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樵《六书略》研究综述

2013-12-12 22:47戴丽玲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2期
关键词:文字学六书文字

戴丽玲

一、郑樵与《六书略》

郑樵(1104-1162),字渔仲,南宋福建路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毕生痴迷于读书与著书,“十年为经旨之学,三年为礼乐之学,三年为文字之学,五、六年为天文地理之学、虫鱼草木之学、方书之学,八、九年为讨论之学、图谱之学、亡书之学”。①顾颉刚说“郑樵是中国史上很可注意的人”,②他一生做学问,在历史学、文献学及文字学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传统上对郑樵尤其是对他文字学方面的评价大起大落,他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颇有争议性的人物。

郑樵仅“三年为文字之学”,著作就有《象类书》、《六书证篇》、《六书略》、《金石略》、《石鼓文考》、《续汗简》、《字始连环》、《梵书篇》、《分音之类》等。众多的字书著作,多篇早已亡佚,现存最重要也是最能体现郑樵文字学研究成果的是《六书略》。这是郑樵持“凡许氏是者从之,非者违之”的态度研究《说文》撰写而成的,主要进行“六书理论”的研究。这是一部脱离传统经典束缚、以“六书”统字的著作,它收尽天下之字并对其逐字进行分析。

囿于传统之见,郑樵文字学研究长期得不到学术界的认可,清代汉学复兴,遵从许慎《说文》为经典,更是对郑樵及其文字学大加贬斥。《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五十·通志》云:“至于六书、七音,乃小学之支流,非史家之本义……《六书略》多穿凿。”③对其持否定态度;近人丁福保主编的《说文解字诂林》汇集了历代《说文》研究的主要成果,却对其一概排斥,弃之不录;近人宦懋庸《六书略平议叙》以为郑樵的《六书略》“要为祸始”。④传统之全盘否定与鄙弃郑樵文字学研究的态度实不足取,由此我们要客观、历史地看待古人的研究成果。

唐兰先生最早较为客观评价郑樵说:“六书的解释和应用自许叔重后,可称绝学”,“脱离《说文》部次的束缚,专由六书说去研究创始于郑樵”,“郑氏在文字学革新运动里的成绩比王荆公好的多了,他虽排斥 《说文》,但是所用的还是许慎的方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不由人不相信”,“所以他的学说流行很快,元时有杨桓的《六书统》、戴侗的《六书故》、周伯琦的《六书正伪》,明初有赵撝谦的 《六书本义》,大抵本于郑氏”,“清代《说文》学者,因他訾毁许慎而不愿意称道他,但象形兼指事一类的说法,始终没有能跳出他的范围”。⑤自唐兰以后越来越多的文字学家能够比较客观地去认识和评价郑樵的文字学理论及其字书著作了。

二、研究现状

现在越来越多的文字学史著作、六书专题研究甚至是“许学”学者研究均能够较为客观、合理地论述和评价郑樵及其《六书略》,如唐兰的《古文字学导论》和《中国文字学》、齐佩瑢《中古文字学概要》、黄德宽与陈秉新的《汉语文字学史》、林志强的《汉字的阐释》、党怀兴的《宋元明六书学研究》、韩伟的《“六书”研究史稿》、马叙伦的《说文解字六书疏证》等。

齐佩瑢就认为宋代郑樵的许多说法 “都很有眼光,又多刊定许君旧注,上承阳冰,下启元明诸家,所以拥有不少信徒,大家纷纷去研究六书,清代《说文》学者,虽因他訾毁许慎而不愿意称道他,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说法,很多是采用他的”。⑥马叙伦也说道:郑樵 “对于字形的研究很深切的”,“元朝的戴侗、杨桓、周伯琦、明朝的赵撝谦、魏校、杨慎、吴元满、赵宧光,都很注意字形的研究”,“他们研究每个字形,也不是绝对没有可取的”。⑦

这表明现代文字学家已经改变了以往许学家认为郑樵及其文字学著作《六书略》毫无价值的传统偏见,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说文解字诂林》弃之不录用的做法有了比较明晰而客观的态度,产生了不少专门研究郑樵《六书略》文字学理论的学术论文:其中有1993年丁晓虹的《宋元文字学的建树》指出宋人郑樵发展了“六书”说,并开启了一代文字学理论研究的风气;1997年张标的《论郑樵的〈六书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肯定了《六书略》的成就,也论述了其不够透彻、全面、深刻、六书分类过于细碎繁琐、训释字义有误等不足;1998年林志强的 《郑樵的文字学研究》阐述了郑樵对“六书”理论、金石文字、异体字问题等多方文字学研究;1999年杨清澄的《论郑樵六书学说之不足》则探讨了郑樵六书理论“文字有间”的武断、“书”“画”区别的失周、“字母相生”说的矛盾、“转注”的歧惑及 “借义”说的混乱等问题;2003年韩伟的《从〈六书略〉谈郑樵研究汉字的主客观因素》认为郑樵对许慎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成就与其学术积累、思想基础、创新意识等主观因素和治学著书的客观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2008年韩伟的 《郑樵与〈六书略〉》论述了郑樵文字学上对汉字的来源与性质、六书次第、以象形为本之六书论等的关注……

