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对策

2013-12-11 04:02王铁生吴雪琴
上海国土资源 2013年3期
关键词:群测群防金华市防灾

王铁生,吴雪琴

(1. 浙江省金华市国土资源局,金华 321001;2. 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杭州 310007)

我国疆域辽阔,孕育地质灾害的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多变,自然变异强烈,不同地区人类工程活动的性质和强度也各不相同,因此所形成的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强度及危害大小也差异甚大[1~3],是世界上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较为严重。据《全国“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1996年以来,平均每年因地质灾害死亡和失踪1090人,年均经济损失120~150亿元;全国共有灾害隐患点约24万处,直接威胁人口达1359万人。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全省70%以上为山地丘陵,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4],人口密度大,人类工程活动强烈,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特别是台风和梅雨等汛期降雨集中,极易引发突发地质灾害[5~8],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省份之一。全省突发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占总数的60%以上,其次为崩塌和泥石流,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突发和群发的特点。据统计,全省有突发地质灾害及隐患点10100余处,其中仍属地质灾害隐患的6012处,威胁人口16.62万人。

金华市地处浙江省中部,金衢盆地东段,面积10941km2,其中山地和丘陵占83.3%。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内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较大,且常常受到强降雨的影响,故较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据调查,全市共有突发地质灾害及隐患点1196处,已造成260人死亡,财产损失8455.14万元;其中仍属地质灾害隐患的618处,直接威胁1.4万人的生命和4.71亿元的财产安全。

1 地质灾害现状

金华市发育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地面塌陷等四类地质灾害,共计1196处。其中滑坡614处,占51.3%;崩塌271处,占22.7%;泥石流236处,占19.7%;地面塌陷75处,占6.3%。

金华市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查明的1196处地质灾害点中,小型1137处,占95.1%;中型55处,占4.6%;大型4处,占0.3%。

金华市下辖的9个县(市、区),均有地质灾害发育,平均每个县(市、区)133处,平均灾害点密度为每百平方千米11处。主要分布在义乌、东阳、浦江、武义、磐安等县(市)(表1),五个县(市)地质灾害数占总数的81.5%。

表1 金华市地质灾害地域分布Table 1 The distribu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Jinhua city

2 地质灾害主要特征

2.1 滑坡

滑坡是金华市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武义、浦江、义乌、婺城及磐安的低山区和丘陵山麓地带。在高程100~500m、坡度25°~40°的丘陵山区分布较多。以土质滑坡为主,与崩坡积、残坡积层厚度密切相关;少量岩质滑坡与岩层或岩石节理顺坡向发育相关。据统计,80%以上的滑坡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降雨特别是大到暴雨或持续性强降雨是滑坡最主要的诱发因素。

2.2 崩塌

以岩质崩塌为主,主要分布于基岩裸露的低山丘陵区,发育在侏罗系上统凝灰岩和白垩系下统砂岩、泥岩中。该类地层岩石坚硬,节理裂隙较发育,具较强的抗风化能力,易形成陡峻的斜坡。平基削坡、修路开挖及矿山开发等人类工程活动是引发崩塌的主要因素。

2.3 泥石流

区内以沟谷型泥石流为主,少量为坡面泥石流,具有单一性和突发性特征,均为暴雨和特大暴雨引发。已发生的泥石流主要发育于中低山区的沟谷中,其物源区均位于河流上游的沟槽两岸及沟底的再搬运或来自坡面的松散堆积物。泥石流发育区往往为节理发育的硬质岩区,地质构造特别是断裂构造使岩石完整性变差,风化松散物增多,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少数泥石流的物源与人类工程(采矿、修路等)弃渣相关。

2.4 地面塌陷

除极少数为岩溶或土洞型地面塌陷外,均为萤石矿采空区塌陷。主要分布在武义、永康、东阳及婺城区。萤石采空区塌陷的发生主要与人类不合理开采及矿脉围岩物理性状相关。

3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3.1 以往防治管理工作

(1)防治管理工作逐步规范

近年来,金华市逐步健全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机构,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先后编制出台了《金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金华市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暂行办法》和《金华市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并完善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建设工程防灾“三同时”和防灾联席会议及台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等制度。金华市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均按要求成立了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和应急抢险小分队,随时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对工作。

(2)调查评价工作有效实施

在全面完成全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的基础上,2007年对列入全国山区丘陵区地质灾害普查项目的武义县、义乌市、兰溪市及婺城区等4个县(市、区)重新开展了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此后又完成了全市73个重点乡镇1:10000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图编制、各县(市、区)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专项调查与评价工作、全市中小学校舍场址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汛期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等工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了较好基础。

(3)监测预警体系日臻完善

建立了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群测群防和群专结合的监测防御体系。对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了监测单位和监测责任人,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对县级以上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编制了单点防灾预案,并设立防灾明白墙和警示牌,编制了市、县、乡三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在重要滑坡隐患点安装了12台无线滑坡位移自动监测仪,实行实时监测[9];积极推进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9个县(市、区)先后荣获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称号;按照国土资源部要求认真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增强了基层干部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基层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4)避让搬迁和治理工程成效明显

