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晓娟,朱海贤
(1.南京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江苏 南京 210014;2.张家港市少年业余体校,江苏 苏州 215600)
无论你是不是个篮球迷,林书豪的名字都将会通过网络、电视、媒体等等不同的方式进入你的耳朵和眼睛。林书豪作为一名篮球运动员在NBA的完美表现成为了一种“现象”。该“现象”一词有“天才”的引申意。纵观世界体坛,只有像乔丹、科比、贝利、梅西等天才球员才能引起如此轩然大波,才能被称为“现象”级球员。新闻界和社会公众均认为继姚明之后,林书豪的出现给NBA重新注入了“中国元素”。鉴于林书豪在篮球场上的完美表现和场下的健康形象,并迅速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宠儿,这种现象被称为“林书豪现象”。在美国这样一个文化多元的国度里,作为黄种人的林书豪不但是拥有双学位的哈佛毕业生,而且还是凭借自己1.91m的身高跻身NBA的美籍华人。“林书豪现象”唤起了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又让人又陷入沉思:为什么在美国的教育环境下成长的林书豪,能够突破常规,创造奇迹,成为美国热捧的励志人物,而在中国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下没有出现这种现象?本文对林书豪成长的大小环境进行分析,探讨美国的体育教育环境与中国的差异,以期对我国体育教育有所启示。
环境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的概念,它涵盖了生态学与哲学范畴,通常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马克思恩格斯都认为,后天所处的环境对人类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英国学者卢卡斯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在环境中的教育”的观点,主张把人融入到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中国古代孟母非常重视周围环境对儿子成长的影响,才留下“孟母三迁”的佳话。由此可见环境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的作用。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环境就是简化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青少年任其自然成长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系统环境。从环境教育学的视角来看,人们教育的大环境就是通过学校、社会来塑造规范人们的教育、社会行为,教育的小环境则是家庭教育塑造的养育行为。因此本文将教育环境分为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代数结构、子女人数、家长文化素质等对孩子的成长环境都会产生影响。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天才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是具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背景。我国的大量研究已证实家庭体育的开展对儿童体育兴趣、爱好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时期是儿童体育意识和健康观念逐步形成的最佳时期。
林书豪出生于美国加州,其成长的家庭环境与篮球息息相关。父母都很喜欢篮球,自然而然三兄弟的生活中离不开篮球,他们认为基础要从小开始。从林书豪五岁开始,父亲给他们制定严格的家庭训练计划,每周3次,每次90min,雷打不动。林书豪自小通过不断模仿球星们的动作,周而复始的训练,强化了肌肉记忆,为以后的篮球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父亲在他们上小学的时候便为他们聘请专门的篮球教练,同时母亲对他的学习从未放松过,球可以多打,但学习决不能落下。从在帕罗奥图高中起,林书豪就入选校队,并带领校队获得州冠军,高中辗转到哈佛大学,带领校队参赛,仍然取得很好的成绩。哈佛毕业后,他与家人商量,想先打一年试试,父母并没有反对,而是支持他的决定。林书豪父母的家庭教育观:不计较得失,人格重于球技,注重过程,不在乎结果,一起经历,不管成功与失败。
在林书豪的篮球生涯历程中,家庭体育教育起到了奠基作用,正是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让他爱上了篮球,更是家庭环境的影响,篮球始终伴随他的学习生涯。因此可以说,林书豪的家庭体育教育为他打开了通向学校体育之门。
在美国,孩子有充分的自由,喜欢什么样的运动都可以。当孩子表现出有一定天赋的时候,更多的家长会选择自己担当教练或聘请教练,也有的让孩子参加体育俱乐部。家长很少将孩子送到专门的运动员训练队。因为在美国根本就没有长期集训的国家队,大多数情况都是从高校和各个俱乐部中选拔高水平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大型的国际赛事。他们认为训练与学习可以兼得,不能使训练与学习脱节。然而我国的现状是:一是害怕冒险,现代社会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担心因为体育锻炼耽误学习而忽视了孩子的体育运动,更有家长忽视日常的体育锻炼,使孩子成为了温室里的花朵。二是盲目跟风,随着近几年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很多家长也希望自己孩子能够走捷径,尽快出人头地。于是就早早将孩子送入专业训练队,由于我国现行体制下专业训练队的学习时间不能保证,造成先出成绩后进校学习的现象,一些冷门项目就业难从而成为一大难题。
