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鹏,王 锐,李嫦英
(1.河北北方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2.河北北方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大学英语大班课堂教学生态与师生接受适应度的调查研究
孙 鹏1,王 锐2,李嫦英1
(1.河北北方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2.河北北方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在生态语言学理论指导下,以某高校的10位大学英语教师及其任教的197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统计的方法,对大学英语大班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情况、教学信息的适合度和课堂环境的认可程度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班教学生态是大学英语教师、大学生、教学信息和课堂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方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对当前大学英语大班课堂教学生态的接受和适应情况;探讨了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教学信息循环流动、良好课堂环境的构建与优化等层面需要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生态语言学;大学英语;大班;课堂教学生态;适应
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也被称为语言生态学(Ecology of Language),它是以生态学的视角来探索语言的生态因素,研究语言与语言使用者、语言所处语境等因素彼此互动关系的新兴学科,体现了人们在自然生态系统认识观下对语言本原的生态回归。生态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是人类与自然建立新型关系的需要,也是语言系统和语言学价值的自我完善,更是语言生态发展的客观要求[1]。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生态中的一个“微观生态”,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因此,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而建立学习者主动探究、师生间平等共生、教学信息循环流动、课堂环境和谐发展的学习生态,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将是一种有益的研究探索。
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来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语言生态中的一个“微观生态”,更是在课堂时空内生命体(教师和学生)、教学信息(课程设置、课程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和课堂环境(学生数量、班级规模、座位安排、教室空间布置、教学设施、纪律和课堂管理、课堂气氛)等生态因素互动形成的完整、平衡的生态系统。这些因素决定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具有处境性、动态性、整体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如果课堂生态系统中某一个因素发生变动,必将会影响、作用到其他因素,并随之影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个生态甚至呈现系统失衡的局面[2]。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构建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分析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因素及其内在相互联系,同时也应关注其它因素的协同进化和和谐发展[3]。
(一)研究问题
基于以上各点,本研究将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调查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对当前大班课堂教学生态的接受和适应程度。
2.大班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主要因素是否能够协调互动,共同发展。
3.如何保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的良性平衡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是某大学10位大学英语教师和197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学生来自同一校区文理10个专业的7个大班,分别由7位不同的英语教师任教,参加问卷调查时已经在各自的大学英语课堂上学习了两学期的大学英语,并比较熟悉所在的大班英语学习情况和课堂环境。
本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一份是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问卷,另一份是大学生课堂英语学习问卷。以上两份问卷是通过实地观察大学英语课堂与课堂教学生态的特点而设计的,主要包括教师与师生互动情况、教学信息的反馈情况、课堂环境的适应状态等3个维度,共40道题(由于篇幅所限,具体调查问卷此处省略)。
两份调查问卷均采用Likert五级计分,分别代表非常反对(1分)、反对(2分)、不确定(3分)、赞同(4分)、非常赞同(5分)。利用教师集体备课时间和学生上课时间以班级为单位施测,共发放问卷210份,剔除有明显应答定势或回答不完整的问卷3份,共获得有效问卷207份。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有有效问卷进行处理和分析。
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教师课堂教学问卷的累积方差解释量为59.08%,问卷各维度中的项目负荷量介于0.51~0.83之间;大学生课堂学习问卷的累积方差解释量为57.03%,问卷各维度中的项目负荷量介于0.48~0.85之间,总体上大大高于0.30的可接受范围,说明两份问卷均有较好的结构效度。信度分析显示,问卷教师课堂教学问卷整体α=0.81,大学生课堂学习问卷α=0.70,表明这两份问卷均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信度。
在分析问卷前后,针对调查问卷所反映的情况,从参加调查班级中分别任意选取3~5名同学和3名任课教师进行了访谈。
分析课堂教学生态是生态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重要方面。其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学信息循环流动、课堂环境的构建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研究的主要内容,所以,本研究着重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
第一,教学行为的本身是一种生态现象,教师和学生是大学英语课堂生态中最为重要的主导因素,他们的和谐互动、协作发展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更是课堂生态平衡进化的重要保证[4]。
表1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与行为描述统计结果
表2 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互动情况的描述统计结果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针对大班课堂学生人数多,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大学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倾向于以教师为主导组织课堂教学,并且做到尽量照顾大多数学生;比较赞同适当缩减人数,进行分级、分类教学;拥有教学改革的意识,并在课堂教学上有所实践;能够精心备课,胜任大班教学,同时大多数教师认为应当丰富和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但是,在面对大班学生时,师生交流机会少,学生反馈不是很积极,有些教师精神态度和心理反应并不能总是保持良好和稳定。大学生们愿意上大学英语课,并对课堂教学基本满意;大部分同学认为任课教师能够认真负责,教师的语言能力和知识结构出色,教学目标内容明确。但同时也能看到同学对大班环境下主动发言、参与课堂活动不是十分主动,对促进自身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不是很确定,如有不明白或不理解的地方,在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方面需要提高。以上两组数据表明,教师与学生在彼此互动维度的反映情况是一致的。作为大班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心理素质和教学能力,积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交流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需求,加强学生英语表达的自信心和机会,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第二,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师生在教室里通过教学媒介进行交流和沟通,进而与教学信息共同构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教学信息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
表3 教师对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描述统计结果
表4 学生对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描述统计结果
表3和表4显示了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教师和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应该增开听力、口语课等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表示了极大地赞同;现用教材难度比较适合学生,语言真实丰富、内容贴近生活。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课堂上大部分用英语,学生听不懂时才使用汉语;但课堂上主要还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偶尔进行分组活动,如演讲、讨论、表演等,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少,这一点也印证了表1和表2所反映的师生课堂活动情况。针对以上问题,教务和教学部门应该采纳教师和学生的建议,在课程设置方面做出相应的改革和完善,在正常教学过程中增设口语和听力课比例,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大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及教材,提高自身业务理论素养、课堂教学方法和技巧;在课堂教学生态中开展有英语特色的情景性、互动性的教学模式,使教学信息在师生、生生间动态平衡地协同流动,促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的共生发展。
