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中之死》的悲剧性

2013-12-12 16:01张静文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安德森空地农庄

张静文

论《林中之死》的悲剧性

张静文

《林中之死》是舍伍德·安德森著名的短篇小说。小说中弥漫着挥洒不去的悲剧气氛。女主人公悲苦生活的描写,弱势身份受尽欺凌的命运,雪夜死亡时祭礼场景的渲染,以及特殊叙述视角的运用都体现了安德森悲剧主题的创作艺术。小说表达了作者对传统女性悲剧命运的关怀和对整个人类生存境地的思考。

《林中之死》 悲剧性 女性身份 叙述视角

一、引言

舍伍德·安德森的短篇小说对20世纪美国文学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中《林中之死》被后世评为安德森写作风格完全成熟之作,为安德森短篇小说之最佳。

《林中之死》不同于传统悲剧,主人公格赖姆斯夫人既非王宫贵胄,亦非传奇英雄,而只是一位普通之至、可怜之至的老妇人。安德森把格赖姆斯夫人近一生的故事浓缩在这一短篇中,力透纸背,意义含蓄深远,使读者在小说散发的忧伤氛围中感受世界、思索人生。读者也无不为格赖姆斯夫人的悲惨一生感伤,叹息之余,回味其中的便是这萦绕全篇、挥之不去的悲剧气氛。

二、在劫难逃的悲剧气氛

故事自始就弥漫着挥不去的忧伤情结。作者通过对女主人公困苦生活的细致描写,把读者带入了悲剧气氛中。故事发生在偏远小镇附近的农庄。开篇作者就不吝笔墨地概括了这样一个老妇人的生活:“她赶着一匹病弱的老马到镇上来,要不就是挎着一只篮子徒步走来。她可能养了几只鸡……她买些咸肉和蚕豆。随后她买一磅或者两磅砂糖,还有一些面粉……她到屠夫那儿向他要些狗肉……老农妇要了些牛肝,还有一根煮汤的骨头……”[1]408-409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老妇,以致小镇居民很熟悉她们,但又没人了解她们,没人会注意到她们。这样的故事开端看似寻常又繁冗,却将老妇人的命运置于一种特殊的气氛当中。这样的老妇是这位格赖姆斯夫人,也是数不尽的格赖姆斯夫人。作者几次提到“(她)没有什么令人注意的地方”,她属于那种“简直无人知晓的无名的人”,[1]409无名不正是源于太过常见吗?自然,这个孤立的事件便诠释着数不尽的乡村小镇妇女们的生活。

小镇和农庄的生活是简朴的,格赖姆斯夫人的生活更是捉襟见肘。她费尽心机想弄些猪养养,可到猪宰了以后,她男人拿了大部分肉自个儿卖了;她养的几只鸡杀光给丈夫儿子吃,便就没有鸡蛋可卖;她的那头瘦母牛已经三个多月没有出一滴奶;她的牲口们饥肠辘辘,她的狗缠着她打转,她的鸡在冬天很少下蛋。

故事前半就已定下基调,格赖姆斯夫人终是在劫难逃。故事后半的悲惨身世和荒凉离世也和前文一起营造了这个浓重的悲剧氛围。

三、女性身份的悲剧性

安德森在《林中之死》中表达了对穷人苦难的关注,也特别表达了对女性悲惨命运的同情。小说也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故事完成于1933年,正处在美国西部社会工业化转型时期。在这个历来以男性为主宰的社会环境下,女性仍囿于受轻视受压迫的地位。

