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小城镇的发展与建设

2013-12-10 03:40曹亚乔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11期
关键词:清洁生产循环经济

曹亚乔

【摘 要】对生态小城镇的概念、发展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小城镇发展的驱动力和城镇所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生态小城镇;清洁生产;循环经济

1.生态城镇的概念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是一种趋向尽可能降低对于能源、水或是食物等必需品的需求量,也尽可能降低废热、二氧化碳、甲烷与废水的排放的城市。生态城市概念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

2.生态小城镇发展的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中型城市的人口、环境、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发展生态小城镇是一个新的突破口,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2.1发展生态型小城镇减小了大中型城市发展的压力,可逐步改善大中型城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音污染;城市的基础设施落后、地面沉降、水资源短缺、能源紧张以及城市的风景旅游资源被污染、名城特色被破坏等问题。

2.2小城镇空间相对较小,解决了大中型城市发展过于庞大的问题,避免了大城市人口膨胀、住宅短缺、土地紧张、交通拥挤、机动车过度发展引起的空气和噪声污染。也减少了人们前往工作场所所投入的时间成本。

2.3小城镇相对于大中型城市对于能源、水或是食物等必需品的需求量低、而且周边农村也可就近提供,避免过度的消费带来的浪费。

2.4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而且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就近的小城市发展,解决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如:当下人们比较关心的留守儿童、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2.5小城镇人口相当一部分是具有相同文化背景和方言,在经济建设、本地特色建设、环境建设方面容易取得一致。

2.6小城镇周边通常多是乡村和自然山水景观,合理的建设生态型小城镇不会有大城市的“热岛效应”,避免大型城市绿化需占用额外的土地,可建成天然的“田园城市”

3.生态城镇发展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3.1防止“伪城镇(市)化”

在人口集聚的过程中要防止村镇空心化,防止简单地把农村户口转化为城镇(市)户口,防止单纯为卖地而搞所谓“土地城镇(市)化”。即不能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实现城镇(市)化和所谓“快发展、大发展”,坚决杜绝以“土地财政”驱动的“伪城镇(市)化”。

3.2环境保护工作

随着经济发展,产业集聚,小城镇的环境保护工作也成为城镇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想真正发展生态城镇,就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合理利用资源,乡镇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发展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一个废弃物可循环再利用的产业链条。严格审批工业项目,杜绝污染严重的项目上马。在农业方面应大力发展节能、节水、节地的生态农业、有机农业。

3.3小城镇个体规划

对于每一个小城镇,都不能盲目建设,不能照搬大城市发展模式,应按城镇原有的脉落,水系和林带合理配置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避免大拆大搬。还应认清自身的类型。如工矿型、商贸型、农加型、旅文型、交运型、综合型[1],跟据不同特点进行规划。

3.4小城镇的整体规划

中国现有的小城镇绝大多数都是历史上自发形成的,虽然具有某种自然的合理性,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平衡性。小城镇的整体规划城,应跟据整个区域的特点,划分出重点开发城镇、限制开发城镇。还应跟据这个区域主要大中型城市的特点,形成几个卫星城镇,即为大中型城市服务,也缓解了大中型城市压力。整个区域即要形成一个系统,又要避免重复性建设。归根结底就是要有一盘棋和整体化的思想。

3.5保护人文、自然历史景观环境

每个城镇的发展都会有每一阶段不同的风貌,反映不同时代的历史建筑应较好保护,使城镇有其独特的特色。避免城镇建设雷同化、一般化。

3.6保护生物物种

城镇化的建设必然会影响生物的活动,应较好保护生物生活的大树、林带、野地和水体(池塘、溪流)和这些动物赖以生存的本地植被。减少小城镇绿化建设中使用外来观赏植物、人工草坪、以及管理中施肥、喷药对生物的生存条件的破坏。

参考文献:

[1]曹建洲。辽东山区生态小城镇动力模式与发展战略.

猜你喜欢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
基于多手段教学的《清洁生产》教改研究与实践
浅析山东地区煤炭清洁生产和高效利用
油田企业清洁生产初探
构建循环经济下会计核算体系的路径探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我国电子垃圾资源化问题研究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
“清洁生产”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