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盘县乌都河水电站二期工程方案优选

2013-12-09 09:34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沉沙池取水口明渠

刘 辛

(贵州新中水工程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1)

0 引言

乌都河为北盘江的一级支流。 已建的盘县乌都河水电站位于乌都河中下游盘县、普安县的界河河段上,是梯级开发的第八级,为引水式电站。 该电站利用天然水位差223 m,装机25 MW,发电引用流量13.7 m3/s,占多年平均流量(22.9 m3/s)的59.83%,水量利用系数为0.382。 已建乌都河水电站在实际运行中,工程弃水量偏大,电站年利用小时数较高,未能充分利用水能资源。 因此,项目业主决定对该工程进行扩容,拟建设乌都河水电站二期工程。

1 乌都河水电站工程概况

1.1 已建水电站概况

已建的盘县乌都河水电站工程总体包括:首部枢纽、无压引水系统、发电厂房及升压站。 首部枢纽由浆砌石重力坝、右岸冲沙底孔及取水口组成。 大坝位于普安县畔河村附近, 控制流域面积1 220 km2,多年平均流量22.9 m3/s,年径流量72 177 万m3。引水系统由明渠、无压引水隧洞、渡槽、沉沙池、前池、压力钢管组成。 发电厂房采用地面式,主、副厂房采用一字形布置。 电站装机容量为45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为9 490 万kW·h, 年利用小时数为2 109 h。

1.2 二期工程概况

乌都河水电站二期工程拟在已建电站枢纽基础上进行建设,其开发任务为发电。 在进行工程设计时,乌都河水电站二期工程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1)利用一期已建成大坝,二期不对大坝进行改造,在库首右岸非溢流坝段增设一取水口, 新建明渠、无压隧洞,引水至已建沉沙池、前池后,至已建厂房下游,在岸边建厂发电。 该方案需新建的主要枢纽建筑物有:取水口、沉沙池、暗渠、无压引水隧洞、渡槽、明渠、压力钢管和厂房。 (2)在一期已建成大坝下游再建一新坝。 该方案需新建的建筑物有:大坝、取水口、沉沙池、引水系统和厂房。

二期工程建成后,预计一、二期工程总装机容量为70MW。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1],本工程规模属小(1)型,工程等别为Ⅳ等,工程施工总工期为33 个月,工程总投资31 920 万元,静态总投资27 910 万元。

2 二期工程方案优选

2.1 利用原坝方案

在原坝至已建沉沙池间,选择3 条可行线路进行比较(如图1 所示)。

因已建电站从大坝至0#隧洞之间靠河道布置有明渠,二期工程原坝方案引水线路的布置只能在其右侧布置。 由图1 可见,选择的3 条引水线路1#、2#隧洞轴线布置相同,仅渡槽位置不同,从而形成了3 个比较方案。

图1 规划设计的3条可行性路线Fig.1 Three feasibility routes of planning design

路线一:渡槽位置选择在已建麻家冲渡槽下游约50 m 处,其优点在于渡槽跨度较短,地面高差仅16 m,施工方便;缺点是渡槽进、出口位置为崩塌堆积体,覆盖层较厚。 经现场踏勘,该处出露地层为石炭系下统摆佐群(C1b)厚层灰岩,两侧山体雄厚,中部为陡壁,下部为崩塌堆积体。 根据水力计算,1#隧洞出口高程为1 175.5 m, 正处于崩塌堆积体中、下部,厚度约30~40 m,成洞条件差,而此处地形、地质条件较好的位置已被已建工程利用。 同时,为减小渡槽跨度,需在渡槽后新建一明渠,长度为295.55 m。因底板高程与已建明渠大致相同,需在老渠道外侧采用高填方施工方案,加上基础为覆盖层,其施工难度较大。

路线二: 新建渡槽位于已建渡槽下游侧460 m处,跨度231 m,地面高度约50 m,渡槽两端与1#、2#隧洞相接处基岩裸露。 方案二的优点在于渡槽两端基岩裸露,隧洞成洞条件较好;缺点为渡槽地面高度较大,施工困难。 同时,经钻孔揭露,渡槽中部洼地处为粉土层,厚度大于40 m,基础处理困难。