更是有将郑樵文字学著作《六书略》作为硕博论文进行研究,2003年福建师范大学兰碧仙的硕士论文《郑樵〈六书略〉研究》对郑樵六书的构形理论、六书统字、兼书说、释字体例及其他字学研究等均有论述;200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王海英的 《〈六书略〉研究》则对郑樵六书理论、《六书略》释字体例、成就与不足等有较详细的阐述;而2008年广西大学王珊珊的《〈六书略〉兼书问题研究》则专门论述了《六书略》的象形、指事、谐声等各类兼书问题并进行意义评价。

另外,台湾地区早在1974年就有施人豪的硕士论文《郑樵文字说之商榷》,概述了郑樵生平,考述了郑樵的论著;探讨了郑樵文字说之渊源,提示了《六书略》之精髓在“驱天下文字尽归六书”;商榷了郑樵之《六书略》六书名称及其次第、六书义界及其分类、六书归类,商榷郑樵独创之图说、文字论说等。民国八十九(即2000年)年则有丁国华的硕士论文《郑樵六书略研究》,其内容主要是:考述郑樵生平与其著作,归纳《六书略》之内容,知其以“六书”理论为经、以部首系联与以义相连为纬,作为贯串之构架,析述了《六书略》之理论,以明郑樵“六书”之定义与见解,结以《六书略》之价值与贡献,有“六书理论之明发与研究之热潮”、“金石文字之收集与运用”、“训诂方法之使用”。⑧

三、探讨方向

从上述研究情况可以看到学术界对郑樵 《六书略》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六书”理论、“文字论说”、“兼书说”、“起一成文”、“字母相生”及其价值评价等,大多是从字学理论入手,而对《六书略》本身的释义情况并没有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值得关注的是《六书略》脱离《说文》“以形系联”而以“六书”统字,但郑樵在具体形义解释上仍以 《说文》、《尔雅》、《方言》、《广雅》、《集韵》、《广韵》、《玉篇》、《类篇》等众多古书籍材料为依托。单直接引述《说文》释例的就接近一半之多,还有许多没有标明“说文”却直接移录其释语,另外有些释字郑氏虽用自己的话语表述,实取义于《说文》等方面。

基于以上情况可以对《六书略》的释文进行全面的梳理和研究。所谓“释文”,指的是《六书略》中对所收汉字进行形义解释的文字内容。首先将《六书略》形义释字与《说文》进行对照,探讨郑樵著述《六书略》形义解释时引用《说文》的各种情况,并进一步考察其对《尔雅》、《方言》、《广雅》、《集韵》、《广韵》、《玉篇》、《类篇》等的引用情况,全面、系统地考察《六书略》对众多古代字书的引用,从文本的角度客观看待郑樵文字学研究。

注释

① 郑樵.夹漈遗稿·卷二·献皇帝书[M].商务印书馆,1941:11-12.

② 顾颉刚.郑樵传[A]//郑樵.通志二十略·附录四[M].王树民,点校.中华书局,1995:2068.

③四库全书研究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M].中华书局,1997.

④ 党怀兴.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引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8.

⑤ 唐兰.古文字学导论(增定本)[M].济南:齐鲁书社,1981:362-369.

⑥ 齐佩瑢.中古文字学概要 [M].国立华北编译馆,1942:38.

⑦ 张标.20世纪《说文》学流派考论[M].中华书局,2003:95.

⑧ 蔡信发.一九四九年以来台湾地区《说文》论著专题研究[M].台北:文津出版社,2005.

[1](宋)郑樵.通志二十略[M].中华书局,1987.

[2](宋)郑樵.通志二十略[M].王树民,点校.中华书局,1995.

[3]唐兰.古文字学导论(增定本)[M].济南:齐鲁书社,1981.

[4]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7.

[5]陈炜湛,唐钰明.古文字学纲要[M].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

[6]蔡信发.一九四九年以来台湾地区《说文》论著专题研究[M].台北:文津出版社,2005.

[7]张标.20世纪《说文》学流别考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3.

[8]党怀兴.宋元明六书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9]韩伟.“六书”研究史稿[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文字学六书文字
清初学者王育《说文解字六书论正》六书说初探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汉字构形系统的发展与六书“转注”
《说文解字》部首文字学原则解析
“文字学”术语的早期使用
新见黄淬伯《文字学讲义》述评
古代文化典籍核心概念翻译的修辞选择——以“六书”名称英译为例
北师大图书馆所藏《六书故检字》撰者考——兼论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