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偏低,尤其是到了初中,这种表现更加明显。为此,我做了简单的分析,归为三类。一是不重视语文,这类学生不是很认真地学习语文,但是在考试中的分数也不是很低,所以导致这类学生对语文的不重视。二是应付语文,这类学生迫于考试和老师的压力,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作业,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出现了应付的心理。三是对语文失去信心,这类学生认真学习语文,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收效甚微,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
其实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低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也不是靠“运气”、投机取巧得来的,它是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水滴石穿,聚沙成塔。因此,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付出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到成效”的现象,但千万不要灰心、放弃,只要坚持不懈,付出定会有回报。
首先,让学生的心在课堂上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把知识传授给每一位学生,教师要认清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都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要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获。在课堂上首先所讲的内容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听懂,其次在提问中要因势利导,难题抛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而易题留给学有困难的学生,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感觉有挑战性;而学有困难的学生也不会因答不上而尴尬,失去学习的信心。整堂课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能够积极踊跃地发言,让他们在课堂上心动起来。
其次,让学生的心在课外动起来。课外的时间是学生自己的时间,学生想学什么都凭自己的意愿,因此要让学生自己主动想学语文,这就不能让学生厌恶语文,一提到语文就是不开心的事,而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乐趣,是开心的事,自然而然在课外就爱学习语文了。那么,怎样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是开心的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并适时地加以赞美,让学生觉得自己在语文方面还是有天分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美”、“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人人都需要他人的赞美,处于成长中的学生尤其需要。所以,老师要学会赞美学生。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善于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闪光点,并适时地加以赞美,让学生觉得在语文学习中是开心的,而不是一味地批评,久而久之,学生就乐于上语文课,乐于学习语文了。例如,我班就有一位学生,若用分数来衡量他,那么他是一名所谓的“差生”,语文考试的分数也就只有40~50分,所以这名学生不愿意学语文,什么科都不愿意学,记得有一次上的是“与朱元思书”这节课,讲到这篇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时,这名学生举起手来,他说“喜欢在大自然里玩,不喜欢在官场里待着”,虽然他答的不是很准确,语言概括的也不是很好,但是我想他心里是明白的,就是不知怎么表达,为此我表扬了他,说他“与作者有些心意相通,很好”,当时他很高兴,从那以后,在课堂上他就偶尔会举手,慢慢地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有时课间也会看到他看有关语文的书。我想赞美对他来说是种肯定,让他发现自己不是学习的旁观者。像他一样,因为几句赞美而慢慢愿意学习的学生正在不断增加。赞美学生,我发现是让学生乐于学习语文的一个捷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适时地赞美学生,让学生感觉自己“能行”,让他们的心动起来,这样可以说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学生都愿意学习语文了。
最后,“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我要学,我想学”的心理要发自内心,融入内心,而不是起初靠鲜花和掌声来获取,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真正成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将来无论是否有赞美,都一样乐学语文,把它变成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让鲜花开得更鲜艳和掌声响得更热烈。正所谓“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让学生这种“学”的心理真正从内心生根和发芽,我认为这才是学生所需。
综上所述,我认为学习语文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态度,需要学生有“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这样才能付诸行动,最后成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因此语文学习要让学生的心长出灵动的翅膀,让学生的心自己飞起来,在天空中展翅翱翔。
作者简介:唐朋飞,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十八中学校教师,中学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