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存主义,不即不离。
我们的生存状态,若即若离。
我们共同的追求,相聚大理。
在《温暖》里,许巍深情地唱着:
我坐在我的房间
翻看着你的相片
又让我想到了大理
阳光总那么灿烂
天空是如此湛蓝
永远翠绿的苍山
我爱蓝色的洱海
散落着点点白帆
心随风缓慢的跳动
在金色夕阳下面
绿色的仙草丛里
你的笑容多温暖……
大理方式即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
苍山洱海环抱之间,川坝上阡陌纵横,村落如群星散布,一片恬静的山水田园。这里湖面万顷,波光粼粼,背靠苍山,薄雾蔼蔼,风花雪月的空气中弥漫着理想主义味道。
生于斯,是本地人的幸福,隐于此,是外乡人的愿望。无论缘何至此,一入大理,世人便归于平和、宽容、自然、轻松。不即不离之中若即若离,这是大理独有的生活空间。
导演张扬说:“家在大理,看苍山的lure,看洱海的波光粼粼,这些东西,带给我无数的震撼。试着让心灵出走,享受别样生活。”
遇到另一种生活。
《围城》这样比喻人生: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但是大理古城不同: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却不大想出去。大理春秋两季相连,有一个风季,气候湿润宜人,尤其以苍山洱海之间为最好。“四时之气,常为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苍山就阳刚之气巍峨耸立,洱海得阴柔之姿湖光潋滟,古蜮宝地处在高山和湖泊阴阳交泰的中心点上。这片土地孕育了无数的山涧、溪流、涌泉。综合看起来,我实在找不出有什么地方比大理更适合人类居住了。
爱上大理的人都说,大理是一种无语,可以实现爱情、事业、生活的梦想;大理更是一种状态,他那不紧不慢的节奏,用一种接近隐归的生活态度,却能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现世的幸福,能有心怀大世界的作为。
享受生活的艺术家移民隐居大理,来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停下脚步,热爱大自然的动植物学家,都市白领们逃离北上广、再造桃花源。小客栈藏龙卧虎,你无须知晓来龙去脉,他们不仅居住在这里,也把最真实的灵魂放在这里。他们区别于一般的游客,成为了新的大理人,他们定期不定期地迁徙到此,多数时候和自然界的候鸟一样,定期到大理过冬。也有的不拘季节,来就来了,走就走了。也有一些在此长住,归隐于这座平民的古城。在大理,他们不会有异乡做客的感觉。“小隐隐于野”,那是脱离精彩的生活舞台,“大隐隐于市”,其实摆脱不了都市的喧嚣纷扰,有点儿做作。最为理想的,莫过于“中隐”。古城里你可以叶落归根,退休养老,也可以老有所为,退而不休。你可以远离尘嚣,修身养性地追求宁静,也可以时而隐隐,隐而复出。
除了那些搞艺术的,还有其他类型的许多人,开店做买卖的,安家置业的,浪迹天涯的,不管缘何至此,进入古城后,人人都归于恬静、从容。在大理,没有人会刻意去注意你,也没有人会完全漠视你的存在,所有人相安共处,自然和谐。
住久了,你觉得自己贴近真理的脱俗,隐约得了道,有“来源于生活,但是又超越于生活之上”的心灵顿悟。候鸟以birds-eye-vlew的视角看芸芸众生,用native的眼光看走马观花过大理的游客,同时,以超然的姿态看本地人。
人民路——它就是江湖
你在这里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会再遇到。
雨绵绵地下过古城,人民路有我的好心情。
