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兵 干胜道 宋 侃
(四川大学商学院,成都 610064)
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大量企业缺乏弹性,财务松懈(Financial slack)不足,无法应变环境突变而申请破产保护,削减投资规模,而也有些企业滞留大量现金,有息负债率过于低下,保持较高弹性,能够利用财务松懈资源,从逆境中寻找到投资和盈利机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资本循环理论时指出,“资本本质属性是增值,资本在企业内部不断运转并实现自身本质属性”。那么,企业滞留大量财务松懈资源,是违背还是遵循资本循环理论?财务松懈行为的理论渊源、作用机理等问题,亟待学术界探究。因此,加强企业财务松懈行为研究,具有一定理论与现实意义。
由于学者研究视角不同,财务松懈尚无同一内涵。实际上“Slack”一词具有“松的、不活跃的、冷清的、萧条的、马虎的、懒散的”等词义,本文将“Financial slack”译为财务松懈。财务松懈首次在融资优序理论论述中涉及。融资优序理论指出,企业融资存在一个顺序,即先内源融资,其次为债务融资,最后为权益融资。要保证融资优序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企业内部要有足够的财务松懈。组织理论研究认为,组织松懈包括人力资源松懈、技术松懈、财务松懈等几种主要形式,企业拥有这些松懈资源但并没有被企业管理层指定用途,企业管理层可以在后期经营过程中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自主使用这些松懈资源。Myers和Majluf(1984)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出发,研究分析了财务松懈定义,并把企业的流动资产与企业的备用举债能力两部分看作财务松懈。而Brealey等(2000)却将企业的现金余额、可供出售的有价证券、可变现的资产、即时向金融机构或债券市场融资的能力定义为财务松懈。“Financial slack”被国内学者沈艺峰、沈洪涛(2004)译为“闲置财务资产”,并指出闲置财务资产是由企业现金余额、短期可供出售证券与发行无风险债的能力之和三部分组成。
按逻辑学常识,一个合适的概念定义必须对所定义对象的内涵和外延做出界定,其中内涵表明定义对象区别于同类的基本属性,外延告诉人们定义对象归属于何类(杨雄胜,2011)。 从认识论出发,财务松懈范畴是与人类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紧密相关的。人类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一般而且必然采取组织(如企业)的形式进行。任何组织均会面临复杂且不断变化的客观世界,而且又包括认识能力、伦理道德、习俗惯例等不尽一致的众多个体主观世界。因此,财务松懈是指面对复杂且不断变化的客观世界,组织没有全部利用组织资源、没有积极协调个体差异来有效组织各层次实际活动,实现组织目标。这里没有全部利用组织资源和没有积极协调个体差异是财务松懈的内涵,有效组织企业各层次活动实现企业目标是财务松懈的外延。没有全部利用组织资源指的是企业内部留有富余资源——即企业存在松懈资源,具体可以区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有形的主要表现为现金、有价证券等,无形的表现为备用负债能力。没有积极协调个体差异指的是管理层、雇员等个体目标偏离组织总目标的现象——即企业存在个体松懈行为,如企业管理层、员工懈怠不进取、在职消费、风险厌恶等行为。
“经济人”的思想内涵一般认为是由亚当·斯密最先完整地表述出来。他指出:“每个人都努力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高程度……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只是盘算他自己的安全;由于他管理产业的方式目的在于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大程度,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后来的经济学家把亚当·斯密的论述概括为人们行为动机上的趋利避害。最早提出“经济人”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其理论来源于西方享乐主义哲学和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这种假设认为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人参加生产劳动是希望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是个人行为的根本动机与根本出发点。
面对经济人假设,企业很容易找到自我合理化借口,诸如欺诈、功利、松懈、道德风险等。任何企业都是有不同的个体组成,根据人性假设理论,由于个体目标与团体组织目标各不相同,势必造成企业组织内部发生各种摩擦、冲突。股东总希望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层总希望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员工总希望从企业获得更多薪酬、降低劳动强度、延长休息时间等。因此,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管理层、员工出现偷懒、逃避、懈怠等松懈行为,规避各种监管,预留财务松懈资源,来满足个人欲望的实现。现代企业的最大特征是两权分离,管理层厌恶风险、利己主义、满足现状的思想盛行,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管理层以各种借口囤积自由现金流量,保持过度松懈的财务资源,因此,“经济人假设”理论,为企业财务松懈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