从对格赖姆斯夫人身世的追溯中可以看到,她自小出身贫苦,也或许就没有父亲,儿时母亲突然逝去,之后就寄养在一个德国佬的农场,奴隶一般受尽男女主人的凌辱。也许在最难挨的这段时间,她也有着浪漫的少女情怀。“他(杰克)第一次和她一起出去,就叫她感到轻松愉快”,[1]410之后又偷偷地溜出和杰克一起赶车。这里未尝不是省略了唯一可能甜蜜的短暂瞬间,此间她肯定憧憬着眼前的年轻人能带她逃离出去,过上幸福的生活。之后作者便引出“她嫁给杰克,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不过,女儿死了”,[1]412这句高度概括的叙述也许印证了,在格赖姆斯夫人的一生中,这个时光显得如此匆匆,而其他时间又是尤其难挨。婚后的生活与之前也并无二般,丈夫、儿子,甚至儿子带回家的女人都像使唤仆人一样使唤她,而无论怎样,“她从来不吭一声”,[1]416“当她还是个姑娘在德国佬那儿时,她就这样过日子了。嫁给格赖姆斯以后,也还是这样”。[1]416无论从前抑或现在,她的职业都是喂养牲口,婚后也得喂养丈夫和儿子。作者在描写格赖姆斯夫人逝去的一幕时,写她也许灵魂出窍,梦见了自己的过往,但是尽管梦境中“她的梦不可能做得很快活。她从未遇到过什么快活的事情”。[1]417

格赖姆斯夫人有传统女性的共同点,善良、勤劳、包容、宽厚、无怨无悔;她也有传统女性在男权社会共同的命运,主人凌辱、丈夫虐待、儿子不尊。曾经也是有梦的少女,无奈幼时就命运多舛,前主人和丈夫都只视她为奴仆,恣意欺负。丈夫懒惰、无情,败家之后也无固定营生,常被怀疑偷马、偷谷子;格赖姆斯夫人自打生了孩子后,就没有长久和丈夫生活在一起过,她压根不知道丈夫去了哪儿,后来丈夫还带着儿子一起外出。“他们把屋里的事全扔给她操劳,她却身无分文”。[1]413她孤独地生活在小镇附近的农庄上,不认识一个人,也没有谁和她说话。她的全部生活就是喂养马、喂养牛、喂养猪、喂养够、喂养人。安德森多次使用“喂养”(feed)一词,突出了格赖姆斯夫人生活的无奈和艰辛。

从一位老妇入手,却诠释着千千万万女性的同等命运。作者在借用第一人称叙事时,回忆道:“事情就是这样。我后来长大了,成了一个小伙子,我也在一个德国佬的农庄里干活。那个雇来的姑娘也很怕主人。那个农庄主的女人也恨这姑娘。”[1]423原文中“德国佬”和“姑娘”都使用不定冠词,难道不正说明了这些格赖姆斯夫人们的相同遭遇和命运吗?这些姑娘们也照旧逃不出悲剧命运的安排。

四、死亡的格调

死亡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死亡作为《林中之死》的结局也是作者着墨最多的部分。格赖姆斯夫人从镇上回家的路异常艰辛。本就体弱的她用绳子把谷子袋缚在背上,胳膊又疼又痛,道路崎岖难行,祸不单行,天气严寒还下着雪。安德森把格赖姆斯夫人逝去的场景布置在林中空地中,这里四周树木长得特别密,“空地的大小和镇上房子的地基大小差不多,足够造一间屋和一个院子”。[1]416格赖姆斯夫人生前没有半点喘息的机会,也没有半寸属于自己的空间,而这空地正是理想的安身之所,她也只有在死后才能有这样的归宿。从中不难看出作者用意的独特。她在空地的一棵树下坐着休息,天气冷得已经让她不觉得冷了。原本跟在她后面的狗在这里变得异常兴奋,它们在空地上转着圈奔跑、追逐。“在积着雪的树枝下,在冬日的月光里,空地上呈现出一幅奇妙的景象”。[1]417雪、树、月、狗衬托下的夜晚出现了神奇的景象,这就是格赖姆斯夫人逝去前的场景了。当狗察觉到可怜的主人快要死去时,它们每一只都用鼻子嗅她的脸,然后在狗群中奔跑;当一只狗发现她死了时,所有的狗都停止了奔跑,围在她旁边。接下来,狗撕开了袋里的粮食,撕破了老妇人的衣服,神奇的是,它们却并没有动老妇人的身体。格赖姆斯夫人生前喂养的动物竟能忠诚至此,相比较她的家人,更显出人的自私狂妄,动物的至情至性。这种貌似荒谬的描写实则合情合理,一则表现出以格赖姆斯夫人家人为代表的一类人的可悲可鄙,一则表现出作者通过浪漫主义手法对死者的关怀和尊敬。