此前,中国导演张扬在大理取材拍摄了《生活在别处》,讲述一群长期生活在大理的艺术家、学者、流浪歌手们的故事。其实在这座小城里从来不缺少故事。平平凡凡的背包客有很多奇遇故事,一家不起眼的小店有让你感动的故事,一只猫也有自己的故事……或许这里只缺少发现故事的心。
大理人民路,以前还没有隔壁的洋人街或者红龙井出名:没有比洋人街酒吧更出名的酒吧,崎岖的石板路不像红龙井有小桥流水吸引人。但在这几年来却随着不断到来的"异居客"小有名气,渐渐成为古城中很有味道的地方,石板的街道,两侧是石木结构的一楼一底的房屋,单纯、古朴。一色的青灰瓦屋面参差错落,向东连绵。街道不很宽阔,但却与房屋的高低有着极佳的比例。这一条老街,老瓦房最多,排列着老大理人开的餐馆、店铺,老街道的历史风貌还依稀可辨。
更重要的是每到下午,人民路边随意贩卖的地摊比比皆是:来自尼泊尔的手织钱包;流浪歌手DIY明信片;文艺诗人的逍遥诗词;漂亮的泰国首饰珠宝;甚至从美国带回来的书籍唱片……长不过百米的街道两旁,稀稀拉拉的十几个摊点集中了好几个国家的“珍藏品”。这些摆摊的人除了是背包客或者短暂定居的年轻人,还有藏龙卧虎的体验生活的艺术家,他们赚到晚上泡吧的酒钱,就立马收摊。
人民路的酒吧,从来没有张扬的广告,喧哗的酒令与大笑,他的安静是客人们与酒吧之间的某种默契——酒吧里从长住大理的那些著名民谣歌手们,附近客栈的老板们,到白天在人民路上段烤羊肉串的新疆大叔,或者座位上的某位会吉他或笛子的客人,兴致来了都可上台即兴表演。这里自由而自律的分子在空气中散发。
我们都是大理人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有云:佛书,佳客,山水游,人生三乐。在大理,三乐皆可轻易实现。苍山十九峰是绿色的肺叶,宁静洱海宛如温暖的子宫,遁着理学大儒李元阳,弃官状元杨升庵,诗僧担当以及虚云大和尚的足迹,一拨又一拨新移民定居或浮游于禅意大理,过着“佳思忽来,书可下酒;豪情一往,云可赠人”的神仙生活,或是种瓜锄豆,煮茶酿酒的家常小日子。
在大理古城这样的地方生活是很多人的梦想。一个依山傍水的小镇,两个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纯净的空气、明艳的阳光、通透的月光、天然的水质,一个不大的院子,安安静静,可以养花种草,酿酒腌菜,困了就睡,闲了就喝茶读书,还要养一条乖乖的大狗。每天都去逛菜市场,亲手做菜,研究不同的菜式……每一天,在喜欢的地方,重复做着喜欢的事情。
选择“大理方式”的人们都有很明确的美学追求。画家们将自己的居所置于田野之中、花海之间;很多人自己设计了藏书室、电影放映厅;客栈里有可以举行画展、发布会甚至演唱会的“公共空间”;有些有意思的客栈老板们,捡回家一个巨大的树根,修剪打磨之后,是个古朴大气的茶桌。
当代著名艺术家叶永青,这位本就出身在大理的白族人,在周游世界过后重新把家定居在大理。而居美术馆的主人台湾知名画家韩湘宁,上海自由艺术家沈见华2009年第一次来到大理,对大理一见钟情,青庐的赵青,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家奚志农,舞蹈艺术家杨丽萍,都选择把大理当成自己的定居地。还有来自美国的攀岩爱好者因发现大理攀岩的独特魅力而定居于此,来自法国的足球教练在大理幼儿园当起教师,酒吧的老板、充满活力的香港年轻人、流浪的诗人勇哥,都选择了大理。
人民路卖首饰的背包客奥地利夫妇,几年前就来到大理,当时他们是希望靠卖自己的首饰攒路费环游世界,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留在了大理,到今天他们还在卖自己的首饰,继续旅行的时间就是个未知数了。
南京的一个哥们儿,他的微博名字叫“洱海边的浪人”,大理人称他“浪人”。2011年,他打南京而来,在苍山下洱海边寻寻觅觅,原本只是找一个院子自住,可后来建了一家客栈...