典型组织行为理论包括资源基础理论与公司行为理论。资源基础理论指出,财务松懈是指没有被利用的资源,如果被有效利用,这种资源可能会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在这种理论下,松懈资源成为企业进行扩张的原动力,它促使企业改革创新。对松懈资源有效地整合利用,会促使企业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有松懈的资源。“因此,资源基础理论把财务松懈看作是一种获取竞争优势的潜在资源,而不仅仅是一种无用的剩余。松懈资源缓冲了企业外部环境突变(波动),为公司提供持续经营所需的物资,直接关系到公司充分利用各种商机,减少外部不利影响,起着稳定局势的作用。松懈资源是该系统调节团体目标和个体目标过程中的缓冲器,企业管理层可以利用松懈资源来化解管理层、供应商、银行、雇员之间的冲突。也就是说,松懈资源充当了企业矛盾解决工具”(Sanghoon Lee,2011)。 因此,只要松懈资源存在,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组织理论认为,企业存在财务松懈资源,在经营环境发生波动时,财务松懈资源能够吸收外部环境波动,充当稳定器;当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组织与成员之间目标不一致而发生摩擦、冲突时,财务松懈资源可以解决摩擦、冲突,充当矛盾解决工具;当企业拥有充足的财务松懈资源时,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新产品开发、开辟新的市场等创新活动,给企业带来新鲜血液,财务松懈资源可以充当企业创新的推动剂。因此,组织理论为财务松懈提供了理论依据。
委托代理理论是西方现代产权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其理论核心是设计一种合理的激励机制,给代理人提供各种激励和动力,使代理人能按照委托人的预期目标努力工作,使代理人与委托人在相互博弈的过程中实现“双赢”的局面。Berle和Means指出现代公司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制度后,许多经济学家始终关注管理层控制企业而产生的代理问题。Jensen和Meckling(1976)提出代理理论认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理人与股东利益的分化,使管理者并不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是更多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管理者为避免公司出现财务危机或破产对自身声誉造成影响,会使企业保持较高财务松懈,用来抵御财务风险,降低财务危机的概率;管理层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职消费,营造“个人帝国”,可能持有大量财务松懈资源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委托人与代理人存在道德风险和代理人预算约束,所有人与经理人存在利益冲突,管理层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为企业预留财务松懈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
Myers和 Majluf(1984)提出的融资优序理论认为,经理人拥有公司资产价值信息,但是外部投资者不能准确判断公司资产价值信息,即信息不对称,因此公司股票价值可能被错误低估。由于股票价值被低估,使得现有股东放弃一些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从而产生投资不足。相对于被市场低估的股票筹资,积累的内部资金成为投资项目筹资首选,其次是信息不对称成本和其他融资成本相对较小的债务融资,最后才使用发行股票来为项目筹资。根据融资优序理论,当企业投资项目需要筹集资金时,企业首先考虑内部积累留存收益,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是股权融资。只有当公司内部资金不足,才会考虑债务筹资,债务筹资不能满足需要时,最后才进行股权筹资。
融资优序理论的提出,为公司预留财务松懈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此同时,当企业外部环境出现波动或突变,债务或股权融资成为一种奢望,那么公司长期预留的财务松懈资源才能满足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
权衡理论是在“MM”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引申而来。权衡理论认为,企业可以利用税收屏蔽的作用,通过增加债务来增加企业价值。但随着债务的上升,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也增加,甚至可能导致破产,如果企业破产,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破产成本。即使企业没有破产,但只要存在破产的可能,或者说,只要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上升,就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成本,这是制约企业增加借贷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在决定资本结构时,必须权衡负债的避税效应和破产成本。在对公司资产进行破产清算时,股东利益在清偿顺序的最后,因此,财务危机或破产造成的公司价值减少对股东极其不利;企业债权人为了减少破产成本又往往提高利率,所以,减少破产对股东来说是有利可图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有效的选择就是企业通过持有财务松懈资源来减少破产的可能性。
