年4月的57967人。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贪多求快,混进了不少投机分子。对于新建党组织,没有采取必要的巩固措施。对于大量的新党员,也没有给予必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的力量遭到空前削弱。据统计,仅仅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就有31万多革命群众遭杀害,其中共产党员2.6万余人。[10]由于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加上我们党所犯的严重右倾错误,使许多党员觉得在政治上看不到希望,党内一些不坚定分子纷纷宣布退党,有的甚至叛变了革命。全党党员人数由原来的5.7万人减少到1万人左右,党的组织大部分被破坏,一些幸存下来的党组织大多数处于瘫痪状态,革命由高潮转入低潮。

由此,中央认为肃清党内机会主义分子就要严把党员入口关,党员的阶级成分就成为一项重要的标准。1927年8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第2号通告,对各级党组织立即坚决地进行改组与改造,其基本原则是:(1)党的指导机关成分工农化;(2)党员成分工农群众化。中央要求坚决提拔在斗争中表现积极的工农分子到各级指导机关作负责工作,要坚决纠正对于工农分子入党问题上存在的“怀疑或拒绝的态度”,中央再三叮嘱各级党组织,坚决地赶紧地大批地吸收工农分子入党。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党的建设问题上注意党员的阶级成分问题,反映出党对保持组织纯洁、党员干部队伍纯洁的目标追求,也吸取了大革命失败在党员队伍建设上的教训,当时来说是必要的。但过分强调阶级成分问题,便走向了“唯成份论”,它在客观上造成了轻视知识分子等革命群众的倾向。

其后我们党逐渐认识到,党所强调的纯洁,不是指没有社会关系、单纯的纯洁,而是在“复杂动荡的环境中忠心为共产主义坚持奋斗的纯洁”[11]。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应是“能否为党所提出的主张而坚决奋斗”,党员的社会成分应该注意,但不是主要标准。党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德才兼备”的标准和“任人唯贤”的路线、“知人善任”的干部政策、“五湖四海”全面团结干部的方针。对犯错误的干部,要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不轻易戴机会主义的帽子,不轻易开展斗争。

1940年8月,中央发出审查干部问题的指示,规定干部科经常的任务是“从历史上和现在工作表现上仔细考察每一个党的干部在政治上对党的忠实程度”。“从实际工作中去研究党员中政治上进步、来历清楚、而有能力的积极分子。”“不应该以党员社会关系的复杂来决定党员的是否纯洁,而以党员对其社会关系的认识如何来决定党员是否对党忠实。”[12]

1949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入党成分的规定》:“入党者的成分,系指本人成分(或社会成份)而言,并非是指入党者的家庭出身。”劳动者、知识分子甚至剥削者担任革命工作一定年限后,“即可取得革命职员成分”[13]。此后,我军在干部任用上坚持用人不分地域,不论亲疏,不搞宗派,一视同仁的干部用人原则。在党组织建设上重视党内生活的教育和锻炼,按照一切同志都有支部,一切支部都有支部生活的目标,不断完善党的组织建设,健全党的支部生活,并适时对党的组织进行整顿,使党员在党的各项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纯洁性。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党的事业从者云集,四海归心,这成为我军能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条件下愈战愈勇,最终解放全中国的重要原因。

三、针对作风不纯,创造了保持党的作风纯洁的一系列方式方法

党的作风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针对作风不纯的问题,毛泽东创造性地探索形成了以“运动建党”为精髓的保持党的作风纯洁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一)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民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民主在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上的具体体现和运用。早期我们党对民主集中制的理解和认识还比较肤浅,逐渐形成了两种极端倾向:一是“家长制”倾向;二是“极端民主化”倾向。[14]1928年5月,党的六大在分析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大革命失败以来中国共产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上,强调要“实行真正的民主集中制;秘密条件下尽可能的保证党内的民主主义;实行集体的讨论和集体的决定主要问题;同时反对极端民主主义的倾向”[15]。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提出了“在组织上,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16]的基本主张,并为党内组织生活确立了五条基本原则。这一时期,我们党进一步强调和肯定了党内民主的重要性,不仅取得了一系列军事上胜利,而且拓展了根据地,开始了红色政权建设的实践。然而,良好的革命形势先后受到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干扰,使党的革命事业在经受大革命失败挫折之后,再次面临失败的危险。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深刻地认识到党内政治生活的非正常化是造成红军军事上失败的恶果。惨痛的失败和几乎濒临绝境的危局,引起了沉重的反思和寻找新的出路的强烈要求,为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围绕红军长征的战略全局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最终彻底改变了党内政治生活非正常化的局面,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开始了集体讨论、集体决策、集体领导,既坚持原则,又讲究斗争的策略,营造了党内高度团结统一的政治生活的新局面。[17]

