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婷
浅议《希賢堂賦》的艺术特色
龙婷
徐居正(1420-1488)是朝鲜朝初期著名的文人学者,其著作颇丰,作诗为文都有自己的特色,别具一格。本文主要以徐居正的代表作《希賢堂賦》为中心,浅析《希賢堂賦》的艺术特色。
徐居正 赋 艺术特色 申叔舟 用典
徐居正(1420-1488),字刚仲,旧字子元;号四佳亭,又号亭亭亭。籍贯为大丘,朝鲜朝初期著名文臣、学者。历经世宗、文宗、端总、世祖、睿祖、成祖五位国君统治时期,为官45年、属文26年,于成宗十九年(1488)卒,谥号“文忠”,名声享誉当代而远播后世。
徐居正师从赵须、柳方善等大贤,在文学、天文、地理、医药、卜筮、性命、风水等方面都极有心得,其中尤以文学最为突出,堪称李朝的诗家圣手。
徐居正作诗为文,不落古人窠臼,风格雄赡富丽。好仿韩、柳之体,藻句艳丽无双;而其为文,长篇大作,多为一气而成、神气浑然。时人金东峰赞曰:“亭亭亭压白苹洲,洛尽红衣叶叶愁。”又有任元浚评其诗作道:“规模之大,原委乎李、杜;步趣之敏,出入乎韩、白。”且其作品数量颇丰,在我国文士中亦少有人及。共有诗集五十余卷,中录诗作万余首;又有文集二十余卷,收录了序、记、说、跋、碑铭、墓志等文体数百余篇。其中精品,后被统一收入《四佳集》中。
徐居正著作颇丰,除诗文外,另有《东文选》、《三国史节要》、《东国通鉴》、《滑稽传》等撰著。其中《东文选》是徐居正主持编纂的一部通代文学选本。所选作品上始三国、下至鲜初,不仅具备了东国文学史的意义;更有不少作品关涉中国的政治、文化、文学、艺术,所以又可视为古代中国与朝鲜历史、文化交流的见证。
徐居正的赋作比较多,代表作有《次韻祁戶部大平館登樓賦》、《次韻祈戶部謁箕子祠賦》、《烏圓子賦,貓一名烏圓子》、《後觀魚臺賦》、《狎鷗亭賦》、《希賢堂賦》、《蝙蝠賦,丁未七月御題卽製》,本文主要围绕《希賢堂賦》,浅析《希賢堂賦》的艺术特色。
《希賢堂賦》是徐居正的代表赋作之一,现将《希賢堂賦》兹录于此:
繄天命沕穆而不已兮,紛化生其職職。維人得其最靈兮,故秉彝之惟一。賢與愚本其一初兮,是誰豐而誰嗇?行何爲而舜堯也?行何爲而跖桀也?曰余未有知兮,惟立志之可言。彼自暴而自棄兮,羌不足與之論也。惟立志者士也,胡不希此賢也?生余生於千載兮,志余志虖古先。上何高而不探兮,下何深而不索?揖皐夔之淸風兮,踵伊周之遐躅;望孔顏兮千秋,想周程於彷彿。寧力不足而不及兮,志專專其靡它!苟此希之是誠兮,曾彼何而予何也?苟此希之不誠兮,於自畫虖何嗟也!固希賢其有道兮,曰惟誠之可立也。夫聖可學而能至兮,莫吾賢之不及也;夫天可得而爲徒兮,莫吾希之家藐也。世貿貿而莫知兮,寖日遠而日亡。偉濂溪之有作,慨爲學之迷方。擴前聖之未發兮,著“三希”之至論。其曰志伊而學顏兮,意愈微而愈遠。嗟世遠而人非兮,孰講明乎斯義?
猗高陽之有人,塊天質之秀異。紛旣有此內美兮,又翼之以詩書。涵性情以優游兮,仍反觀虖性之初。尙余友乎古之人兮,猶遑遑焉是希。爰揭號以扁堂兮,恒念玆而在玆。學巷顏之攸學兮,志不違乎斯仁。心莘摯之所心兮,欲堯舜乎君民。瞻高山之可仰兮,戒九仞之功虧。體乾運之不息兮,一以誠其守之。奇若人之志遠,豈苟安於小成?將“希聖”而“希天”兮,與三五以抗行也。
噫嘻虖!善不由外兮,名不虛得。孰無聲而有響,孰無實而有獲?子之堂幽且深兮,宜希賢之有此額也;子之堂高且明兮,宜希賢之有此人也。嗟下愚之不移兮,余何獨喪其眞也?非余無志而不成兮,曁多歧虖亡羊也。庶反求而自得兮,行與子同升虖此堂也!