从权衡理论中可以看出,负债带来税收屏蔽作用,但同时也引发破产风险,企业为了减少破产风险,就必须保留一定财务松懈资源,因此,权衡理论也为企业财务松懈行为找到了理论诱因。
1.减震器。企业外部和内部环境发生激烈变动时,企业可以利用松懈资源稳定局势,在不利的环境中,抓住投资等各种商机,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财务松懈吸收了外部环境的冲击,减少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一个组织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变化时,它具有能够适时转变自身核心技术的能力,面对环境不确定性因素所引起的负面影响,松懈资源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途径。拥有足够松懈资源,公司在应对环境变化时,将会有更大的管控余地,特别是企业经历突变或困难时期,松懈资源能够使企业坚持可持续经营,度过危难时期。
2.冲突解决工具。松懈资源能够减少组织内部不必要的政治活动,当组织内部没有可利用的松懈资源时,组织内部成员最有可能为了占有属于他们自己的资源而热衷追求构建联盟、讨价还价等政治活动,而当企业内部松懈资源充足时,松懈资源能够减少企业内部政治活动和各种冲突。松懈资源除了能够解决组织内部各种冲突外,也能够解决组织所面临的外部冲突。当企业面临经济危机等外部环境突变时,可能会遇到供应商降低供货或提高价格、银行收缩银根而降低企业贷款额度、顾客消费意愿不足,那么企业可以利用财务松懈资源额外补偿支付给供应商高价或顾客的低价,来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顺利渡过难关。
3.创新助推器。松懈资源提供了企业创新活动中所需的资金支持,推动了企业创新,促使企业更好地适应环境。松懈资源会使管理者从心底产生冒险的欲望,因此,较多的松懈资源很可能会导致更高的收益。松懈资源促进企业创新,使公司可以顺利推行全新战略下的新产品、新市场等创新活动,而不必有太多担忧。对环境的适应,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对组织新措施的接受和履行,相比没有松懈资源的企业,持有松懈资源的企业在应对环境变化时,会采取更为激进大胆的举动。因此,企业拥有更多的财务松懈资源时,管理层会有更多的战略决策选择,推动企业创新。
财务松懈资源或财务松懈行为会给企业带来低效率。现代企业两权分离为典型特征,代理理论认为松懈资源是公司的不必要成本,公司价值最大化是股东的目标,而企业管理层却以寻求权力、在职消费、营造“个人帝国”为目标,因此,企业内部滞留财务松懈资源时,诱发企业管理层利用松懈资源进行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追求政治晋升、在职消费等有损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松懈行为,有损企业绩效。 “经济人”是自利的,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是驱动人的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人们的行为动机是趋利避害,目的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企业是由不同个体组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期望目标,这就形成组织内部个体差异,管理层、员工的自利行为,如在职消费、过度投资、延长休息时间、减轻劳动强度等,会诱发企业财务松懈行为发生,从而带来低效率。财务松懈是一把“双刃剑”,过度财务松懈,抑制企业绩效提升。
综上所述,由于财务松懈行为理论渊源的多样性,以及学者研究视角不同,企业财务松懈行为的作用机理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根据上文,笔者试图构建下图说明财务松懈的理论渊源与作用机理之间的关系(见图1)。
图1 财务松懈理论渊源与作用机理之间关系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企业财务松懈行为的内涵、理论背景与作用机理。财务松懈有利有弊,适度财务松懈有利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突变给企业带来的冲击,促进企业绩效提升;过度财务松懈,诱发企业代理成本上升,有损企业绩效。当前,欧债危机不断发酵,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深远,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企业面临外部高度动态和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摆在企业面前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认为,企业要权衡财务松懈的利与弊,加强财务松懈资源的战略管理,科学配置企业财务松懈资源,防范企业过度财务松懈行为风险,积极应对组织系统的不确定性和组织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提升企业价值,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