在美国从小学开始学校就会组队参加校际间的各种比赛,林书豪从小就打下扎实的篮球基本功,自然成为学校篮球队的宠儿。林书豪高一的时候,身高仅有1.60m,而篮球却是一项巨人的运动,他的前景并不被人看好。但是学校还是给了他展现自己的机会,只要有能力,并不全看他是否具备一些先天条件。林书豪高一时就入选了校队,一年后进入分区年度最佳二级阵容,高中最后赛季入选加州第一阵容。与此同时,他的每场比赛,都有详细的记录,用来争取地区或全国的排名分,排名越高越有可能获得奖学金。高中毕业后,林书豪拿着自己比赛的集锦,寻找梦想中的常春藤联盟斯坦福大学,虽然最终进的是哈佛大学。高校里有着更高级别的比赛,对他来讲挑战永远存在。学校给他们聘请专门的教练,并配备专门教师补习他们由于训练比赛落下的课程。林书豪在哈佛校队期间,累积了总得分1483分、487篮板、406助攻、225个抢断的好成绩。尽管如此,美国高校的培养模式,并不会因为他在篮球方面的天赋,而在学业上给予他任何的特殊关照。林书豪通过努力在学校取得优异的成绩,并以双学位顺利毕业。
美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引导学生获得体育运动技能和培养自信心,并为学生提供竞争与合作的环境,提倡终身体育思想。
美国伊利诺斯州大学教授罗伯特·麦特卡夫先生说,NBA长盛不衰的原因在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篮球人口,和一个最完整和合理的篮球人才培养体系。他们以金字塔的培养模式,从小学到中学直至大学都有各自的训练和联赛,并制定了不同的竞赛规则与办法,并自成体系相互衔接,形成“一条龙”的培养模式。在我国竞技训练与学校教育几乎是两条平行线,各自有自己的部门、组织。竞技体育主要依托于“举国体制”,虽然目前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发展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不能“一条腿”走路,必定要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体教结合”的观点已逐渐被各界人士所接受并付诸于实施。
林书豪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林书豪从小跟父亲在当地社区基督教青年会的运动场上,尽情的挥洒汗水。林书豪跟父母一样是基督教徒,从小跟父母一起到社区做公益活动。在美国大大小小的社区、公园都有体育设施,大部分免费向公众开放,即便是收费的项目,也只是象征性的收取一部分费用用于维护场地设施。这些足以给那些喜欢篮球,喜欢运动的孩子们一个最好的活动场所。
在美国社区之间也经常会有比赛,母亲曾帮助他们当地(帕罗奥多)成立了美国青少年篮球运动会。他们是以社区为单位,先参加各自赛区的比赛,决出前几名再参加跨赛区的比赛,最后决出冠亚军。一个中学生一年的比赛通常就有40多场,大学生更多。这些不同形式的各种比赛,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材最佳途径。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同时又是一个文化多元和崇尚体育的国度,社会体育文化在美国体育文化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美国的职业体育四大赛事,能在国际上立于不败之地,正是得益于美国有深厚的文化土壤。文化环境能够对人的思想产生定向和导向的功能。美国的“三大球”开启了现代体育的大门,并一直引领它不断向前发展。美国有多个协会自主管理的体制,并有悠久的历史,最短的NAIA(全国大学校际体育协会)已有近80年的历史。美国一直坚持竞技训练与学校教育互不分离,以及多渠道的经费来源,促使其形成良性发展。比如美国篮球在学校非常普及,构建了“金字塔”型的人才培养结构。NBA位于塔尖上,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青年人参与这项活动。支撑美国篮球文化的基石是中小学篮球、大学篮球、NBA三重架构[7]。
林书豪的成长环境,家庭、学校与社会,无论哪一方面都充分体现出体育的重要性,从家庭启蒙到学校组队选拔参赛,环环相套,紧密衔接。一层层的选拔、训练机制促发他不断超越自己,向目标靠近。家庭、学校、社会“一条龙”的服务模式,以及已运行成熟的竟训与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形成了美国特殊的体育教育文化环境。这一环境,不仅让每一个人有机会参加体育锻炼,惠及社会大众;而且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紧密结合,解决了“体”与“教”的矛盾,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成才。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每一位家长的义务与责任,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不能将其归于某一单方面的教育,不论哪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从美国的体育教育环境来看,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紧密结合,由不同的协会组织管理,竞技训练与学校教学有机结合,共同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环境。该成功模式不仅促进广大青少年的体育活动的开展,更为美国解决竞技训练与学校教育的“矛盾”,提供最好的方式方法。
3.1 林书豪的家庭教育环境影响对我国家庭体育教育的启示