1938年,扩大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又通过了《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机构的决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三个党内法规文件,用严格的纪律来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建设的制度化和法律化,为延安整风奠定了基础,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是这个时期党建的重要理论成果。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我们党又丰富和发展了党内民主生活的实践形态和实践原则,提出了在“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导下,开展党内积极的思想斗争,提出了“治病救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价值原则和工作方式,这些措施使党的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从内容到形式上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

(二)开展党内积极的思想斗争。无产阶级政党是在党内斗争中发展壮大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原理。1939年12月,陈云强调:“领导着政权的党、领导着军队的党,自我批评更加重要。因为党掌握了政权以后,犯了错误会更直接更严重地损害群众利益。党员违反了纪律,特别容易引起群众的不满。你有枪,又当权,群众看到了也不敢讲。所以,一定要严格要求我们的党员和干部,有人做了违背群众利益的事,就要给以严肃的批评,以至纪律处分。对于违法的人,例如贪污分子,还要发动群众去斗争,并绳之以法。”[18]因此,领导政权的党更要以党内斗争来纯洁干部。“斗争是为了教育全党。党内不允许无原则的和平,更不允许相互包庇。有了错误不进行必要的斗争是不对的。”[19]“我们的任务是不断纯洁干部队伍,纯洁党的组织,与各种坏人作斗争。”[20]1941年7月,刘少奇在《论党内斗争》中指出:“原则上思想上的对立,和组织上方式上尽可能的不对立,是我们应该采取的党内斗争的正确方法。”[21]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我们党同各种“左”倾、右倾错误和偏离党的组织原则的不良倾向进行了坚决的党内斗争,同时也对极少数带对抗性质的党内矛盾进行了恰当处理。历史证明,开展党内积极的思想斗争,能够增强党的纯洁性,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因此,加强党的建设要摒弃只有斗争才能解决矛盾的斗争哲学,但增强党的团结不是一团和气,而是不能放弃正确的党内斗争。

(三)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和原则。1939年8月,面对党员数量的迅猛发展,组织很不巩固,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巩固党的决议》,随后各地相继开展了以审查干部和整理支部为中心内容的组织整顿,审干以“治病救人”为目的,区别于苏区时期的暴力肃反。中央决定“必须详细审查党员成份,但是这种审查,不应当成为普遍的清党运动”。[22]

1942年2月,针对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者把党内斗争同敌我矛盾混为一谈,对不同意见者实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给革命事业造成重大损失的教训,毛泽东指出:“对待思想上的毛病和政治上的毛病,决不能采取鲁莽的态度,必须采用‘治病救人’的态度,才是正确有效的办法。”[23]他进一步阐明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即“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这就是‘惩前毖后’的意思。但是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24]“我们只‘整’思想,不把人‘整死’,是治病救人。”[25]

我们党在整风运动中进一步具体提出了整风的方法:通过认真阅读文件,联系个人的思想和工作,自我反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整风就是全党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学习马克思主义。”[26]提高认识,总结经验,逐步取得思想认识上的一致。“自我批评是马列主义政党的不可缺少的武器,是马列主义方法论中最革命的最有生气的组成部分。”[27]一个政党如果自我批评和相互批评开展不起来,就会丧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后来,毛泽东把这种做法概括为一个公式:团结——批评——团结。他强调:“处理历史问题,不应着重于一些负责同志的责任方面,而应着重于当时环境的分析,当时错误的内容,当时错误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这样两个目的。”[28]

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在思想纯洁、组织纯洁、作风纯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索,由此建立了中国化的适应革命环境的马列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理论体系,并通过延安时期和西柏坡时期以“整风”为核心的实践活动,奠定了此后我们党“整风”与保持纯洁性的思想基础。

综上所述,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保持纯洁性的理论形成与实践活动,都是适应当时形势,针对党及党员的状况开展的,目的和指导思想都是为了通过学习思考总结经验教训,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原则清除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以进一步增强团结,改变作风,从而夺取新的胜利。实践证明,正是我们党始终把保持党的纯洁性放在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才能够推动党的事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才能使党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

[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06.

[2]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61.

[3][1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7.89.

[4]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9)[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825.

[5][6][23][24][28]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75.1049.828.827-828.938.

[7][1 2][2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9-1940)[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55.462.154.

[8][9]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433.758.

[10]高锐.中国军事史略(下)[M].北京:中国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264.

[11]陈云.党员对党要忠实[A].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0-201.

[1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1-1949.9)[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76.

[14]林尚立.党内民主: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8-9.

[15]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8)[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17.

[17]张云.论长征途中的党内政治生活[N].解放军报,2006-10-19.

[18][19][20]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3.182.185.

[21]刘少奇选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211.

[25]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85.

[26]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75.

[27]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434.

猜你喜欢
纯洁性入党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党员之家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重温入党誓词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保持党的纯洁性文化建设探微
我珍藏着入党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