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宏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中专部,山西 大同 037003)
动作教育最早源于1970年,最早由旅居英国的奥地利舞蹈学家鲁道夫-列班(Rudolph Laban)所创立。动作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儿童的基本运动技能并了解身体运动。当时的历史时期,中国的体育教学体制基本上效仿来源于苏联的体育教学模式,对有关国外动作教育模式研究非常少。目前国内关于动作教育的研究上大都是以一种课程模式来理解,从整体上理解的比较宽泛,对课程组织还从未进行过研究,即通过课程组织来反映其动作教育实施的要义。
此外,从教学过程来看,教什么和怎么教是永恒的话题。为了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对于教学组织者来说,首先就是结合学生的身体情况、器械准备状况以及个人专业条件,从众多的体育活动中选择适当类型的“形式”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内容支撑”,这是一个必要条件。而在组织过程中,更为关注的则是教学方法。也就是在众多活动内容中,分析“形式”的关键点“运动”,并以此为逻辑点展开有效的一系列的教学场景,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而这才是重中之重。在当时历史时期,教学内容一般分为游戏,舞蹈和体操或自我测试活动。动作教育如何成为一种教育风格并得以发展,则必须从其课程组织如何展开进行研究。
这里要与当前的体育教育的组织结构和动作教育的组织结构之间,做一个明显的区分。在前者活动是它本身,对于发展一门课程提供了框架基础。在每个领域里的技术都是按照学生自己的身体成熟性和一般的适应性得以呈现,往往都是按照“运动技术”由简单到复杂系统进行。而在动作教育的组织结构内,动作概念和动作的“身体意识”、“空间”、“力道”、“关系”原理提供了一个对所有运动理解的基础。在动作教育中,所有被选择的活动是基于下面描述的动作原理“身体意识”、“空间”、“力道”和“关系”之上,目的是怎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和发展动作概念。这些动作的概念和要素因此成为一个动作教育课程的框架。这些动作要素如下(所有身体运动分解的分类和基础):
(1)身体意识(身体以什么方式移动)它是一种认知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可以得到控制、移动和保持平衡。这个类别包括四个基本的动作:伸展、弯曲、扭转、翻滚。
(2)空间(身体能移动到什么位置)它是动作的第二个相关因素,是指一个动作所需要的空间大小和动作方向。一个孩子从一个固定的位置开始能够伸展的所有空间,如从站在地板上或坐在椅子上,被看作是个人的空间。当学生从固定位置离开时,也就是他正通过一般的空间。在这两个特殊方面“个人的”和“一般”空间里,学生学会可以向前、向后、向两侧和斜线方向移动。他也依据自己、同伴或每个器械的相对性,学会从高处、中等或低处标准到地面上来进行移动。
(3)力道(身体怎样移动)是动作的第三个要素,是描述身体移动快或慢的能力,实施动作的缓柔和与强烈,由一个动作与另一个动作衔接的有效控制能力。
(4)关系(与谁和用什么来进行身体移动)是动作的第四个要素,也就是身体的一部分相对其他部分的理解;相对其他个体或在其他团体中有效的移动;理解身体移动和达到目标的关系。描述个体与自然环境人与物关系,以这种形式的运动来认识自我,从而找到自我。
动作分析的概念源自于1920~1930年代,是体育课程模式的一环。1928年德国的舞蹈家鲁道夫·拉邦为了弥补传统舞蹈之缺陷,而发明了拉邦动作分析系统,传统的舞蹈只记录时间与步伐,而拉邦则加入了时间、空间与量化的方式记录身体动作。拉邦1966在动作分析理论中,提出四大动作概念框架:身体、力道、空间、关系,并由此发展出动作问题与学习原则。透过拉邦动作分析理论中的四个动作概念衍生出16个动作主题,应用在舞蹈教学上。而美国的运动理论始于1932年由Ruth Glassow’s提出的动作概念,他认为特殊的运动技能通过固有的方式能够识别与组织,特殊的运动技能取决于运动技术的基础和基本发展。
