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晨
从《舞姬》看森鸥外思想的矛盾性
张若晨
小说《舞姬》是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森鸥外的第一部小说。本文将从《舞姬》中男女主人公的故事,探讨明治初期日本社会背景、留学德国后的社会背景等对森鸥外思想的影响,并通过丰太郎的悲剧来浅析森鸥外思想的矛盾性。
明治初期日本社会背景 西方先进思想 儒家思想 矛盾性
故事梗概:故事的主人公日本的高材生太田丰太郎在德国留学期间,收到德国自由民主思潮的影响,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对日本社会所根深蒂固的那些封建的旧思想感到厌恶,自我的意识不断觉醒。舞女爱丽丝因为无钱安葬死去的父亲而与丰太郎相识,并相爱。但是不久之后,丰太郎在朋友的帮助下重新得到了上司的欣赏,为个人的前途,他狠心抛弃了被自己逼疯了的已经怀孕的爱丽丝,毅然回国。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工业化和社会进程缓慢,远远落在了欧美各国的后面,随时都有被他们吞并的危险。此时,日本才充分认识自己面临的困境,开始正视西方文明。为了摆脱困境,在国内实行了一整套的现代化革新。新政府废潘治县,实现国家统一,又进行一系列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的策略,改革了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各项制度,学习、引进欧美的技术,实行开明化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但是,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特别是思想观念方面的更新更难一蹴而就,许多传统的、带有封建性的思想仍然深深扎根于人们的脑海中。因此,日本尽管在形式上实行了资产阶级改革,但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明治维新改革看做是西方的近代文化与当时日本的东方文化碰撞与综合的结果。由于改革的不彻底,封建的社会秩序还是具有绝对的力量,政府官僚们总是期望把下属培养成没有自我思想、完全听命于上层的工具,对那种具有独立精神、追求行动自由的人,他们在绝不容忍的同时,也会想方设法加以排斥和拒绝。
森鸥外曾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从生至今,我做了些什么……我所做的,不过是演员登场充当一个角色。在那个角色后头,肯定还有别的什么东西存在,只因我总是被驱赶着,它没有机会觉醒。”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森鸥外想进行个性的解放而不能,深深地被封建专制的力量所压制。而这在小说中,则具体体现在主人公丰太郎身上所具有的矛盾性上。丰太郎说:“长官原想造就一个供自己随心役使的工具,能满意我这具有独立思想、桀骜不驯的家伙吗?”这其实便是森鸥外自我矛盾的内心独白。
而小说中丰太郎的背景与出身也完全是森鸥外的翻版。出国留学前的丰太郎 “幼时接受严格的家训”,有进取精神,有知识,有才干 。丰太郎最初是在“旧藩的学馆”接受教育。学习的是“四书五经”,被教授的信念是各种儒学的基本政治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被传统的儒学思想禁锢了的主人公——丰太郎,其人生观中总是充斥着“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功名主义思想。他一直抱着为国家效力奉献,对母亲至亲至孝的观念,一直努力而且勤奋,从小到东京大学,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得到了老师的赏识。丰太郎在大学学习法律专业荣获学士学位后,到政府“某部”门任职,受到了上司的器重和朋友们的尊重。丰太郎左右逢源,不久便官费赴德国柏林留学。而森鸥外自小接受的也是传统的儒学教育,五岁读《论语》,六岁读《孟子》,七岁学《四书》,八岁学《五经》,七岁就进入潘校养老馆学习儒家经典。儒家思想从小就在丰太郎的心中扎下了根。在小说中,丰太郎在出国前写道:“因受长官青睐,奉命出国调查我任职部门的事务,我想这正是扬名立万、光宗耀祖的时机,遂鼓起勇气,告别年逾五十的寡母,并不觉得悲伤,千里迢迢来到柏林都城。”这句话道破了丰太郎出国的动机和目的是想“光宗耀祖”,显示出了森鸥外内心中并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在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德国进行了对封建制度的深刻变革。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社会意识和文化思想也得到了空前的解放,民主、自由的思想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森鸥外来到德国留学时,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个富丽堂皇的世界。这在《舞姬》中则体现在对城市柏林的描写中:“到底是什么样的灿烂的光辉在我眼前闪耀!是什么样的绚丽的色彩,在迷惑着我的心!或许在菩提树下会让人觉得幽静,但是我来到的是这有着笔直的菩提树的大街。看啊,那在两边石铺的人行道上行走的绅士和女士们啊!那些挺胸耸肩、威武无比的军官们啊,那身穿五彩盛装的、巴黎流行服饰的姑娘们啊,哪一个不令人惊叹啊。”