金华市和各县(市、区)政府积极筹措资金,部分县(市、区)设立了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对危险性较大或稳定性较差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按计划实施工程治理,对危险性重大或特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采取避让搬迁。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24亿元,完成地质灾害勘查治理项目197个、应急排险项目105个、避让搬迁项目20个,使近万人脱离了地质灾害的威胁。

3.2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当前,全社会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金华市地貌类型较复杂,地质环境条件较脆弱,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低丘缓坡开发、新农村建设等工程的推进,人类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范围不断扩大,地质灾害风险持续增大,防灾形势依然严峻。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结合金华市实际,提出如下防治对策:

(1)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

全面贯彻落实浙江省《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工作分工方案》,进一步明确水利、气象、交通、建设等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加强部门间的沟通联系和信息共享,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的地质灾害防治共同责任体系;金华市政府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通过签订防灾责任书等形式,健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市、县、乡、村四级责任制,建立地质灾害防治考核指标体系,确保防治责任和措施落到实处。

(2)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开展各县(市、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进一步查明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发育规律、形成条件、诱发因素、稳定状态及危害程度,划定地质灾害重点巡查区,进行易发程度区划和风险评价,编制地质灾害隐患分布与易发区图、重点村庄防灾避险方案。进一步健全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工作制度。每年主汛期前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学校、集镇、村庄等人口集聚区,以及交通线路、重要基础设施、低丘缓坡开发项目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等进行现场排查。加强重点时段地质灾害隐患和重点巡查区的巡查,对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及时组织编制防灾预案,落实防灾责任。

(3)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领导,健全以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群测群防的技术含量,地质灾害隐患要全部纳入群测群防体系。加强群测群防员专业技能培训,使其能做到“知道灾害隐患及危害、知道应急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知道险情上报途径、知道监测要求”的“四应知”和“会设立监测点、会简易监测方法、会记录分析判断监测数据、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四应会”,不断增强基层的识灾报灾、监测预警和临灾避险能力。

(4)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力度

按照《金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15)》部署,积极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和避让搬迁。积极筹措落实治理资金,优先保障避让搬迁用地指标,将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与下山脱贫、农村住房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确保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积极开展勘查治理工程,严格执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招投标制度,规范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环节,提高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

(5)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

组织防灾责任人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行政管理业务培训,提高从事地质灾害防治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广泛开展面向普通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地质灾害识灾、防灾、灾情报告和避险自救能力,努力营造全民防灾的新局面。

4 结语

金华市地貌类型较复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均有发育,造成了较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仍威胁上万人的生命和数亿元的财产安全。近年来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防灾形势依然严峻,今后仍需通过健全完善责任体系、加强调查评价、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加大综合防治力度、强化防治知识宣传培训等工作,以达到防灾减灾的预期效果,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References)

[1]吴建中. 中国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区划方法与实践[J].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2):84-87.

Wu J Z.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land subsidence disaster regionalization[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2011,32(2):84-87.

[2]李兴武. 关于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思考[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8,19(3):11-14.

Li X W. The ponder about prevention and cure measure of geological disaster in China[J].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Preservation,2008,19(3):11-14.

[3]苑韶峰,施伟伟,孙乐. 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演化研究[J].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2):25-29.

Yuan S F, Shi W W, Sun L. The regional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evolvement[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2011,32(2):25-29.

[4]唐小明,游省易,尚岳全. 浙江省玄武岩台地地貌及地质灾害[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36(2):231-236.

Tang X M, You S Y, Shang Y Q. Geomorphic features of basalt platform and geological disaster in Zhejiang province[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Edition),2009,36(2):231-236.

[5]王洲平. 浙江省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措施[J]. 灾害学,2001,16(4):63-66.

Wang Z P. Current situa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in Zhejiang Province[J]. 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2001,16(4):63-66.

[6]唐增才,袁强. 浙江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和分布特征[J]. 灾害学,2007,22(1):94-97.

Tang Z C, Yuan Q. Types and distribution of geologic disasters in Zhejiang province[J]. 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2007,22(1):94-97.

[7]王深法,王援高,胡珍珍. 浙江省山地滑坡现状及其成因[J]. 山地学报,2000,18(4):373-376.

Wang S F, Wang Y G, Hu Z Z. Actuality of hill sliding and its cause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 of Zhejiang province[J].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2000,18(4):373-376.

[8]岳丽霞,余淑姣,唐小明. 浙江省泥石流发育特征[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0,21(3):52-56.

Yue L X, Yu S J, Tang X M. Characteristics of debris flows in Zhejiang province[J]. 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2010,21(3):52-56.

[9]余丰华,麻土华,张义顺,等. 浙江省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应用研究[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6,17(1):36-39.

Yu F H, Ma T H, Zhang Y S, et al. Application and study on abrupt geological hazards for early-warning and predic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J]. 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2006,17(1):36-39.

猜你喜欢
群测群防金华市防灾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金华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北京市崩塌灾害发生特点及管理模式初探
把报道做“正”,把新闻做“亮”,把传播做“热”——金报集团金华市2018两会报道回望
地震群测群防分类标准与管理机制研究
金华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群测群防培训班禹州局举办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