动作是体育与运动的基础,而动作是由运动概念和基础运动技术构成。laban的基于人类动作分析之上的框架,用身体、力道、空间和关系术语来描述人类的动作。这个框架与当时的美国体育基础运动技能理论相互作用,故把其动作分析框架与其基本运动技能进行结合。因为在幼儿与小学生之间是最好形成动作概念和基础动作形成的有效时段,故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是一种以运动概念拓展的主题教学掌握为核心的教育风格。
小学低年级:实施动作教育指导时间有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当时体育教学内容由游戏、体操、自我测试活动三大领域构成。如果小学体育教师按照当前划分来组织他们的年度教学内容,他们通常接近把一年的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相应的每个领域里。尽管在小学动作教育内容中可能包含游戏、舞蹈、体操技术的可能性,并不赞成教师在一开始就运用动作教育的方法的做法。往往通过在体操馆的自我测试性的活动作为媒介来实施动作教育是明智的。其次,在教师指导下,知道“动作词汇”、动作要素和主题结构的认知、如何分析动作的思维、正确的动作技术与概念形成。当教师感到非常有能力推广动作教育方法在游戏和舞蹈领域之前,或许要花费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再次,作为一般性的方法,在最初的体操教学领域里,最大限度的要投入三分之一实施动作教育。最后当感觉有能力的时候,开始实施动作教育在舞蹈和游戏领域里,最终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所有游戏、舞蹈和体操中基本技术,都包含一个完整的动作教育内容。
在小学高年级:动作教育的实施,实际上在所有活动中变的困难。尽管“对动作的理解”注定是帮助教和学任何游戏的,一个已经习惯了在四到五年的时间里以教师为主导的安排教学内容的学生,突然运用一种新的模式进行学习,学生或许觉得有点没有安全感和抵抗这种新方法的心理。同时在排球、篮球和垒球团队游戏中的技巧和规则,运用当前的方法(单元教学)比动作教育方法更有效。
一般意义上来说,指导时间往往由其本身的价值属性、教学对象特点、教学内容来决定。由于大多数的教师对他们自己的体育教学内容有责任,致力于动作教育的投入时间,基本上取决于教师是否承认用这种方法后所体现的教育价值性。在所有体操类的活动中,动作教育被推荐为最基本的指导性方法。在游戏性、舞蹈性活动中70%运用当前的教学方法。在舞蹈教学中,依据学生的背景和教师自己的能力,动作教育的运用将用于创造性的舞蹈教学。体操性活动中30%运用动作教育的方法。
当前在小学中大多数普遍运用的教学模式是“单元教学”。在体育教学内容中,一个排球的教学单元时间可以从两周到六周。在这个单元中,技术、规则和准备活动以一种系统的时尚所组织和呈现。可是来自于体操和舞蹈范围内却不是以单元形式教学。动作教育的实施通过单元教学是不可能的,这里必须有一个连续性从内容中的某部分到整个全年和明年。这里需强调的是这种方法在游戏和舞蹈活动教学中,与单元教学方法没有干扰。这里至少在每周提供了一堂运用动作教育方法作为与课程核心内容相关联的体操课。
高年级希望开发动作教育的教师,在教游戏和舞蹈技术时,能有效运用在体操教学领域内这些例子作为一个基本指导。
如何形成一个主题?主题可以定义为在一系列的课程教学中,强调的是一个动作思想的中心。而动作教育从动作特征上进行分类,形成相应的主题。这个中心就是来源于动作分析模式下分解出来的动作要素组合体。比如在“腾空”这个主题和我们平时在“跨栏”、“跳山羊”、“三步上篮”、“跳远”的技术中,有一个共同的“腾空”技术共性。前者是教学主题,而后者只是以一个技术环节对应相应的活动存在。比如在“腾空”这个主题中,我们开发所有方法,使学生的身体推进在空中,形态和位置可在空中操作,运用这种方法身体的重量可以通过落地可以克服。从这节课到下节课中,课时计划一定要明确每一个器械相关动作主题的思想重要性。代替传统体操教学中,只有几节课强调特殊的跳越动作。牵涉“腾空”的动作,在每节课上,地板上和各种挑战性的器械练习中都得到开发。腾空动作教学遍及整个主题中。在每节课上,辅助性的主题可以介绍,一个更多形式的活动得以实施。