浪人在大理的经历不稀奇,太多人到大理后不想走,便留下长住一段。住了一段不过瘾,开始找院子。找到最后,要么买了房子,要么租地盖了客栈,最后举家迁来,一副老死在大理的架势。
吴晓蕾曾是《华夏地理》的图片总监,爱摄影爱旅行。三年前,辞职从北京搬来大理,在大理生下儿子,取名子曰,照顾孩子的同时,开了一家”子曰照相馆”,一边背着孩子四处行走,一边做独立摄影师。如今,照相馆开馆近一年,每次拍摄都需要预约档期。她本意是想专为独自去大理旅行的女子拍照,却发现很多领着孩子的母亲找到她。吴晓蕾不愿意忙得没有时间陪子曰,于是定下计划:每月至多接10单,其中拍摄孩子的不超过3单。“全职妈妈是辛苦的,24小时全年无休。从某种角度上,拍照对于我来说,反而是一种休息。”她希望用自己的影像真正映射出那句话:“每个人最终都要回归到自己的内心,直面自己的孤独和寂静,因为所有的平安和喜悦都来自那个内心深处的自己。”
谭黎明,原经济观察报深度报道记者,2011年开始“移民”大理,在洱海边龙龛码头做了一个叫自在的院子。
“如果一定要说原因,那么我想大家心中都有一个自由自在过日子的梦想,我们只不过是把这个梦想努力地去实现了而已。此外就是,我们都喜欢旅游,不喜欢一成不变地过日子。2011年5月,还完房贷,带着11个月大的孩子去的大理。此前因为老婆怀孕和带小孩,一直没机会出去玩。这一次去,首先是玩,其次也是想看看有没有机会搞客栈。2004年的时候第一次去大理、丽江,对大理印象就很好。第二次的时候,看到还有合适的地段,就把机票改签了,几天之内就签了合同,回来就辞工,抵押房产,然后我就过去大理搞装修什么的了。老婆在生完小孩之后就辞工了,目前我们在广州没工作,一般没什么事也不会回广州。”
抬头见山,锄花篱下。
他们的周围还有一群选择大理的媒体人,他们不看新闻,只关心身边的人。还有些人他们虽热爱家庭和父母,但生来不愿意为这些责任定位,曾经在世俗的习惯中消磨迎合,直到中年,也不用再为都市里的同类竞争而焦虑,才下决心开始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最终选择大理。
定居大理的外地人,对自己的事情多三缄其口。问及种种生活选择,他们的回答总是非常抽象。朋友说来大理是因为“找到了‘本我”,而什么是“本我”?他回答:“本我即自我,如同太阳即太阳,无法再作解”。都显示出“精神贵族”的默契。自嘲多源于自信,而沉默大概是对找到自我定位的坚定或者自豪。
那些幸福的声音
“大理是一个小纽约,而不是外形,而是气氛,国际性的这种包容性。”
“气候,阳光,在大理呆的人比较接地气儿。”
“这个地方的美好几乎是唯一的。”
生活在大理的香港男孩家濠说:“走在街上,怎么到处是朋友啊。”
“来了以后才知道,生活特别可贵,你能选择一个比自己现状更好的生活状态。”
“飞行的,放松的,离开社会体制、家庭、自由的一个状态。”
叶永清说:“大理一直是我们创作的温床,有一个适合艺术家生长的氛围和气息。”
坏猴子的老板SCOTT和KARL说:“感觉像磁铁在吸引创造力一样,大理是我们在中国找到的最适合创造力的地方。”
“你挣十年钱,到财政自由。财政自由了,身体才能自由。身体自由是精神自由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自己的行业里,该做的都做了,也做得足够多了,我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陈朗说,他决定缓慢交出手头的工作,定居大理,做个自由人。“‘这里和‘那里都是一样的。若说区别,就是一个不同人生阶段的选择,现在去云南的这批人,就是当年去北京的那批人”。
我们分批走遍大江南北,最后相聚在云南大理,曾经的南诏古国、文献名邦,金庸笔下的传奇小城、妙香佛国。
来大理吧,不要和任何一个古城比,每个地方都是一张独特的脸,苍山怀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它定能用兼容并包的气度,把你这个游者转变为居者。
爱上“大理”这种生活方式。
后记:
第一次见到大理,在2007年,大理的匆匆一瞥,留在印象里的只有城门和低低的云。第二次见大理,是3年后,夹杂在古城里的新兴建筑却不是突兀,在古城墙上站着左手苍山右手洱海,就这么看了一天。第三次去大理,是紧接着的2011年,在大理古城的酒吧街流连到半夜,和那帮赖着不走的朋友举着黑啤,庆祝着存在的每一天,生活在人民路下午开始的繁华和热闹里,叫我从此深深爱上大理。并且,念念不忘。
大理,有无数关于它的游记和图文,还有许多有故事的人在大理生活的书籍与影片,但是,还是要说,这是需要沉下心来静静地品味、深度体验才能够真正发现的地方,让内心沉淀下来,如此才得以真正明白大理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幸福。
希望你也拥有你独有的幸福。
迷子 2013 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