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俄国民粹派政治运动转型原因试析

2013-12-12 15:17吴素珍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3期
关键词:俄国恐怖主义革命

吴素珍

民粹派是19世纪俄国的主要政治力量。根据前人研究成果,19世纪俄国民粹派的政治运动可概括为三种类型:前期准备阶段以宣传其思想和揭露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为主要政治活动(保守的政治运动);发展壮大过程中以动员人民群众,号召他们起来推翻沙皇制度为主(积极的政治运动);后期分化阶段,以恐怖主义活动为主(极端的政治运动)。民粹派政治运动由起初的保守,中经积极实践,到最后走上极端的恐怖主义道路,这不仅与民粹派自身原因有关,而且与其外部因素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关于俄国民粹派

学者们对于民粹派这一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但普遍的一种观点则是取“人民的精粹”之意。民粹派内部可划分为三个流派:主张立即发动农民暴动的巴枯宁派;坚持长期和平宣传策略的拉夫罗夫派;推崇由少数知识分子密谋夺权的卡特乔夫派。民粹派的政治运动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学习准备阶段、积极实践阶段和恐怖活动阶段。

二、民粹派主要的政治活动

(一)1861年至1872年——学习、宣传

这一阶段民粹派没有统一的组织,主要以小组活动形式为主。这些群体当中比较著名的小组有:第一个土地与自由社、伊舒京小组、恰伊科夫小组等,他们最初在城市学生、平民知识分子和工人当中通过演讲、印发传单等形式宣传民粹派思想,并获得了一定的支持。这一阶段,政治活动较为保守、缓和。

(二)1873年至1875年——“到民间去”运动

1873年到1874年之间,民粹派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到民间去”运动。革命者们以医生、教师、手工业者等身份长期居住在农村,亲近农民、了解农民思想,并向广大农民宣传他们的革命思想,揭露沙皇制度的黑暗,号召广大农民团结起来推翻腐朽的沙皇统治。这一阶段民粹派已经不再局限于在城市工人、学生间宣传自己的革命思想,而是采取更加主动的举措,深入农民,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不再实施保守的和平宣传策略,而是更加注重实践,深入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宣传其革命思想。这一时期,民粹派的政治活动积极、主动。

(三)1876年至1885年——恐怖主义活动

这一阶段初始,民粹派仍然坚持着积极的和平宣传策略,虽然在部分农民当中产生了一些影响,但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于是在这一时期民粹派内部发生分化:一部分人成为自由民粹派,走向自由主义;一部分建立了“民意党”,主张恐怖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走上了暴力夺权、恐怖袭击道路;一部分则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因此这一阶段主要以民意党的恐怖袭击活动为主。1883年3月13日,他们成功刺杀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这一阶段进行的活动显得过于极端。

三、民粹派政治运动转型原因分析

显而易见,前两个阶段民粹派所进行的政治运动或保守、或积极,但都采取了和平宣传、实践的策略。而第三阶段民粹派革命者则采取了暴力手段,发动了一系列恐怖暗杀活动。前后态度产生巨变、政治运动发生转型,有其深刻的原因。

(一)民粹派自身原因

从指导思想看——民粹派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主张宣传鼓动的拉夫罗夫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狂热推崇农民暴动的巴枯宁的无政府思想和寄希望于少数知识分子阴谋夺权的卡特乔夫关于进行恐怖斗争的策略思想。这些思想都把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反对农奴制,否认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因此他们的思想必然具有片面性和错误性。而由于其理论的错误就直接导致了行动的偏差,致使民粹派最终选择了恐怖主义这条错误的道路。

从其成员来看——民粹派主要是由资产阶级自由知识分子和平民知识分子组成的,他们代表着农民的利益。成员中有一部分出身贵族之家,他们因改革而失去特权,因此对国家统治者和改革者充满怨恨,这部分人主张极端的革命方式;而另一部分支持暴力革命方式的人则是为了替农民争取利益,不满农民的权利被统治者剥夺、农民的利益被统治者霸占。这两部分人对暴力夺权方式的支持,也是民粹派进行恐怖活动的重要动力。

从领导者看——拉夫罗夫否定了人民群众的力量,过分强调少数知识分子才是推动革命的决定力量。他这种典型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使他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当中的重要作用,脱离了人民群众也就偏离了革命方向。巴枯宁本为贵族军官,由于目睹了沙皇制度的黑暗,认为国家的统治者是专制制度腐朽的根源,所以他主张暗杀政府要员和沙皇,没有抓住革命的基本点。而卡特乔夫对俄国社会经济关系的认识非常肤浅,没有弄清俄国社会革命的真实内容和条件,因此主张少数分子阴谋夺权。由此可见,三位领导人认识局限、思想错误,并且在前期政治实践中没有正确分析形势、改正错误,这才有了后期暗杀政府要员的恐怖行动。可见,领导人也在民粹派政治运动转型中起了主导作用。

(二)外部因素

就社会环境看,当时俄国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国内的社会矛盾十分复杂,农奴制度腐朽不堪。由于改革的不彻底,农民并不满意改革的结果,仇恨沙皇和政府,反抗层出不穷;贵族地主也因为失去往日的特权而对政府心存怨恨。国内局势动荡,让政府疲于应付,这为民粹派革命者针对沙皇和政府官吏的恐怖主义暗杀活动创造了条件。

就革命活动成效看,从最初的长期革命宣传策略到积极主动的“到民间去”运动,革命成果收效甚微。长期的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使民粹派革命者十分失落,急于成功的心理,驱使他们选择了自以为最快速、直接的方法——暗杀。

就人民群众的反应看,一方面宣传方法的不得当,使革命没有达到想要的宣传效果,只对一部分人起了作用。于是,一部分人认为只有以恐怖暗杀这种行为才能最有效地“帮助”农民迅速觉醒。另一方面在“到民间去”的运动中,有些农民因为没有理解民粹派的革命思想,认为他们是叛乱者,还主动配合了沙皇政府捕杀革命者的行动,这一举动直接刺激了一部分民粹派革命者,使他们错误地认为革命无法依靠农民,只能靠他们这一小部分人进行暴力夺权。可见,人民群众对革命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民粹派政治运动转型。

民粹派的政治运动贯穿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之间,从起初的保守到后期的极端,其转型是有深刻原因的。只有弄清它转型的原因,我们才能更加全面、正确地认识民粹派,才能对民粹派进行公证的评价。

[1]谷延方,石凯霞.关于民粹派评价的几个问题[J].西伯利亚研究,2002(4).

[2]戚璨,赵志强.19世纪俄国民粹主义解读[J].社科纵横,2012(1).

[3]翟文奇.论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俄国民粹派运动[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83(3).

[4]张达明.俄国民粹派的功过及其他[J].外国问题研究,1986(2).

[5]赵士国.19世纪俄国的恐怖主义及其批判[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4).

猜你喜欢
俄国恐怖主义革命
防控跨国恐怖主义犯罪的困境及应对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恐怖主义背景下跨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
粉红革命
略论当代恐怖主义问题的社会根源
关注恐怖主义受害者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20世纪俄国史》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