教学主题的第二个重要点是对于个人的解释提供相当多的机会。举个例子,教学主题“伸展和弯曲”。在一些简单的最初练习后,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两种伸展性和两种弯曲性的身体姿势。然后组合它们成为一个动作模型。“从你最初的伸展位置到你最初的弯曲位置”。学生“A”或许表现出如下的反应。她躺在地板上脸朝下,“伸展”动作表现是以脚尖和手指和所有的身体都在伸展。她也许以这种方式进行。她朝身体另一侧旋转,然后紧紧卷成一个圈。学生“B”另一方面,也可以以一种手倒立来表现“伸展”性的身体姿势,然后弯曲肘部,低头超下,向前前滚翻成“弯曲”姿势。两者都想出一种与主题相关的解决方案,两者都是正确的。
在主题教学的最初阶段,大多数教师将发现他们从一个主题到另一个主题,每一个主题将在三到六个课时。当教师和学生有经验时,更多的时间将花在每个主题上。这就导致一个事实,随着学生动作词汇的增加,教师就能够拓展和利用学生的思想。主题教学不仅促进开发方法,而且它是一个目标和挑战,因此运用它是一个高效的教学方法。更进一步说,在一个主题中,动作技巧和思想的学习将延续到每一个接下来的主题中,因此它能够不断拓展和丰富每个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力。
(1)动作教育的课程结构是建立在运动原理基础之上的,把其运动要素进行分解。在动作分解的基础上,提出四个基本的概念,以此为依据展开教学的,它与传统的教学区别是逻辑起点的不同,传统教学的起点是“运动技术”,也就是由简单到复杂;而动作教育的逻辑起点则是在身体运动概念的基础原理之上的“动作主题”,也就是基本的素质准备,为掌握复杂的将来运动技术所需要的基本技术和身体做准备——也就是动作概念与基本的运动技能。由于两者的逻辑起点不同,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出现当今的“蜻蜓点水”现象。动作教育的课程结构对当前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就动作教育的课时安排上来说,它最广泛的应用在小学低年级中。而在其他活动或小学高年级领域中,可以看出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位置与作用。那就是在相关的技术学习中,动作教育都能提供一个与技术主题核心相关的课程教学。
(3)动作教育的实施是以动作主题为主要内容,它不同于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技术”为主线,也就是以技术动作的要素分解组合为主线。动作教育通过动作主题的实践即基础技术掌握,有利于将来专项运动技术的掌握。应用其将有利于促进教学方法的开发,而且在运用中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机会和展现,能够使学生增加动作词汇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和丰富每个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有利于促进下个动作主题和动作概念的掌握。教学主题的形成反映了其教学过程中的价值意义。
(4)由于目前国内没有充分的理解动作教育理论体系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的案例分析。故对实施动作教育教学愿望,对那些已适应传统教学方法,而且每节课都能完成教学的学生,企图运用这种方法教学有一定程度的忧虑。
[1]水心蓓.动作教育概念诠释与定义[J].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学报,1994,18(2):379-400.
[2]Jay H.Naylor.Recreation Without Litigation Provo[M].Utah:Brigham Young University,1986.
[3]黄彦慈,陈五洲.拉邦动作分析论[J].大专体育,2007(88):169-175.
[4]张宁,张嘉伟.当代美国中小学体育课程范式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7):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