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考历史命题是开卷考试,因此,学生都有这样一种思想:反正是开卷考试,能找到答案就行呗,考试时再说吧!于是在课堂上老师是“口若悬河”,而学生则是“昏昏入睡”。怎样让学生喜爱历史课堂,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和分析现实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总结以下几点:
1. 用音乐感染历史。音乐,尤其是熟悉的音乐,能让学生立刻沉浸于其中,并相应调动脑细胞展开丰富的想象,不但利于知识的学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例如,在讲“巴黎公社”这一段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国际歌》,并配上相关的图片,在那抑扬顿挫,慷慨激扬的歌声中,学生感受到社会底层人民的一种反抗专制、反抗剥削的一种精神。音乐和史实相结合,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国际主义精神都被激发起来。
2.用游戏活化历史。每个孩子都有爱玩的天性,游戏更能紧紧地抓住学生,让他们参与课堂的同时记住历史。例如,在讲“文字演变”时,我用纸打出马字的七种写法: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每个小组给七种马字按时间排序,学生兴趣特别高,虽然并不是每个组都排对了,但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汉字的演变过程,受到了艺术的熏陶,体味到了成功的快乐。
3. 用传奇丰富历史。初中生爱听故事,容易被历史故事情节所感染。教师可以把一些相对真实的与课堂有关联的故事拿到课堂上讲,同时,教师在讲历史故事时要尽量做到声情并茂,尽力吸引学生,让学生觉得历史课其乐无穷,具有强大的魅力。如,在讲“太平天国运动”时,我提到了曾国藩与太平天国的军队作战时屡战屡败,但如果这样上报朝廷,呈给慈禧太后,慈禧一定会勃然大怒,于是他的部下建议将“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更能表现出自己虽然战败,但仍然坚持战斗的决心,结果得到了朝廷的嘉奖。还有讲戚继光抗倭时,我给他们讲“立正”和“稍息”的来源等故事,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故事听,历史课成了学生一周的期待,在些故事也成了学生一生美好的记忆。
4. 用影视回顾历史。“历”,过也,就是讲述过去曾经发生的事情。对于初中生来说,所学的历史知识无论时间还是空间都距离学生很遥远。拉近距离的最好方法是真实再现历史,影视资料无疑是首选,它可以变“死”为“活”,变遥远为近距离接触,用生动的影像来演绎辉煌的历史。例如,在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有关渡江战役的内容时,先播放解放军横渡长江的电影片断:长江上无数的大小船只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冲向对岸消灭敌人,顷刻间国民党赖以生存的长江壑瓦解。播放后,用大屏幕幕放映毛泽东的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弘大的场面,波澜壮阔的瞬间,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刻感受到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勇往直前,消灭敌人的英勇精神,同时也使学生加深了对渡江战役这一史实以及诗中体现的“将革命进行到底”思想的认识和体会,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也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5. 用短剧重演历史。教室是舞台,学生是编导、演员,教材是剧情线索,小天地可以演出大戏剧。让学生学生身临其境,历史不再是死的,而是生动的、鲜活的、富有生命气息的。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历史课堂,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在学习《和同为一家》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就文成公主入藏编演历史短剧,并选出五名同学组成评委,制定评比规则。一组同学合作编演公主入吐蕃时的一段情景:漫漫征途,从长安远道而来的公主,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唐蕃交界处,举目四望,草原辽阔,故国关山万里,拿出日月宝镜东照长安城,繁花似锦……可一想到唐蕃友好大局,“公主”扔掉日月宝镜,毅然踏入吐蕃地界……有的评委评说“公主”惟妙惟肖,情态逼真,其他人马上就有不同意见,作为大唐公主,从小受宫廷文化生活的影响,举止应该雍容端庄,不应是轻率莽撞。有的评委说:“公主”离愁别绪表演不够到位,背井离乡,重任在身,不应有笑容等等。自编自演的历史短剧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组织、综合、表达能力等,同时让学生理解了和亲在古代中国的作用,也让学生记住了这段历史。
6. 用口诀牢记历史。如,讲淮海战役的领导人:可用碳(谭)素(粟)一(毅)百(伯)瓶(平),即谭震林、粟裕、陈毅、刘伯承、邓小平,这样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琅琅上口,学生能很轻松地掌握一些知识点,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作者简介:曲伟(1975-),女,吉林东辽人,吉林省东辽县安石镇第一中学教师,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学历史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