林书豪的性格有着东方人的谦逊与文雅,又有着西方人的自信、乐观、开朗、善交。他的性格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能够让孩子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关心他们成长的整过程,适时加以引导,给予建议。我国的家长就是因为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格外小心谨慎,对任何事情都横加阻拦,反而扼杀了小孩的天性,甚至出现很多“问题少年”。家长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要摒弃为了升学考试一切“靠边站”的思想,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下成长,适当对孩子加以引导,才是真正为孩子着想。另外家长应转变观念,孩子的成长是各方因素综合作用协调发展的结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始终不应割裂,家长也应不断学习,并与学校及时联系沟通,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林书豪的学校教育环境影响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启示
林书豪的成功与学校的教育体制也有很大的关系,美国具有世界一流的教育基础设施,也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名牌大学。美国的中小学是培养学生各种体育活动的摇篮,高校是培养更高竞技水平的训练场。在美国只要满18周岁的青少年,不用升学考试,可以自动升入大学,美国80%的学生都进入大学继续深造。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良性互动,互利共生,他们“一条龙”的培养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而在我国在升学的指挥棒下,学生既要好好学习,又要好好训练,的确是很难处理的一件事情。但是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逐年下滑,已引起国人的重视。但是由于国情的不同,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要立足于实际,逐渐改变。
我国也在积极开展阳光体育和终身体育的活动。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理念,就是通过体育将青少年一代从书桌电脑桌面前拉回运动场,给青少年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去创新。我们应该借第二届青奥会2014年在中国南京举办的契机,大力提倡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学校应聘请专门的教练组队训练,学校之间应进行一些交流与比赛,激发青少年的运动热情。另外对项目的级别划分同样重要,具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才能更有利于人们奋进。
3.3 林书豪所处的社会体育文化环境影响对我国社会环境教育优化的启示
美国的社会体育运动包括社区和体育健身俱乐部以及学校之间的各种赛事,学生有较多的选择机会。美国的社会体育具有多种不同级别的赛事,层层递进,更有利于人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另外美国有良好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以致于他们敢于冒险和尝试。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就业难,逢进必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依然存在,家庭、学校都不敢让孩子冒险尝试,不允许犯错。一旦犯错,无法挽回。这值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进行深思。在美国自由发展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比比皆是,林书豪就是一个再典型不过的例子。社会舆论认为中国培养不出林书豪,此话不无道理。环境造人,什么样的环境塑造什么样的人才,社会环境的营造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思想的尽快转变才能加快转变的速度,社区体育组织、体育俱乐部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特别是社区,是介于家庭与学校之间的重要中转站,它是游离于家长与老师之外的小型训练场,是锻炼学生与社会近距离接触的最佳选择。社会环境营造还需要体育文化的转播,体育明星效应是很好的催化剂。成立各种专门体育协会组织,也有助于社会体育环境氛围的营造。
林书豪的华丽转身,引起社会的惊叹,从环境教育学的角度解析林书豪的成长背景,不难发现,林书豪的成功绝非偶然的。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相互联系,互利共生,有机结合,构成学生成长的环境圈,对目前正在转型的中国具有借鉴作用,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绝不是某一种方面,促其成功,而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才促成林书豪的爆发。
[1]付晓静,张晓斌.媒介理论视域中的“林书豪现象”[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28(4):1-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64.
[3]张大懋.一流大学要有现代化的一流校园[J].学校管理,2003(7):49-50.
[4]潘前.美国大中学篮球发展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湖北体育科技,2010,2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