——《希賢堂賦》
本文载于徐居正《四佳集》。文章先阐述了道德修为所需的艰辛历程,又赞颂了提出“三希真修”周敦颐与践行“三希真修”的“希贤堂”——申叔舟两人,最后感叹了自己克服困难而努力成为贤者的心愿和志向。
“希贤堂”指的是朝鲜朝初期的另外一位著名的文人学者——申叔舟。申叔舟(1417-1475),字泛翁,号希贤堂、保闲斋,是朝鲜朝初期的文臣、学者,历经太宗、世宗、文宗、端宗、世祖、睿宗、德宗、成宗七朝。
赋中写道:“猗高陽之有人,塊天質之秀異。紛旣有此內美兮,又翼之以詩書。涵性情以優游兮,仍反觀虖性之初。尙余友乎古之人兮,猶遑遑焉是希。爰揭號以扁堂兮,恒念玆而在玆。”意思是说:“幸而高阳出了高人申叔舟,天然的资质浑然美好而突出。有这样众多的天生美德,又在后天用丰富知识为自己辅助。滋养性情从容处世,还用内发的心和理去观察人性的初态。我重视与古人交友,并急切希望能达到这种境界。他用‘希贤’的堂号为标帜,始终于此念念难忘。”由此可见徐居正对于申叔舟是极为推崇的,并以此为榜样,全文条理有序,词句考究,论理充分,见识鞭辟,是意欲修习君子之道者理想的参考指南。
(一)语言上
徐居正的《希賢堂賦》在体裁上为文赋,句式以四六为主,杂以五言七言,如“曰余未有知兮,惟立志之可言”、“孰無聲而有響,孰無實而有獲”、“嗟下愚之不移兮,余何獨喪其眞也”,没有定式,没有定句,骈偶相杂,错落有致,清晰表明了欲为君子乃至圣贤,必须经过:立志而为士—学而希贤—反观希圣—自求希天的历程。作者于文中表达了对人生而天赋相等而无贤愚分别、道德修习重在自我向内心发掘,而不在于身心以外等哲学上的观点。作者于文中指出了因学问支流过于繁杂而往往令有志学者无所适从,进而歧路亡羊的普遍困惑,颇具启示而值得每位志学之人深思。
(二)用典颇多
徐居正的《希賢堂賦》第二个特色就是用典颇多。徐居正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文人并不陌生,对中国古代的文人典故更是信手拈来,在这篇赋中,他多次用典。如:“行何爲而舜堯也?行何爲而跖桀也?”“揖皐夔之淸風兮,踵伊周之遐躅;望孔顏兮千秋,想周程於彷彿。”“其曰志伊而學顏兮,意愈微而愈遠。嗟世遠而人非兮,孰講明乎斯義?”他先后用了唐尧、虞舜、盗跖、夏桀、陶、夔、伊尹、周公、孔子、颜回、周敦颐与程颐的典故。徐居正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像贤人唐尧、虞舜一样,并拥有陶与夔的高洁品格,追随伊尹、周公的足迹,仰视孔子、颜回千秋万世,遥思周敦颐与程颐,并且鄙视像盗跖、夏桀一样的恶人。他期盼“希贤”,也迫切地想达到贤人的标准。由此可见,徐居正对于当时的中国文化是比较熟悉的,至少不是陌生的,并且他对中国的贤人也是十分敬重景仰的。
(三)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
徐居正的《希賢堂賦》还善于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增强文赋的气势。如赋开篇就写道:“行何爲而舜堯也?行何爲而跖桀也?”意思是:“行为如何会成为唐尧、虞舜一样的贤人,又如何会成为盗跖、夏桀一样的恶人。”说出上天是平等的,最初赋予人的也都是一样的,并没有贤能之人与愚蠢之人之分,只是后天由于人自己的行为产生了些许差别,而作者希望自己能成为像尧舜一样贤明的人,又“彼自暴而自棄兮,羌不足與之論也。惟立志者士也,胡不希此賢也”,意思是“那种自我损伤、自我废弃的人,是不能够与之交谈的。立定志向的人便是士,而哪个士不仰慕并盼望相齐于贤者呢”,作者鄙视那些自暴自弃之人,而仰慕贤者,通过对比突出作者自己希望能成为一名贤者。赋中类似于这样的对比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
综上,通过对徐居正《希賢堂賦》艺术特色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这篇赋中不仅语言很有特色,而且全篇善于用典和对比的手法,形成了徐居正自己的特色。
[1]徐居正.四佳集[A]//韩国文集丛刊[M].
[2]赵钟业.韩国诗话研究[M].太学社,1991.
[3]韩国民族文化推进会.韩国文集丛刊·第十辑[M].标点影印本.
[4]李家源.朝鲜文学史(上册)[M].太学社,1995.
[5]车柱环.中国词文学论考[M].首尔大学校出版,1982.
[6]韩国历史文化在线网:http://koreanhistory.or.kr/.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