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立新 ,吴金全 ,徐 鑫 ,林玉标
(1.北京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2滁州学院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安徽 滁州239000;3滁州四中,安徽 滁州 239000;4安徽省明光市教育局,安徽 明光 239400)
“校外地理课程资源”是相对校内地理课程资源而言,泛指家庭、社会、自然蕴藏着的各种地理课程资源.它对校内地理课程资源起到一种辅助作用,是校内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补充和深化.校外地理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大众传媒、青少年集体活动场所、学校周围的社区机构和学校附近的自然课程资源等.根据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的内容和性质,可将其分为四类,分别是大众传媒,青少年集体活动场所,学校周围的社区机构和学校附近的自然课程资源.[1]
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琅琊山为江淮丘陵地带,最高峰为321m,地表覆盖着大片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森林,覆盖率达90%.琅琊山风景区面积115km2,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AAAA旅游区和国家重点森林公园.景区内具有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古树名木遍布景区古建筑群周围,琅琊山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苍劲挺拔,让泉、濯缨泉等山泉散布林间.山中有全国著名的四大名亭之首“醉翁亭”、有1200余年历史的琅瑯寺等一批人文景观.琅琊山与市区相依,城山相接,山在城中,城在山中.[2]因此,琅琊山拥有得天独厚的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条件,适合中学开展系列相关活动.
野外考察、实践活动是地理教学的核心之一.通过到大自然中考察地理事物和现象,能更好地理解、掌握书本上讲授的地理知识,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践能力.
(1)通过开展设计琅琊山的考察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琅瑯山、了解滁州市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现状.
(2)通过开展设计琅瑯山的考察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琅瑯山的地形、地貌、植被、土壤、泉、洞、水系、湖泊等自然要素的情况.
(3)通过设计琅瑯山考察的活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根据问题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4)通过学习,学生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增强学生知滁州,爱家乡的情感,树立建设美好安徽的责任感.
(5)通过学习,学生了解野外GPS的使用及定点的功能,了解地形图与GPS两者结合.
(6)通过学习能使学生在野外学会利用自然物判定方向.
上午 7:30—下午 4:30
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的教师2名、滁州四中地理教师4名、滁州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大四学生(实习教师)7名;滁州市第四中学高二3班62人、高二6班61人
(1)GPS手持仪器的充电和检查;
(2)1:10000的琅瑯山等高线地形图,如图1;
图1 1:10000琅瑯山等高线地形图
(3)手持式风速风向仪、海拔仪、罗盘、地质锤、照相机、摄像机、电喇叭;
(4)考察线路:滁州学院南校区大门口——黑洼水库——后山——深秀湖——南天门——雪鸿洞——琅瑯寺——欧阳修纪念馆——醉翁亭(酿泉)——琅瑯山北门(结束);
(5)食品、矿泉水、常用药品;
(6)分组:每10人左右为一小组;
(7)室内过程:利用网络途径查询以下信息:琅瑯山主要旅游景点、饭店,了解它们的特点;琅瑯山的气候、植被(特有植物)、土壤特点,名泉,名洞.
A处.集合点,重点介绍当天活动安排,强调纪律、安全、注意观察和记录;
B处.湖泊—黑洼水库,在图中找出汇水区域并与实地对照,观察水文特征;思考如何利用地形建设水库;
C处.取土壤剖面,了解土壤的基本分层、类型、颜色;了解植被的类型、特有种琅瑯榆、醉翁榆,并采集二种树的标本;
D处.观察C-E:山坡、山顶、鞍部、山脊、山谷、分水线(岭)、陡崖、褶皱;
E处.南天门:海拔、风向、风速,岩石类型及特点,露地方采集标本;午餐、休息;
F处.琅瑯寺:佛教及宗教旅游相关内容、雪鸿洞形成;
G处.醉翁亭:旅游业相关内容,游客、旅游资源(欧阳修、醉翁亭)、旅游与环境、旅游交通;思考景区内交通与外面交通的差别及原因.
H处.集合、总结、结束.
(1)用Arcgis软件把GPS中的数据输入琅瑯山的电子地图中,并作简单分析;(2)对采集的样本、照片进行归档保存;(3)对本次考察进行总结,以小组为单位书写总结报告;2.7 交流、评比.
滁州四中是滁州学院的教育实习基地,两校有着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琅琊山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高校教师野外考察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亦使高师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此项活动对滁州市中学地理校外课程资源利用有示范作用,对滁州市中学地理教学改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比较此前滁州市个别中学曾开展的单一实践活动,如城市交通调查、城市污水排放情况考察等等,此次实践活动内容全面,既有自然地理,也有人文地理;涉及面广,内容全面.此外,增加部分书本以外实用内容,如野外如何辨别方向、遇到山洪等突发情况如何避险.
此次实践活动充分考虑当前高中生的体力,步行全程约10km左右,线路上有人迹稀少、坡陡路滑的山间小径,也有人工修建易行的观光道路、有游人如织的旅游热点景点,如天下第一名亭“醉翁亭”.行程中最高海拔仅250m左右,现在中学生的体力完全能够承受.前半程是以较难行走的山间小径为主,后半程以平坦易行的公路和观光道为主,先难后易,学生的心理更容易接受.
此次实践活动中运用了除使用传统方法和工具,如地质锤、指南针外,还使用了手持GPS等现代科技产品,主要由实习老师操作示范和后期整理演示.如把野外记录的点从GPS中导入到电脑,主要操作步骤是:使用txt格式,转换成excel的格式,分三列,然后使用Arcgis自带的add XY,运用自动标注功能,再选择自己GPS中用的坐标系统,就可以投到已经准备好的矢量地图上.
此次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实践活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暴露了中学地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中学地理教师的野外实践动手能力较弱.由于平时中学教师主要精力集中在理论课中,滁州市中学地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状,鲜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参加野外实践活动,导致中学地理教师的此方面能力普遍较差.其次,中学地理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较低.此方面又是中学地理教师的一大弱项,目前中学教材中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内容较少,对学生、老师的要求也不高,高考中相关内容也较容易,一般不会操作地理信息技术相关软件,考试中也不影响太多得分,因此现在中学地理教师的地理信息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第三,时间有限,内容较多,学习效果不尽如意.由于时间只有一天,但是学习、考察的内容较多,学生在一天的时间里要了解、掌握如此多的自然、人文知识,还是有较大的难度.加上学生数量较多,在野外学生好奇心较强,听课时分心较严重,影响了一定教学的效果.
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充分挖掘校外地理课程资源,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地理实践能力.[3,4]高校作为中学校外课程资源的一类,应充分发挥其在实习器材、设备、师资等软硬件方面的优势,支持、帮助中学完善地理实践活动,提高中学地理教师地理实践活动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可以让学生在滁州市参观考察“大滁城”建设、观察城市交通、调查环境变化情况、滁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等等,了解当地人口发展、资源开发、环境质量、经济发展等基本情况.
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中学地理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政策上给予倾斜和支持,财政上增加投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定期不定期对地理教师培训、交流,鼓励、督促教师进行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的实践活动.
通过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自然和生活,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能使学生有效地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信息,拓宽眼界,增长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次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了滁州当地的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结合、自然与人文结合、传统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进一步推动了滁州市中学地理教学改革.
〔1〕黄成林.地理教学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188-189.
〔2〕滁州市政府.走进滁州[DB/OL].(2008-06-28)[2012-06-26].http://www.chuzhou.gov.cn/col/col2/index.html.
〔3〕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学科教育,2002(2):3.
〔4〕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01(9):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