路线三:渡槽位于丫口上寨子上游约400 m 处,渡槽上、下游为洼地,跨度168 m,地面高程约30 m。渡槽两端为崩塌堆积体,进口(1#隧洞出口)崩塌堆积体厚10~15 m,出口(2#隧洞进口)处厚约3~5 m,渡槽中部基础位置覆盖层厚约8 m, 下伏地层为石炭系摆佐组(C1b)的浅灰、灰色厚层块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岩层产状125°∠18°,斜至逆向坡,自然边坡稳定。

相对于路线一,路线三具有覆盖层较薄、无需新建明渠、工程量较小等优点。 相对于路线二,路线三具有渡槽规模较小,且基础较好,为厚层灰岩等优点。 同时,方案三引水线路最短。 在原坝方案中,从大坝至已建沉沙池之间的引水线路选择路线三。

经走线布置及水力计算,方案三大坝取水口底板高程为1 179.0 m,孔口尺寸(宽×高)为5 m×3 m。为充分利用此处的地形条件,将新建的沉沙池布置成定期冲洗式,并设置两个冲沙闸室,顺水流方案轴线长139.177 m,出口设拦污栅,后接暗渠进口控制段。 控制段底板高程为1 178.7 m,宽4.5 m,设计过流能力24.5 m3/s。 控制段经75.98 m 的暗渠后接1#隧洞进水口。 暗渠底宽3.5 m,边墙高3.5 m,设计水深2.92 m,底坡i=0.001(末端为1:5)。1#隧洞进水口闸门底槛及消力池底板高程1 177.125 m,设弧形工作闸门,孔口(宽×高)尺寸为3.5 m×5 m,消力池段长38.45 m,井筒顶部高程1 212 m,高于校核洪水位1 211.53 m(P=0.5%)。 1#隧洞采用城门洞型,长3 807.747 m,底宽3.5 m,直墙高3.3 m,顶拱半径为2.1 m,底坡i=0.001,设计水深2.92 m。 1#隧洞后接29 m 长的明渠段,并设置侧堰。 明渠断面尺寸(B×H)为3.5 m×3.674 m,底坡i=0.001;侧堰堰顶高程1 177.85 m,溢流堰宽18 m,最大下泄流量13.01 m3/s。明渠段后为丫口上渡槽,长168m,采用矩形断面,底宽3.5 m。 为满足堰上水头及安全超高,取边墙高度为3.75m,底坡i=1/600,槽内水深2.44 m。 2#隧洞长1 181.75 m,底坡为i=1/1000,结构尺寸与1#隧洞相同,后接明渠段至已建沉沙池进口。 明渠长10 m,底坡i=1/1000,底宽3.5 m,边墙高4.726 m,设计水深2.92 m。引水线路总长为5 283.981 m(不含半河沉沙池长度)。

2.2 新建大坝方案

2.2.1 地形、地质条件分析

新坝线河谷宽高比为6.2,是不对称“V”字形河谷。左岸为阶地,高出河床约10~20 m,自然坡度10°~30°,为一深厚覆盖层,厚度约40 m。 据钻孔揭露,顶部为冲洪积粉土,中部为崩塌堆积碎石,碎石成分主要是灰岩,下部为30m 左右厚初步固结粉土,状况稳定,但强度不高,遇水后易软化。 右岸为一凸出岩壁,自然坡度>70°,基岩裸露,为厚层灰岩,逆向坡,强风化下限5~8m。 河床覆盖层厚约30 m,除顶部1~2m 砂卵砾石外, 其余皆为粉土, 其下基岩为P2q 灰岩,右岸为P2m 灰岩[2]。 河床中部有F1 断层顺河穿过,右岸基岩裂隙较发育,共发育6 组裂隙。本河段为地下水补给河水,河床为粉土层,属相对隔水层。右坝肩为一凸出的山体,为P2m+q 灰岩,该山体内地下水位低平,裂隙发育,防渗处理难度较大;左岸基岩也为灰岩,因距河流入伏口较近,存在绕坝直接渗漏入伏流段可能,防渗工作量亦大。

