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许英
教育是人类最具匠心的艺术,教师应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启发性的问题、在生活实际中产生有趣的课题、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其抱着好奇心走进学校,愉快地走进学习王国,自觉地去探讨其中的奥秘,产生更多的好奇,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个人觉得应当做到以下两点:
从事文学创作、建筑设计都讲究匠心独运。教育面对的是迥异的、有血有肉的人,教育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教育的匠心独运体现在教育的实践中,它总是能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没有匠心,教育就会变成一杯无味的白开水。
在文学创作、绘画艺术中有一项重要的原则,就是“留白”:不能过于充溢,要留下给读者回味和进行艺术再创作的余地。教育学生也是这样。“跳一跳摘到桃子”的道理大家并不会陌生,它不仅是为了给孩子留下自我发挥的余地,更是为了发挥孩子求知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也要让孩子自己去感悟做人的道理。《早期教育》上有这样一个案例。上中班的儿子中午吃饭时手指碰到了对面文文的眼睛,桌子有80厘米宽,老师认为儿子是故意的,要求他道歉,但一向乖巧的儿子不理睬。老师不得不请家长继续教育。家长的责问也无能为力,于是决定暂时放下这件事,带他去了游乐场。不经意中重提此事,儿子回想着说,原来他发现文文头上有一只小飞蛾,站起来去帮文文赶时,文文一抬头,所以被碰了眼睛。家长首先表扬了他的勇敢和乐于助人,同时引导他思考有没有别的办法去帮助文文。儿子的思维被激活了,想出许多好办法,并主动表示第二天给文文道歉。这位家长的循循善诱是对的,武断的决策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太大的伤害。
大人教育孩子惯用的模式是告诉孩子如何做,每讲一个故事,最后总要告诉孩子一个道理。其实,孩子心灵的成长是由自身体验积累。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而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是教育机智的集中体现。
一个下雨天,妈妈到幼儿园去接孩子,给孩子带了一双雨鞋,和孩子一起走回家。有一位小朋友问孩子:“我爸爸用汽车来接我,你怎么走路啊?”孩子脸上马上流露出羡慕的表情。妈妈连忙接口就说:“我们走路回家,还可以踩水玩呢!”于是,妈妈和孩子开心地手拉手、踩着水一路回家了。孩子体会到了雨天的乐趣,别的孩子向他们投去了羡慕的眼光。
教育是一门艺术,当我们以一颗精敏的心对待孩子、以一双慧眼看待孩子时,我们的教育就会多一些发展。
小亮很贪玩,每天的作业都要到玩尽了兴才开始做,爸爸妈妈说教了多次,效果都不明显。做教育的姑姑看到他是个“孩子王”,在院内的孩子们当中较有威信,对他说:于是让大家先做作业然后再玩,看一下大家是否听你的话。小亮被激活了,马上召集了院内的孩子开始集体做作业,他自己更是认真之极。从此,小亮的毛病改掉了,院内孩子的学习习惯也随着转好了。
教育中的这种“顿悟”常源于教育者精巧的指引,拨动了孩子心中的那根琴弦,从此乐曲更涓涓流淌,愈发美妙。
创新意识要从孩子开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师要引导、鼓励、激发孩子跃出常规思考问题,实施创造性的思考和设计。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要抓住恰当时机,巧设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调动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启示和拓展孩子的创新技能。
在幼儿教育中有专家使用了八种方法来养成孩子的创新思维,颇可借鉴。(1)“如果法”,充分运用平日生活中的情境来启示孩子。比如过河时,问孩子“若没有桥,你会怎么过去”,以此激发孩子的思考,开发他的创造力;(2)“想象法”,设置将来或实际生活未遇到的问题,比如“想一下,若真的有外星人,他会长什么样子”;(3)“除了法”,“除了爬树, 你还能怎么到树上去”,一般先剔除最平常的答案,再引领孩子提出不一样的答案;(4)“替代法”,比如启示孩子“小朋友过生日时你不会做贺卡,可用什么来替代你的祝福呢”;(5)“列举法”,“吃剩的月饼盒有何用途”这个问题孩子会有不同的答案;(6)“组合法”,给孩子不同的材料,让他随意组合,比如给他七巧板组成各种各样的图形等;(7)“六 W 法”,使用“为何”、“是什么”、“在什么地方”、“哪一位”、“何时候”、“什么方式” 来提出问题,让孩子对简单的问题做深层的思考;(8)“类似法”,比如“水杯和牙刷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这类问题孩子可以自由思考。
我们要尊重和肯定孩子的大胆创意,特别是在一些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面前要积极鼓励,在生活中学习思考,学习创新。
