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
【摘要】陶行知教育理论被广泛的应用于各学科教育教学中,作为音乐教师,他的理论也将指导我的音乐教学。因为陶先生的教育理论植根于爱。素质教育下的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更应该是爱的教育。在音乐课堂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爱、感受爱和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来表达爱。在音乐实践过程中提升情感高度,提高探究、创编、合作等综合素质。
【关键词】爱的教育;体验;感受;表达
陶行知教育理论被广泛的应用于各学科教育教学中,作为音乐教师,他的理论也将指导我的音乐教学。因为陶先生的教育理论植根于爱。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爱”是人间最美的情感,爱可以让沙土凝聚成塔,可以让一切困难显的微不足道,爱能使伟大的灵魂变得更伟大(德·席勒),它存在于我们人类精神文明世界中的每一个角落里。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鲁迅先生也教导我们:教育植根于爱。我们的教育是为了育人,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更不能忽略人的情感,爱的教育。它应渗透在各个学科中。而音乐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人们诉诸情感,给予爱,表达爱的最好形式之一,因此,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下的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更是爱的教育。
可以说,我们的教材中,每一课的内容都包含着不同的爱,都是用爱来编写主题,包含了国爱家乡、爱自然、爱生活、爱长辈、爱朋友、爱自己等。一个和谐的社会,爱是一股“互动”的热流,因此,我们的教育要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去感受被爱的感觉,懂得被爱的幸福,同时,更要学会去爱,明白爱是不求回报的给予和付出。
1在音乐课堂中我们要善于寻找爱
我们的音乐课堂是一个互联网,随处轻轻点击你就可以找到“爱”的痕迹。以三年级音乐新教材(第五册)为例,《童年》一课中包含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对亲情的感动和体味;《好伙伴》一课涵盖了朋友之间团结、牵挂和相互帮助、相互谅解的“友爱”;《妈妈的歌》一课以及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则表达了妈妈和孩子之间甜蜜的“爱”和付出……我们在教学知识、技能的同时,要善于发现和寻找歌曲、乐曲背后的所要表达的一种情感。
音乐课堂上,随时都是教育的时机,哪怕课堂中一段小小插曲,教师也可以好好利用。记得一次去听一堂五年级的课,在欣赏《百鸟朝凤》时,一位学生站起来问:“老师,哪有那么多种鸟啊?怎么我们见到的除了麻雀就是鹌鹑,很少看见其它品种啊?”显然,这个问题已经偏离了上课的“轨道”。上课的老师和听课的老师都一时楞了一下,还没待反映过来,其他同学已经七嘴八舌的开始议论开了:
“咳,不就是因为环境污染问题嘛!我从电视里看到,有一些鸟几乎都绝迹了呢!估计再过几年,你连麻雀都要到博物馆里看标本了。”
“你也不看看田里和南北湖山上,经常有些缺德的人为了个人利益,无视政府法规,偷偷张网捕鸟呢!”
“对呀,更可恶的是还有人专门高价买野味来吃,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去捕鸟,高价利诱呀。”……
看着学生一个个义愤填膺的样子,老师顺势利导:
“的确,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美丽礼物,包括一切的阳光、植物和生物。而一些人却利用它的慷慨为所欲为,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我们设想,当美丽的地球变的荒芜,人类面临生存的危机,再也没有鸟的歌声时,那该有多么可怕?