第三,课堂环境作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由物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的生态单元。其中,课堂的物理因素包括教室内光线、温度、噪音、空间布置、教学设施等,这些侧重于课堂中的显性生态因素。课堂的社会因素包括课堂座位编排、班级规模、课堂气氛、课堂管理等,这些侧重于课堂社会文化的生态作用,突出了对课堂教学生态理解的深入[5]233。
表5 教师对课堂环境的态度统计结果
表6 学生对课堂环境的态度统计结果
从表5和表6可以得出,教师和学生对课堂环境的感受大体相同,接近良好。大部分教师、学生对大班中班级规模大、学生数量多等持中立态度;对教室应加强有关英语知识和文化的布置和美化都比较赞同;教室座位拥挤、固定,不利于师生、生生交流沟通;在课堂气氛和纪律方面,教师都认为能够有效掌控课堂,教学组织有序,但大班课堂气氛不活跃;除极少数同学有缺旷课情况外,学生能够遵守课堂纪律,大班的同学在一起学习,增加了竞争意识,同时可以结交朋友;教师和学生对课堂气氛环境的态度比较一致,都认可课堂压力比较小,但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为改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学校的教务管理和后勤部门需要密切配合一线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及时补充相关教学设备,并且要适当补偿大班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合理控制班级规模,开展分级、分类教学,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填补教室布置和美化的缺位,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加强课堂的组织和管理,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由调查结果可知,在生态语言学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微观生态综合体。本调查研究针对目前大学英语大班课堂教学的生态失衡,以生态语言学理论为指导,重点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师和大学生的课堂互动、教学信息的循环流动及课堂环境的协调共生等生态维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对当前大学英语大班课堂教学生态的接受和适应程度,探讨并提出了以下改进大学英语大班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建议:
在学生与教师互动方面:作为大班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改变“一言堂”、“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心理素质和教学能力,积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交流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采用情景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加强师生、生生的对话交流,在师生沟通互动过程中实现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情感的发展与升华。
教学信息循环流动方面: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完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任课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材料,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自主学习网络及教师实时辅导平台等,促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各个因素的良性发展。
良好课堂环境的构建与优化方面:生态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它十分关注环境对语言掌握、运用及发展的作用,特别是语言生态环境对生态主体的影响。因此,要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优化课堂内外教学环境。学校应主动营造出利于学生、用于学生、便于学生英语学习的校园生态,完善图书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及校园网学习系统的建设,满足师生个性化和多样化教学的客观需要。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美化优化教室布置,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关于英语的演讲、书法、歌曲、戏剧表演等比赛,增加学习和应用英语的班级内外生态氛围,达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促进生命体在良好课堂教学生态环境下知识的开拓、能力的提升及身心健康的发展,最终真正实现大班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本调查研究也有不足之处。第一,本研究由于时间和资金的限制,不可能对全体大学英语教师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本研究受试仅为一个校区的大学英语教师和非英语专业部分二年级学生。第二,研究大学英语大班课堂教学生态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但本次调查未涉及课堂生态对学生学习行为与效果影响的相关研究。未来研究可以从微观方面运用更为科学的研究工具、结合教学录像及实验研究等方法就上述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这对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语言生态的和谐构建具有极大实践意义。
[1] 范俊军.生态语言学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110-115.
[2] 谭玮.试论构建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原则[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57-60.
[3] 王家和.语言生态学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凯里学院学报,2008,(5):111-114.
[4] 赵庆红,徐锦芬.大学英语课堂环境与学生课堂行为的关系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5):66-69.
[5] 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白晨)
InvestigationontheLarge-classEcosystemandAdaptationofTeachersandStudentstoCollegeEnglishTeaching
SUN Peng1,WANG Rui2,LI Chang-ying1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 2.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linguistics,the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acceptance and adapta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ollege English large-class teaching and learning.The questionnaire data collected from 10 college teachers and 197 students were analyzed with quantitative methods,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the feedback of teaching information,and the adaptation of class environment.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arge-clas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 the ecosystem of English teachers,students,teaching information and class environment;to some extent,the acceptance and adapt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reflected in the large-class English teaching ecology of local universities.Some solutions and advices,on whic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the recycle of teaching information and the building and optimization of classroom environment,were proposed to improve on the macro and micro levels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Ecolinguistics;College English;large-class;ecolog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arning;adaptation
G 424
A
2095-462X(2013)01-0114-04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354.C.20130109.1026.020.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3-01-09 10:26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204072);河北北方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JG201213)
孙鹏(1979-),男,吉林白城人,河北北方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