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
【摘 要】中间业务是金融机构发展的潮流,是国内同业改善收益结构、实现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重要途径,更是金融同业和外资银行激烈竞争的焦点。目前农信社中间业务发展在品种、规模、水平、层次和利润空间等方面都较其他商业银行滞后,加快中间业务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信社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这一现状,并以锦州市太和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例,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对策
1.中间业务概述
1.1中间业务的定义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财,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项传统业务中,银行是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参与;而中间业务则不同,银行不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扮演的只是中介或代理的角色,通常实行有偿服务。
中间业务又称表外业务,目前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本、外币结算、银行卡、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票据担保、贷款承诺、衍生金融工具、代理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在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得相当成熟。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均在40%左右,而我国目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一般占其资产总额的15%以上。
1.2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却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2002年13家商业银行的平均增速达到31.23%。从2008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7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可以看到,2006年全年16家商业银行境内业务净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52.8%,其中四大商业银行增长50.7%,其它商业银行增长66.1%。此外,据统计,2006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境内中间业务收入总计7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8%,增幅较大。其中,人民币701.9亿元,占92.2%。外币折合人民币59.1亿元,占7.8%。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各类中间业务收入中,存在较高风险的担保、承诺和交易类业务收入为63.6亿元,占8.3%。低风险的支付结算、银行卜和代理等业务收入为697.4亿元,占91.7%。托管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最多,增长1.9倍,其中代理基金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4.4倍。融资顾问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71.3%,银行卡业务收入增长32.3%,代理业务收入增长31.8%。2006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为4349.1亿元,中间业务收入与净利息收入的比率为1:5.7,与上年同期(1:5.8)相比略有提高。近几年来,我国中间业务一直稳定增长,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村信用社如何发展中间业务
2.1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
据调查, 信用社的中间业务发展迟缓,一来因受大环境特别是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而变得更加胆战心惊,谨小慎微。二来因受银行业监管部门的严格约束而不敢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三来因受自身硬件因素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制约,而望洋兴叹。
在宣传攻势上软弱无力,甚至有些人把错误的理念和信息传递给客户。参差不齐的认识,使信用社中间业务内部运行环境较差,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造成在公众的意识中,一提到信用社就是“存贷汇”老传统,“长衫子队伍”、“土八路”的老印象,降低了信用社开办中间业务的积极性,使得中间业务未能摆脱面窄量小的局面,在社会上难以形成广泛的轰动效应;客户对已开办的和将开办的中间业务认知度不高,使得中间业务的推广受阻;新的中间业务不能有效拓展,与原有的业务形成断层,致使中间业务的发展迟缓。
信用社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了三轮大的改革变化。建社不久归农业银行代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与农业银行脱钩后划归央行直管。第三轮信用社体制改革实施前,多级法人体制和松散型管理严重影响了各项业务的持续发展,形成了虽然外表庞大,在地域管理上却是各不相干,跨地市社际往来必须通过人民银行清算系统,很难满足客户提出的办理跨区域业务便捷化的要求。
2.2农信社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农村信用社开展中间业务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中间业务收入市场份额小、收益低,对利润的贡献率不高。
二是产品功能单一,品牌优势不明显,市场竞争力不强,未形成服务价值高、市场影响力大的特色产品,目前基本限于结算业务、保险代理及一些代收代付业务。
三是目前开办的中间业务基本上都是传统业务的延伸,主要依赖于网点和人员优势,业务品种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业务,科技含量不高,发展后劲不足。如电子银行、网上银行、咨询理财等知识密集型、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几乎为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
四是部分从业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业务技能落后、创新意识淡薄、开拓能力不强,业务全面、理财知识强的中间业务复合型人才缺少。
五是中间业务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营销,存在系统指挥协调力度不够,组织效率低、信息传递慢、市场反应迟钝、资源浪费等问题。
六是考核机制欠完善。农信社没有专门的中间业务拓展部门,其业务管理大多挂靠在客户部门,且考核比重不大,经营活力较小。
3.加快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与建议
3.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要充分认识到加快中间业务拓展是经济社会对农信社服务功能提出的新要求,是竞争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经营效益、增强盈利能力有效举措。因此,要将发展中间业务作为与存款、贷款业务并列的支柱业务,与存贷业务同等重视、同时部署、同步落实、同一考核,促进中间业务快速发展。
3.2加大投入,科技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信社中间业务发展动力不足,缘于科技发展滞后。对此要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集中力量搞好业务网络和银行卡的开发力度,进一步搭建中间业务发展的业务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增加服务功能,提高科技含量,促进中间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
3.3内部强管,防范风险
加强管理,落实制度,严守纪律,实施监督是促进和保障中间业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由于农信社中间业务尚处于不断发展阶段,规章制度还在建立和完善之中,因此,应特别注重对中间业务的规范化管理。要建立和完善中间业务的运作方案,真正把中间业务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做到有章可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纠,合法经营。要建立一整套中间业务运作的管理制度,如业务发展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管理制度、业务考核制度等。要加强对中间业务的领导和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中间业务进行部署、分析、研究、检查、考评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加大稽核监督力度,适时对中间业务进行常规检查、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把监督机制贯穿到中间业务的始终,从而确保中间业务的合规性、合法性、安全性、效益性。要结合实际,经常对中间业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反腐倡廉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进而增强政策观念、法纪观念和廉政观念,使之经得起市场经济的考验,防范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每一位信用社员工都应清醒地认识到积极开展中间业务是信用社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在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的新的有效途径,因此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树立信心,实施中间业务战略拓展工程,促进信用社更快更好的发展。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