孩子是极为单纯的生命,可促其发展的因素却十分复杂,可以说教育变成了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只有用睿智之心来研究孩子,方能找到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
要了解孩子,我们必须抓住每一个细节去思考,用我们的眼睛去观察,发现孩子喜欢做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习有兴趣,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位老师十分重视观察幼儿的动作,通过综合比较,总结出孩子爱做的动作可分成四类:一是力量式动作。常见于好动的孩子,特别是男孩,舞拳踢脚,变换着各种姿势,嘴里发出“嘿、呵、哈”的声音。在孩子眼中,这代表力量,象征着正义、勇敢、威猛。二是亲密式动作。相处时孩子常常聚在一起,互相挤、压,排队时特别明显。这是由于他们习惯以身体动作来进行特有的交流和宣泄。可利用这些亲密式动作进行活动,调动其兴趣。三是躲藏式动作。孩子爱躲在墙边、柜子后面,目的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或是陶醉在玩耍中。四是非常态式动作。比如孩子会将算盘放在地上当成溜冰鞋,坐在筐里让人推着跑,能把各种材料变为自己的玩具,变出各式各样玩法,这都应加以鼓励。
了解孩子的学习类型,我们老师就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爱好、学习特点、学习要求、学习目的等,激发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孩子的兴趣,防止被动、低效的方式。
教学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因材施教。不同性格的学生,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千篇一律,应当区别选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一是完美型。他们做事认真,有诸多的“应该”、“不应该”的行为标准,对未有完美结果的事情拒绝执行。应当多方引导、鼓励,培养其兴趣和幽默感,不可给太多的压力。
二是自我型。他们不喜欢服从,幻想力极强,讨厌与别人做一样的事。要保护其创造力,引导他们理性地表述情感。
三是思想型。他们沉默寡言,对参加群体行动不感兴趣,但认真观察、思考。要引导他们多参与社交,多给以肯定和鼓励,培育自信心。
四是忠诚型。他们不想表现自己,服从教师管理,害怕尝试新的事物。要常布置他们参与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加强自信,教育他们凡事放轻松。
五是欢乐型。他们性格开朗活泼,爱新奇刺激,可做事易半途而废。要引导采用创意学习法,寓学习于一些有意思的活动之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不同的孩子因为其个性与素质不同而表现出各异的天赋,在幼儿时代体现出更多的是兴趣爱好。正因如此,人类社会才会得到互补,人类文明才这样灿烂多彩。
培养孩子的特长,还必须注意从孩子的天赋、所在的环境、条件和已有的兴趣出发,在这方面家长犯的失误是没有对孩子充分地观察和了解,一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学都跟着学,根本不去理会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来讲他并没有什么兴趣,因而总感到索然无味。
所以,培养孩子特长的前提就是应该全面发展,要关注孩子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高,为发展兴趣、形成特长务实基础。中国围棋协会主席陈祖德针对社会上许多家长要孩子学围棋这种“一窝蜂”现象,谆谆告诫人们:“要注意孩子文化知识的学习,因为这是从事一切工作、形成一技之长的基础。”他说,围棋无法和科学事业、文化事业同日而语,而且围棋这条路竞争极其激烈,真正能走上专业道路的少之又少。大师的话语重心长,我们从中不仅获得有益的启发。
培养孩子特长的前提是发展他们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内驱力。社会在进步,个性解放是时代的趋势,只有解开束缚,张扬个性,才能让孩子在自己的天空下茁壮成长。
匠心、慧心是从事教育事业的 “名片”,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或缺的素养。相信有了它们,我们的教育工作必然会愈发绚烂夺目,必然会在孩子们的心田根植真、善、美的种子,播撒灿烂的阳光,催开绚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1]本丛书编委会.教学创新与管理:中小学教务主任工作漫谈(上)[M].北京:京华出版社,2010.
[2]本丛书编委会.教学创新与管理:中小学教务主任工作漫谈(下)[M].北京:京华出版社,2010.
[3]本丛书编委会.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上)[M].北京:京华出版社,2010.
[4]本丛书编委会.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下)[M].北京:京华出版社,2010.
[5]胡美山.激励的力量:造就出类拔萃的孩子(下)[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