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龚贤的艺术创作理念及艺术影响力

2013-12-12 14:17江迎亚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4期
关键词:龚贤树丛山石

江迎亚

一、龚贤的艺术创作理念

龚贤在晚年的时候,一个人生活,安静地创作,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山水画风格。他的山水画表现形式独特、布局合理、意境深邃,给人一种生机勃发、宁静深邃的意境,其风格为后人推崇,现试作如下分析。

(一)图式的布局

画材位置的合乎“意”编排是运用笔墨营造“浓密”山水的意境的前提。龚贤曾言:“先言笔法,再论墨气,更讲丘壑,气韵不可不说,三者得则气韵生矣。”如何编排位置对于表达绘画情景至关重要。龚贤是造“境”高手。龚贤的山水画针对位置的排列,通常是应用截取法或者三远法。三远法是龚贤学习郭熙,并加以改进应用,成为更加适合龚贤的一种方法。平远小景,深远烟云,高远大幅。画手卷要平远,画中幅要深远。“截取法”是选取其中某块地区,描写这一块的特点,把精神注入进去,使画面淡中有浓的特殊画材编排方法。龚贤的画里面出现动物或者人的情况少之又少,他是怕生物的出现会影响到山水的宁静。正是因为龚贤对于山西田园的喜爱,才让他的画中展现出的山水树木显得生机勃勃、栩栩如生;苍黑、深沉而并非浑浊、郁闷和压抑;奇妙、虚幻而又与生活相亲,令人向往。龚贤不爱好用图来表达实际的景色,他不认同这类山水画。由此可知,龚贤对于山水画的追求是来自于心灵深处的想法,追寻一个宁静自由的境界。

(二)笔墨的巧妙运用

龚贤用墨浓且滋润。“半千之所以千古更在墨”,“墨含笔内为润,墨浮笔外为湿”,龚贤喜欢使用“积墨法”,经常使用润墨和干墨,因为湿墨比较容易死板,所以不用,假如绘入几遍湿墨,不仅不可以把浓郁苍秀显示出来,也不可以体现出山石的整体感,也许就只留下一片墨纸而已。他自己云:“皴法先干后湿,故外润而内有故,若先湿后干,则死墨矣。”半千画不用湿墨皴擦,最后却用湿墨渲染,或劲勾薄染,或以干皴代染,逐层深入,让疏处更疏,在密处用笔更加缜密。龚贤运用独有的笔墨手段描绘出了画面中意象的美感图式。龚贤画笔中的镜像多数都是山石、云烟、船舶、树丛、茅舍、河流,而这些当中对于山石和树丛的笔墨表现非常灵巧。因此在他的画中,树林展现了不同的季节,颜色也有了冷色和暖色的区别。“树为山之衣”,如果一座山上的树木都不茂盛、浓密,那么画中的意境也不会呈现茂盛、春季盎然的景象。所以龚贤在绘画山水画时,特别注重树木的画法,基本上他都是以笔墨形式来画作的,这样不但能画出树木的茂盛,还能让整幅画更加生机盎然。一般树木都是通过一整个群体的方式体现。对树木的刻画是用笔来进行有断连又有转折的勾勒,紧劲连绵且刚柔相济,经过笔墨控制来表现线条的圆润。而对树叶的刻画采用染或点等笔墨方法,用层叠的墨汁堆积而成,墨汁呈现出层次的变化。而树丛中的黑却又将画中特殊的朦胧感展现得淋漓尽致。龚贤在画树林时就是重点追求树林整体层次、朦胧的感觉,而对于树林中树木单体的真实并不苛求,靠近观看画面点线清楚,各个树叶明显,而且画中每棵树颜色都迥然不同。远处观望可见一片蓊蔚浑厚的和谐美景。可见,龚贤笔精墨妙地把树丛独特地表现出来了。而他在山石的创作上更是匠心独特,画作前他都会进行实地观察,深刻领悟山石的特征后再用“意”的笔墨将其展现在画中。刻画山石要使用明朗的线条勾画出大致形象,然后细分具体的构造,最后使用墨多次皴擦渲染山石的层次感。

在描绘山石的时候除了能够看到勾勒线以外,其余的地方基本没有线的存在。刻画山石应用 “面皴法”,组合湿染和干皴,先是干墨然后再湿润,多次渲染,让山石外面湿润且里面又充实。山石因“下苔草所积阴也,上日月所照阳也,阳白而阴黑”,用笔墨皴其下不皴其上,阴阳有别。色调的自然过渡,使其具有了真实感、立体感。他所刻画的山石非常灵巧,正在于很好地利用了笔墨。画面中,龚贤为表现画面层次和空间,巧妙地利用了黑与白、浓与淡、虚与实等笔墨对比因素,手法独特。树丛中树干近白远灰、树叶近黑远灰;石头上白下黑,堆积成山;画材“黑无白不显,白无黑不彰”,黑白互衬,前后距离分明。树丛、山石各自近浓远淡,或树丛浓山石淡,或树丛淡山石浓;画材墨色浓淡变化丰富,层次明显。茅舍、船舶、树丛、山石等画面都用墨一层一层的渲染,而水面、云雾、天空等画面则使用白纸本身的颜色,不加入任何修饰;刻画茅舍只用简单的勾画,坐落在厚重严实的岩石之中,虚幻缥缈,展现虚实;紧要处着力描绘,次要者概括表现;画面“无虚不能显实,无实不能存虚”。虚实相生,颇显空间。龚贤的“浓密”山水画借笔墨灵活地幻化出了层次感、空间感,使画面呈现出了鲜活的灵动感和旷达的厚重感。

二、龚贤艺术的影响力

龚贤过人的想象力及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其朝代以及现今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在学生之中王概最有名,他参与编绘《芥子园画传》流传甚广,影响很大。宗言龚柱山水面貌极似其师。受到龚贤感染的画家非常多,比较出名的为清朝晚期涌现的“京江画派”中后期的作品中的积墨、烘染及笔法形态的处理,很明显是受到了“金陵八家”、龚贤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日本画家非常喜欢龚贤画的风格,继而他的画有许多传到了日本。继又扩延到欧美,渐起了研究之风。在中国,他的画也得到了较好的继承。黄宾虹说龚贤“用墨胜过名人,我曾师法”。他们的绘画都留下龚贤积墨法的影子。

龚贤在清朝的影响力没有那么高,在当时并不广为人知,但在当代却声誉鹊起,得到了重新的认识和推崇。当今画坛将龚贤评价为明清之间国内画坛最杰出的大师之一,在“金陵八家”之中,龚贤排第一,给人造成的影响也是最大的,给予后人的启示尤为重要。

[1]萧平.龚贤书画精品选[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

[2]刘海粟.龚贤研究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3]龚贤研究·朵云63集[C].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4]叶子.黄宾虹山水画艺术论[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龚贤树丛山石
龚贤山水摭议
《粉红树丛》等
“晒石节”让山石灿烂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题记考论
我站在原地,但我离开过(组诗)
浅析龚贤《溪山无尽图》中的光影表现及其艺术价值
蝴蝶(8)
全山石
龚贤的艺术及市场走向
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