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东 □唐桂华 □李 艳(河南灵捷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冀荣贤(南阳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
某堆石坝采用粘土心墙防渗,粘土心墙顶宽3.0m,两侧均以1∶0.2的斜坡至坝基;心墙最大底宽24.3m。粘土心墙外设反滤带及过渡区。反滤带宽1.5m;过渡区宽3m。堆石坝上、下游坡比均为1∶1.8。
通过室内试验及现场工艺性碾压试验为堆石坝填筑确定满足要求的、合理的技术参数,以指导大坝施工。
塑性指数控制在10~20;有机质含量(按质量计)≤2%,水溶盐含量(按质量计)≤3%;粒径<0.005mm颗粒含量15%~40%;粒径>5mm颗粒含量≤50%,最大粒径≤150mm或不超过铺土厚度的2/3,粒径<0.075mm颗粒含量≥15%,且粘粒<0.005mm颗粒含量≥8%;干密度≥1.6g/cm3,压实度≥98%。
最大粒径为20mm,≤5mm颗粒含量>70%,粒径<0.075 mm颗粒含量≤3%,不均匀系数>5,无针片状颗粒,含泥量<3%;干密度≥1.95g/cm3,孔隙率≤26%。
最大粒径为300mm,≤5mm颗粒含量10%~20%,<0.075mm颗粒含量≤5%,不均匀系数>5,曲率系数1~3。无针片状颗粒,含泥量<3%;干密度≥2.10g/cm3,孔隙率≤21%。
最大粒径为400mm,级配均匀连续,粒径≤5mm颗粒含量5%~29%,<0.075mm颗粒含量≤5%,不均匀系数>5,曲率系数为1~3。干密度≥2.05g/cm3,孔隙率≤19.5%。
3.5.1 最大粒径为800mm,级配均匀连续,≤5mm颗粒含量5%~20%,<0.075mm颗粒含量≤5%,不均匀系数>5,曲率系数为 1~3。
3.5.2 干密度≥2.10g/cm3,孔隙率≤21%。
粘土心墙料天然含水率14.5%,最大干密度1.98g/cm3,最佳含水率12.0%,比重2.66,液限40.0%,塑限21.5%,塑性指数18.5,>5mm颗粒含量为17.5%,<0.075mm颗粒含量为29.5%。
反滤料是由小石和混合砂按照20:80的比例混合而成,其最大干密度2.19g/cm3,最佳含水率6.0%,比重2.61,≤5mm颗粒含量为72.2%,<0.075mm颗粒含量为2.8%。不均匀系数为13.3,曲率系数为1.5,针片状颗粒含量为0。
过渡料比重2.65g/cm3,≤5mm颗粒含量为11.6%,<0.075 mm颗粒含量为2.4%。不均匀系数为12.7,曲率系数为1.3,含泥量为2.4%,针片状颗粒含量为0。
砂砾石料比重2.65,≤5mm颗粒含量为12.4%,<0.075 mm颗粒含量2.3%,不均匀系数为12.5,曲率系数为1.6。含泥量为2.0%,针片状颗粒含量为0。
堆石料比重2.65,≤5mm颗粒含量为16.3%,<0.075mm颗粒含量为3.6%。
试验场地为55m×30m,内有5个小区,每一小区内分别进行不同的碾压试验。
试验场地平整采用推土机配合人工清除施工场地的石块、杂物等,满足施工要求。试验场地用TY320推土机进行平整处理,YZ20C振动碾碾压密实,以使基础的密度满足试验要求,表面不平整度<10cm。
所有物料均采用进占法铺料。推土机将物料平铺,局部采用挖机或人工铺助平料。采用洒水车加水,加水量通过水表控制。
除粘土心墙料采用20T凸面振动碾碾压,其余回填料均用20T振动碾碾压。先静碾1遍,再振动碾压6~10遍,最后静碾1遍,用进退法碾压,行驶速度为1.5~2.5km/h。分段碾压时相邻交接带彼此搭接,顺碾方向搭接长≥0.5m,垂直碾压方向搭接宽度≥1.0m。
5.5.1 沉降检测
铺料后采用振动碾碾压,首先静碾一遍,测量并计算平均相对高程,作为计算相对沉降率的基点,然后按同样方法,分别按设计要求振动碾压6、8、10遍,测其平均相对高程,静碾一遍后的平均相对高程与振动碾压各遍后的平均相对高程差,即为各碾压遍数的沉降值,各沉降值与该铺筑层厚的比率即为各碾压遍数的相对沉降率。
表1 碾压试验检测结果表
5.5.2 干容重、压实度、含水率、颗粒级配分析按照相关试验规程检测。
碾压试验检测结果见表1。
通过工艺试验的结果分析,确定相关碾压参数,见表2。
表2 碾压参数及控制指标表
根据室内试验和现场工艺性碾压试验成果,大坝填筑料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达到了理想的试验效果,为大坝填筑施工提供了依据,确保大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