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因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培养

2013-12-11 09:18雷贞贞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6期
关键词:木块因素物理

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只关注学生的认知因素,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势必会造成学生对物理失去兴趣,从而导致不爱学习物理的结果。只有激发学生的情绪因素,才能促进认知因素的发展。可见,情感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培养物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结合教学经验有如下几点思考:

1 教师用激情点燃学生的热情。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也带有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教师情感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认知因素。“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施教的同时,必须考虑自身情感表达来培养学生情感因素。如何做呢?教师上课时可以用愉快的情绪、热情洋溢的语言来激励学生,用恰当的体态语、丰富的表情来唤醒沉睡的学生,用专业的知识感染学生对物理的热爱和执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情境的生命力在于教学活动通过情境来产生知识。知识的活动既不独立于认知和学习,也不是中立的。学习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任何学习都需要一定的情境,适宜就产生积极作用,会同时增强情感和认知两种心理活动的强度,使认知心理与情感心理和谐发展。

(1)创设问题情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养成学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热情和课堂的学习效率。

例如,《浮力的应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将一个木块和一个铁块同时放入水中,提出:“木块和铁块最终状态是怎样的呢?”继续追问:“为什么?”学生答:“因为木块轻而铁重”,教师接着提问“把重10N的木块和重5N的铁块同时放进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这一追问,学生对生活经验“木块因为轻而上浮”产生了怀疑,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冲突,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2)结合生活情境。以学生最熟悉的情境作为“问题源”,从已经掌握的知识自然过渡到新问题,使得课堂刚一开始时的认知转换平稳流畅。因为问题的实际意义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愿望,同时实现了师生学习心理上的自然过度。

例如,《汽化和液化》一课,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周末自己把校服洗了,可是周一还要穿,为了让它能快速变干,你有什么方法?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开始讨论自己想的办法。然后追问:“我们知道衣服干湿与衣服内的水分有关,那我们来猜想一下影响液体蒸发快慢有哪些因素?”如,电路设计时,结合了生活情境,火车上每节车厢有两个卫生间,当卫生间没人或只有一个卫生间有人的时候,车厢内“有人”灯不亮,只有两个卫生间同时有人的时候“有人”灯才会亮,这种“聪明”的电路图是如何设计的?

通过生活的经验,总结出物理规律,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所学习的不仅不“文本课程”更是“生活课程”,从而在最大限度内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设置语言情境。在抽象的概念教学中,利用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而又容易理解的具体事物打比方,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如,讲到《电压》一课时,将电流与水流进行比较,形成水流的原因是有水位的高低差—水压,形成电流的原因也是有电势差—电压;形成持续电压的装置是抽水机,形成持续电压的是电源。这样比较生动形象,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3. 成功的表现机会。学生有表现自己,特别是有表现自己成功的心理,学生在活动获得成功之后往往会产生喜悦、兴奋、自豪等情绪体验,这些体验的出现会使他们逐步形成乐观向上的情绪特征。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能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能激发学生认知心理和情感心理活动,使学生和谐健康发展。

例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课,在了解物体浮沉条件之后,准备了小西红柿、乒乓球、温水、盐、针筒、橡皮泥、牙膏皮、自制潜水艇模型等实验器具,学生动手实验:“让小西红柿浮上来,让乒乓球沉下去的方法。”学生最开始通过生活经验也能想出一两种办法,但是通过小组讨论和结合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发现了更多的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交流,把最好的方案在全班展示,增加了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同学们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者简介:雷贞贞,辽宁省大连市实验中学,中学一级。

猜你喜欢
木块因素物理
留言板
大峡谷历险记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