从小受到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的森鸥外,走出了封闭的岛国日本,来到工业革命影响深刻的德国,感受开放的近代社会,他的视野开阔了很多,思想上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他在德国读了大量的西方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歌德、巴尔扎克、屠格涅夫等等,这些启蒙思想家的思想都对他一直以来的传统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他在德国体验到的在日本从未体验过的那种看重个人的个性和生存意义的生活,深深吸引着他。他认识道:人应该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的,现在的思想应该得到进一步的解放,我们需要对人性和自我作更进一步的认识,每个人都应该是有个性、有思想的真正的“人”,而非没有思想的工具。在小说中丰太郎做出了这样的反思:“就这样,三年左右的时间如梦一般的过去了,而每一个人的志趣,时机已到却是包也包不住的。我严守着父亲的遗嘱,遵从母亲的教诲,小时候,不因别人夸我是神童就废学,长大了也不因为上司的夸奖而懈怠,但是,这期间我一直是一个机械而被动的存在,从来没有自我觉醒过。现在,我已经25岁了,也许是因为久处于这所大学里的自由风气之中,那个潜藏在内心深处的自我,逐渐显露了出来,似乎在反对着以前的那个非我的我了。”
在小说中,这种思想的解放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在舞姬爱丽丝出现之后,达到了顶峰。爱丽丝家境贫寒,父亲去世,家里穷困潦倒,连安葬父亲遗体的钱都没有。剧院老板在这种时候,打起了爱丽丝的坏主意。爱丽丝在这种非常难熬的困境中,在大教堂门口与孤零、郁闷的丰太郎相遇了。从此,一条无形的感情纽带将两人连接起来,萌生了爱意,两人在最落魄的时候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是,为了仕途,丰太郎最终将她抛弃,导致故事以悲剧结尾。在小说中,丰太郎并没有自己作出决定,而是借朋友之口说出了事实。对这位朋友,丰太郎说道:“呜呼!像相泽谦吉般的良友世上难寻,但我脑海中至今仍对他有一点点憎恨。”作者森鸥外借丰太郎之口,说出了儒学传统思想和西方先进思潮相互冲击造成的其思想的矛盾性。
森鸥外出生在日本,在国内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学习,读了不少“四书五经”方面的书籍,传统的儒家文化对其影响很深,行动往往束缚于儒家的伦理道德;留学德国后,德国追求自由与个人价值的思想让他耳目一新,不仅赞赏而且心向往之。森鸥外在对儒家思想产生深深怀疑和追求自由的同时,又不能彻底抛弃儒家思想的束缚,总是在矛盾和苦恼中挣扎,也总是不得不做出一些违背自己心愿的选择。当时的日本青年,对西方的自由和自我,充满了追求和向往,对儒学伦理道德和官僚体制充满了深深的厌恶和不满,那种封建社会中所固有的社会行为准则,诸如 “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择优而仕”、“牺牲自我”等等的传统思想,成为了束缚他们的沉重的精神负担。森鸥外作为一个由传统的封建中文化走出来,在青年时期又能够受到西方先进文化熏陶的青年,他在解放自我和追求个性自由,渴望民主,摆脱旧的思想枷锁的人生道路上,走得非常艰辛,他的思维在“个人至上”的解放了的思想和“集体至上”的传统的封建旧观念之间举棋不定,这种思想上的矛盾性和软弱性伴随了森鸥外的一生,对其的作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小说《舞姬》正是他的一部内心独白,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的悲剧,来揭示日本社会在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转型的过程中觉醒了的知识分子的两难处境,来揭示日本在建立近代文明的过程中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1]森鸥外.妄想[A]//欧外选集·第三卷[C].东京:岩波书店,1979:129.
[2]森鸥外.舞姬[A]//外国文学名著文库[C].高慧勤,译.华夏出版社,2008.
[3]王永良.论森鸥外《舞姬》的悲剧性[J].呼兰师专学报,2001,17(3):26.
[4]刘立善.论森鸥外《舞姬》的恋爱悲剧[J].日本研究, 2002(4):118.
[5]靳明全.论郭沫若小说与森鸥外《舞姬》的忏悔意识[J].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2001(4):17.
[6]肖霞.论森鸥外的早期文学创作——对生命价值的探求与“告白”[J].东北亚论坛,2006,3,15(2):70.
[7]沈晓华.浅谈森鸥外“德意志留学三部曲”[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107.
[8]蓝泰凯.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森鸥外[J].贵阳师范学院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3):45.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