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职业学校如何服务经济发展,服务学生就业,服务“三农”,实现中职办学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成为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通过社会实践服务经济发展,提高学生就业稳定率
2010年以前,我校的教学模式主要是“2+1”模式,即在学校学习2年理论基础知识,到企业顶岗实习1年。常常是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后,学校把学生送到顶岗实习企业,与企业接待人员交接一下,就算完成任务。几年下来,这种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学生被送到企业后,直接被派到发达地区流水作业的工作岗位,由于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也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就业培训,心理上无法接受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从落后地区农村到大都市,心里充满了恐惧,往往工作一、二个月就会返家。实习到一年的很少,即使学校换企业再次送出,情形基本不变。为了攻克就业稳定率低的难题,我们想到利用学生假期进行社会实践,先让学生接触就业环境,在心理上给学生一个缓冲期,到就业时学生就会感到水到渠成。
在时间选择上,由于春节期间有很多农民工要回家过年,这时企业需要大量补充工人,所以我们选择假期到企业实践。为了有充足的实践时间,我们调整作息安排,每周工作6个工作日,暑假时间减半,从而使寒假增至2个半月,学生期末考试后立即出发。
在企业选择上,2010年选择了餐饮企业和工厂,实践后,我们发现去餐饮企业的学生在文明礼貌、接人待物等方面进步特别大,回到学校后成为同学们的表率,所以2011年以后,我们选择了上海大型餐饮连锁机构,一来企业处于我国最具现代特点的大都市,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公司的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学会了遵守纪律、与人接触,学会了微笑、礼让,学会了团结、分享等职业人的珍贵品质;二来企业规模大,方便学校与企业联系,方便教师统一管理。2011年的实践成果告诉我们,这一选择是正确的。
在管理方面,学校方面配备教师全程跟踪管理,从订票到坐车,从安排具体岗位到学生顶岗实习,学校的老师始终在学生身边,遇到困难直接就可以找到自己熟悉的老师,这样就缓解了学生想家的念头,也增强了学生完成实践的信心。教师全程陪同,让学生在就业前有个缓冲期,更容易跨越就业初期的不适感,顺利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从2010年寒假以来,我校已经成功地完成了8次社会实践,第一次采取了学生志愿申报的方法,但是许多学生和家长不理解学校的教育活动,家长认为让孩子出去没有必要,不支持工作。但是这次实践结束后,参与实践的学生和家长不但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还感觉学生突然间长大了,变得能够理解大人,也懂得了与人相处,懂得了感恩。所以,第二次实践我们要求专业班的学生全部参加。为了得到家长的认可,在实践前我们召开了社会实践动员大会,要求学生和家长同时参加。在大会上由上次实践学生的家长谈实践感受,让学生谈实践经历,让即将参与实践的学生和家长了解实践,从而自愿参与实践活动。两次实践让我们感到学生假期实践,即能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间接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也能使学生在老师的陪伴下提前接触工作环境,在心理上接受了就业过程。
此外,我校每年暑假和“国庆”期间,都要应企业要求,派学生到北京八达岭长城进行社会实践。这两个阶段是旅游旺季,八达岭需要临时增加工作人员,恰好学生休息,即解决了企业困难,也锻炼了学生。
二、通过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获得社会经济、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共赢
为了适应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基地自成立以来,我们一直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原则,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钳工室、电焊室、普车和数车实习车间,每年定期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进行实践培训。但是由于专业性质,每次实习的电费、刀具、用料、机床维修等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每名学生要交二、三百元实习费用,还远远解决不了问题,需要学校另行投入。不但实习时间受到限制,而且增加了学校和家长的负担,专业的发展也处于停滞状态。
为了解决矛盾,我校将实训基地进行市场化运营。经过短短一年半,包人就将实训基地发展成为汪清县机械加工行业的知名企业。现企业有各种类型的生产设备21台,在生产方面,能够加工异型、超硬、复杂模具零件。地球卫士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汪清分公司和桦甸分公司的刀板模具由本基地提供,地球卫士汪清公司300余台生产设备大部分零件检修、加工由基地承担。除此之外,县内多家企业设备零部件的维修加工也是由基地的师傅和学生们共同完成。教学方面,基地每年承担一个学期的学生实习实训任务,实习材料和刀具由基地负责,学校和学生不用交一分钱的实训费用,降低了办学成本,也减少了家长负担。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成功的市场化运营,将企业生产引入实训加工课堂,学生在实习中根据订单生产零件,不但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为将来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从技术方面支持了企业生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还解决了学生实习资金匮乏、原材料消耗的问题,节省了学校和家长的开支,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最重要的是学校找到了专业实训教学的突破点,成为其它专业建设最有价值的参考经验,真正创造了一举多赢的良好局面。
三、通过社会培训,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们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努力开发职业教育的师资和设备资源,在教育局的领导下,规划并指导全县社区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工作。为扎实做好成人教育工作,我们努力探索新方法、新思路,形成以职教中心为龙头,各相关科局大力支持,各社区、乡镇劳动保障所、教育办通力配合的培训网络。一是协调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局、畜牧局、安监局、经济局等科局,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重点支持项目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养殖技术培训等项目培训;二是与社区沟通,开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培训;三是与本地企业协作,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和新员工培训;四是与乡镇劳动保障所沟通,做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五是与乡镇教育办协调,做好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六是与乡镇农技校协调,共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做好实验推广;七是与乡镇中学合作,对学生进行农业知识普及、宣传。成人教育网络的建成,使我校成人培训工作深入到全县各个层面,为提升全民素质奠定了基础。
总之,只要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服务,就是优质的职业教育模式。今后我们将本着这一原则,继续探索和完善农村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获得职业学校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共赢。
作者简介:马俊梅,吉林省汪清县第一职业技术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