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环境监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3-12-07 01:10:26冯凤玲潘俊香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情境

冯凤玲 潘俊香

1.国网技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2;2.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 济南 250002

0 引言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学习方法和关键内容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高职高专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快速的掌握知识,更好的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效果。

环境监测课程是我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和电厂化学两个专业的核心课程。环境监测是一门以分析化学为基础,并关系到人类健康的大气、水、噪声、土壤等环境因素的监测和治理,在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专业教学中始终占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教学内容涉及水、气、土壤、固废和生物等环境要素的监测,包括监测方案制订、监测布点、样品采集及保存、样品预处理、样品测定方法及方法的选择等。内容涉及较广,与生产实践联系比较密切。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监测方法的科学原理、监测技术的关键、各类监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等一系列理论与技术问题;掌握相关法规、方法、监测内容和评价方法,培养今后在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评价等方面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环境监测实践问题的能力。

1 环境监测课程情境教学设计

本课程情境教学以监测对象为载体,设计五个学习情境(见表1),涵盖了环境监测概述、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水和废水监测、空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质量监测、电磁辐射监测、噪声监测等方面。

在教学任务实施中,我们把每个学习情境均以一个具体的项目为载体,将监测方法步骤融入其中,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紧密结合。每个学习情境又包含若干个子情境,子情境在设计上以监测工作流程为导向,遵循环境监测的工作程序,由简单到复杂,功能上互相包含。课程构成以项目为驱动,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作情境为支撑的课程体系。教学在企业、学校交替进行体现课堂与实习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和决策与迁移能力。建立功能完善的网络平台,学生通过教学资源库完成自主学习,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现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环境监测分析环境中,以“项目实现”为具体目标,使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形象、趣味横生,"讲-练-做-讲"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表1 环境监测课程情境教学设计

在课程的教学形式上,选择和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课程教学模式,实验与课堂教学做一体化,学中做、做中学;学习情境综合实训可以安排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进行(具体实施需要与学校的教学计划相协调)。

2 情境教学的实现

根据环境监测课程实用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索环境监测教学情境的构建:

2.1 利用实验教学实施情境教学

环境监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实验操作是实施环境监测情境教学的关键所在。

2.2 利用现场教学实施情境教学

现场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到实际现场,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形式。《环境监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我校“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我院的教学资源与本企业的教学基地,实施现场教学。例如在“情境二 空气和废气监测的子情境——污染源监测”环节的教学中,我们将课堂搬到燃煤锅炉房现场,老师对烟气分析仪的使用、测定方法进行讲解并加以演示,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具体操作中认知和学习,在学习中操作和训练。由于现场教学法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能让学生对比较陌生的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速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与此同时,现场教学法打破了教室的局限,打破了讲课的传统概念,也给教师赋予了更多的职责。它要求教师既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现场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又需具有较强的掌控能力、协调组织能力以及处理应急问题的能力,保证现场教学过程中的人身及设备安全。

2.3 利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情境构建

“情境教学”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情境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教学,渲染情境,使学生受到熏陶,如身临其境一般。课堂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在《环境监测》的教学中,首先讲解环境监测过程的共性,学生可以根据共性,进而分组讨论,掌握各环境要素的监测过程,我校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给学生布置了对某一环境(如校园空气环境)进行监测方案的布置的任务,学生分组通过收集资料、讨论设计采用方案、布置监测点进而进行采样、样品的保存与测定整个监测过程进行现场模拟。“情境启发式教学”既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又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

2.4 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情境构建

多媒体技术在情境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情境建构与形成学习者学习的脚手架;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建构不但使情境建构呈现了多样性而且提高了情境感觉的真实性。趣味性,增强了情境的吸引力和亲和力。目前教育技术界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开始关注情境教学。开始探讨有关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情境教学。

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情境教学,将抽象的内容、典型案例、现场场景等,采用动画、图片等方式形象地演示出来,比如,对实验室不具备条件的实验,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实验过程;对于河流采样断面与采样点的布设,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环境监测课程情境教学设计特色

3.1 知识的重构体现“工学结合”思想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试图打乱原有的教学计划,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一体化,以任务为导向,以项目实现为目标,以监测对象对载体,将本课程设计为五个教学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项目)均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个学习情境又由几个子情境构成,每个子情境又是一个完整和相对独立的工作过程。五个学习情境(项目)及子情境之间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综合,这种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教育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思想。

3.2 载体的选择符合教育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

五个学习情境的载体是五个完整的项目(监测对象),而每个学习情境的子情境载体又是一个个完整的监测项目。通过精心选择与周密设计,这些载体的选择对于《环境监测》课程内容具有典型性和覆盖性。

3.3 多媒体的运用促进能力培养

本课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拥有一套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和实验仿真演示系统,对实验室不具备条件的实验,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实验过程;对于河流采样断面与采样点的布设,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大大提升了知识的生动性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4 丰富的课程资源保障知识体系的重构

每个子情境的教学实施除具有丰富的例题、大量的实验、动画仿真演示、习题、多媒体课件、重点难点等课程教学资源外,其教学资源还包括充分利用我校“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的优势,充分做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充分体现了“重构-解构”思想,体现了“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但其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的质量发生变化,不是空间的物理位移而是融合”,此处的解构,实际上是抽取,即将原知识体系作为资源库来对待,需要什么抽取什么。

3.5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强化比较学习

本课程的五个学习情境属同一范畴(载体分别为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噪声、固体废物、土壤),这种设计强调通过系统化的学习情境设计,让学生在系统化的工作过程比较中实现“熟能生巧”,学生在比较中学习,课程给学生探究学习的空间,学生可获得通过常规方法无法传授的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策略。

3.6 进阶式的实践教学

学生在工作任务的驱动下,采取实操、小组讨论、向教师求教、查找方法资料等主动式、实践体验式学习行动完成项目开发任务,知识、技能、素养在实践体验中逐渐建构起来。学习过程讲授、示范、操练、考核四位一体,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无缝结合。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加深了对先修课(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等)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应比较牢固地掌握监测方案的设计和方法原理,同时还应得到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训练和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掌握怎样进行归纳和演绎,并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后续专业课(水污染控制技术、火电厂水处理技术等)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教学、现场教学及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4 结束语

环境监测是一门以实训为基础的课程,实践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校具有“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供使用的仪器设备相对充沛,任课教师又同时担任实验室工作,所以在保证仪器设备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利用生产上的仪器设备,开展一些实验和教学实践,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做到“工学结合”。通过实践教学与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环境监测方法原理的认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常用的环境监测采样方法和测试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在实训中,培养学生查阅标准方法、按照标准要求处理实验数据和撰写实验报告,使学生在学习中就与实际接轨,彰显我校的办学特色。

[1]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环境监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曹东杰,石碧清,全玉莲.高职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施[J].学理论,2010,(18): 256-257.

[4]全玉莲,吴举,刘军等.探究式教学法在高职环境监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8(3):97-99.

[5]张丽,汪志涛.高职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274-275.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监测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电子制作(2019年19期)2019-11-23 08:41:54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15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互联网天地(2016年2期)2016-05-04 04:03:28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互联网天地(2016年1期)2016-05-04 0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