自然给予我们爱,我们也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接下来,请你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的美好境界和快乐心情。听一听作者只怎样来表达情感的。”
只字片语,点出了大自然的慷慨付出,让学生知道它无私的“爱”也需要我们的善待。我们的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我们的音乐教育不是单纯的培养歌唱家、演奏家或舞蹈家,我们要的不是机械的知识、技能的灌输过程,而是有着完整个性和感情的人。“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做的只是让学生找寻出人性中原有的“善”和“爱”。
2在音乐课堂中让我们感受爱的教育
我们总会用“身在福中不知福”这句话来形容那些只会怨天尤人,却不善于发现和身边美好事物和感情的人。事实上,我们只要用心去感受,去聆听,就会发现,我们时时刻刻都被爱所包容和包围着。大自然用爱赋予我们生存的空间;社会用爱创造和谐的未来;人与人用爱创造生命的延续……
曾经听过一位老师上的《神奇的手》,她通过让学生来认识我们的手,学唱歌曲《巧巧手》来夸夸我们的手,再通过欣赏《雀之灵》片段和学生的讨论和创造活动,来想想我们的手还可以做些什么。课堂的高潮是欣赏和介绍歌曲《感恩的心》,并让学生一起随歌曲轻哼并模仿歌曲中的手语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学生切实地感受到了爱的呼唤,心灵的震撼,许多学生顾不上众多听课老师在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在随后的小结活动中,学生都明确的表示“要用我们的爱和双手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虽然只有短短40分钟,但这种对爱深刻的感受和体验相信让人铭记和感动。
通过感受,我们才能了解爱的无私和被爱的幸福;通过感受,我们才能更好地去体会“爱”的意义和真谛,才能为爱社会、爱他人作好思想和情感的铺垫。而借助于音乐更容易帮助人达到情感上的一种共鸣与升华,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教育学生联系实际去感受爱。
3在音乐课堂上勇敢的表达你的爱
人与人的沟通需要语言或行为的表达。鼓励学生学会表达内心的感受,表达的爱。
3.1说出来。表达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大胆地说出来。在新教材人教版第六册第七课《老师的歌》一课中,根据课或要求,我让学生写写给某某老师的心理话。许多同学都把平时不敢对老师说的话写了出来,给老师看,这也是一种说的表达方式。“老师,您嗓子哑了,上课可以轻一点,我们会认真听的!”“老师,您笑的时候最美丽!所以你要多笑,少发脾气哦!”……学生对老师的缕缕真挚情感尽在其中。有首歌曲是这样唱的:爱要勇敢说出口。的确,许多时候将爱勇敢说出来,可以大大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促进人际关系更和谐的发展。
3.2唱(奏)出来。当感情升华到更高的一个阶段,我们往往感叹语言的贫乏不足以表述我们的想要表达的内心的情感。这时,借助音乐的形式来表达,是最好的方式。我们通过演唱、演奏的方法,来淋漓尽致地宣泄内心的情感,让人类爱的表达声情并茂。不同的人
3.3表现出来。这里说的“表现”指的是两方面的内容:一、在音乐课堂上,以综合的音乐形式来创编和表现。如创编音乐情景剧、歌舞、器乐演奏(伴奏)等形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我们通过这种课堂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音乐的实践过程中,聆听爱,感悟爱,表现爱;二、在音乐课堂40分钟以外的时间内去播撒爱的种子。音乐的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课堂的有效教育,让孩子懂得我们在享有他人关爱的同时,也要付出自己的爱,以行动去理解、关爱他人,关爱世界,人类才会生生不息。
当然,任何教育我们都要注意开展的方式与方法。音乐课堂中开展“爱”的教育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摒弃教条式的教育。从小,我们耳边总萦绕着“爱祖国”、“爱人民”等的口号,却没有从内心深处思考这种“爱”赖以存在的原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张学生去感受、去体验。例如通过欣赏和学习传统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通过一些反映生活的音乐作品的实践与创作,来感受生活、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树立“快乐学习”以及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
(2)不要把音乐课变成思想道德教育课,忽略音乐的本位。许多时候,我们由于太注重对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的理解和体会,而将音乐课变成了单纯的说教课、思想道德的教育课。音乐课是以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织体的变化来诉诸情感的艺术形式,因此,音乐课的教学不能偏离音乐的这些本质,即音乐性。教师应该创设丰富、活泼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的实践活动来感受音乐作品的内涵,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挖掘,去感受。
爱是教育的生命。让陶行知教育思想根置于我们的音乐课堂吧!请永远记住一句让我感受颇深的教育名言: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