2.2.2 新坝位置分析

已建大坝至下游落水洞的河段长约1 km,因已建电站引水系统布置于河道右岸,沿水流方向依次为1#明渠、0#隧洞、2#暗渠及1#隧洞进水口,故在选择新坝方案坝轴线时,应考虑施工期的不利影响,尽量将对老电站发电影响降低到最低。 据已建电站引水线路布置及下游河段的地形、地质条件,可选位置为0#隧洞处和1#隧洞进水口至下游落水洞间的河段。

因1#隧洞进水口至落水洞之间河段其左、右岸地形极不对称,且均存在崩塌堆积体,河道狭窄,无法布置溢洪道、冲沙设施及导流工程,故只能在0#隧洞处选择新坝轴线。根据0#隧洞竣工资料及实测进、出口位置,在保证坝肩开挖不影响0#隧洞运行的基础上,新坝线位置选择在距已建大坝约300 m 处。

2.2.3 坝型适应性分析

汛期受下游入伏口下泄能力限制,回水顶托,洪水位抬高,当遇到超过两年一遇洪水时,原坝将处于被淹没状态。 当达到校核工况时, 洪水位高达1121.53 m(P=0.5%),已高于已建大坝坝顶26.53 m。基于这种情况,只能选择刚性坝,而此处河床为30 m 深的粉土覆盖层,地基承载力为180~200 kPa。 如全部清除,其开挖和坝体工程量巨大。 若扩大基础,复核地基承载力仍不能满足要求。 故本次设计考虑利用两岸完整基岩,在其上修建拱座,再在其上部修建重力坝,形成拱上重力坝,坝顶高程取与已建大坝相同,为1 185.0 m。

2.3 两种方案优选

经过比较,下坝址(新建大坝方案)比上坝址(利用原坝方案)多约19.8 万m3库容,节约了从取水口到1#隧洞约200 m 的渠道。 但是,下坝址坝基为粉土,强度过低,加上两坝肩防渗处理难度大,且投资较大,综合地质条件明显比上坝址复杂,而且上坝址为已建坝址,十多年来运行正常。 在大坝至1#隧洞出口的建筑工程投资中,原坝方案总投资为4 962.95,新坝方案总投资为5 439.02,采用原坝方案可节省476.07 万元。同时,新坝方案中未列入新、老大坝之间的库区淹没投资。 经综合比较,上坝址条件要优于下坝址,故推荐上坝址为下阶段研究坝址,即采用原有大坝新建取水口方案。

3 结语

乌都河水电站二期工程在初步设计时,经方案优化比选,得到以下结论:(1)从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枢纽优化布置、工程量、工程投资等[3]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推荐上坝址为下阶段研究坝址,即采用原有大坝新建取水口方案。 (2)采用原有大坝新建取水口方案, 按照渡槽位置不同,1#、2#隧洞轴线布置相同,设计了3 条引水线路。 通过方案比选,最终选择渡槽位于丫口上寨子上游约400 m 处的引水线路。

[1]SL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

[2] SL299-2004,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S].

[3] 崔进,高传彬,雷声军. 枕头坝一级水电站工程枢纽布置设计[J]. 人民长江,20012,43(14):30-32.

猜你喜欢
沉沙池取水口明渠
水资源取水口数字化管理技术探讨
宁夏地表水一级取水口评价与调整
黄河中游干流取水口设计讨论
导流明渠交通桥吊模施工技术应用
农田灌溉明渠水量计量方式分析
深降幅水电站进水口分层取水口设计
渗透破坏冲淤式沉沙池技术研究
引黄济青沉沙池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自排式沉沙池上游渠道水力学特性研究
沙基段明渠防渗方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