镇里来人发现了她的尸身,没有人认出是谁,竟以为是哪位好看的小姑娘。这时人们注意到了她少女迷人的身躯,“那么洁白,那样可爱,那样像鹅卵石般的光滑”。[1]421生时步履蹒跚,可怜的老妇,死时还原了处女般的纯洁;生时无人关注,无人知晓的一位“老妇人”,死时褪去拮据的外衣竟发现是位迷人的妙龄“少女”,原来格赖姆斯夫人也还不到四十岁。她逝去后的场景在宁谧安静的林中空地上,在清明寒彻的夜空下,有狗群忠诚的祭奠仪式,有小镇居民惊叹之余的悲悯哀婉。

这样的雪夜成就了大自然的悲凉和神秘,格赖姆斯夫人的逝去迎来了小镇居民和大自然的祭礼。安德森细致描写的林中雪夜场景大肆渲染了女主人公生前身后对比中彰显的悲剧性,把全篇的气氛烘托至最沉默紧张又最凄凉悲情的境地。

五、特殊叙述视角对悲剧性的营造

小说中的叙述者“我”在故事发生时还处童年,却是在成人之后重新叙述了故事。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通过一个小男孩的眼光呈现成人世界的现实,又用记忆追述的方式穿插他成人之后的看法。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叙事的局限性在于读者仅能看到聚焦人物视野内的事物,而无从窥测到其他人物的内心活动,然这里的局限性在《林中之死》叙述模式中却体现了独特的叙述效果。

全篇故事中,读者不难看出丝毫主人公格赖姆斯夫人的心理活动。她就像是在出演一幕哑剧,无声地行动着,无论是在从前德国佬主人家的农庄还是在成婚后的农村和镇子,无论是在遭受主人和丈夫的欺凌时还是在喂养各种动物时,无论是生前从镇子返回家中的道路上还是逝去时雪夜林中空地的大树下,她一直是默默地忍受着,不是逆来顺受,而是无可奈何,早已习惯。读者从短短一篇故事中领悟了格赖姆斯夫人一生的经历,却不能直接看出格赖姆斯夫人本人在遭遇这一切时的心中所想。因为本就没有人认识她,没有人理会她,自然也没有人走入过她的内心。这也正印证了她无声无息的悲剧一生。倘若作者换做第三人称全知叙述视角,或者换做格赖姆斯夫人第一人称自述视角,那么这其中的辛酸倒是可以为人知了,但却不如让读者在字里行间自己体味来得深刻。

六、结语

《林中之死》的不朽魅力缘自作者娴熟的叙事技巧,对悲剧气氛自始至终的渲染和把握,以及作者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作品表达了安德森对女性身份地位的关怀,以及对整个人类生存境遇的思考。安德森不愧为一代文学大师,他让有限的文字激发读者无限的想象和思考。小说中格赖姆斯夫人个人的悲惨遭遇在故事的叙述中已然升华至男权社会压迫下女性的共同命运。孤独和悲剧的根源就在于过分关注个人存在而忽略本属同等地位的他者的价值。《林中之死》恰如一幅冷漠的简笔素描,浅浅勾勒了女主人公匆匆一生,却使得无数读者开始思考人类的生存境遇,思考人类的孤独与幻灭,思考对生命更深刻的理解。

[1]克林斯·布鲁克斯,罗伯特·潘·华伦.小说鉴赏[M].主万,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

[2]梁桂平.色彩各异的两个雪夜祭礼——《林中之死》与《祝福》死亡结局阐释[J].茂名学院学报,2008 (2):65-67.

[3]任小明.舍伍德·安德森及其短篇小说[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44-47.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

猜你喜欢
安德森空地农庄
电影界的“强迫症之王”——韦斯·安德森
第六章 神秘的空地
第六章 神秘的空地
空地一体化技术在IFTD试飞中的应用
定格动画的新阐释——安德森和他的《犬之岛》
“魔幻农庄”崩盘 卷走玩家2亿元
农庄
假如你有一块空地,千万别做庭院
休闲农庄的“2.0 时代”
农庄里的羊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