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国时期国语课本的插图特色及其当代启示

2013-12-04 06:58:10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国语民国教科书

查 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人文学院,安徽 合肥230026)

一、从民国老课本受热捧说起

近年来,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影印出版的《开明国语课本》[1]引发了热议和热销。与《开明国语课本》同样受到热捧的还有《世界书局国语课本》[2]、《商务国语教科书》[3]和《女子国文教科书》[4]等一批民国时期中小学语文课本。不少家长把老课本买给孩子作为课外读物,以致该类书籍在书店几近脱销,出版社存货告罄,网上甚至炒至数百元一套,大有一本难求、“洛阳纸贵”之势。

民国老课本重现光芒,诸多学者纷纷投以关注的目光。《中国青年报》2012年年末冰点特稿栏目,以整版篇幅刊发《安身立命少年书.重温民国小学国语老课本》。该文作者认为,透过历经百年沧桑的老课本,“仿佛重新发现了汉语的美、呼吸到来自那个年代的一股清新蓬勃的气息”[5];新华网刊发《来看民国语文教材,有甄嬛体,还教戒赌存钱种花》一文,称赞老课本犹如大百科全书,从中可以获取现实社会生活中三百六十行的知识与技能[6];光明网文《清末民初教科书里的传统节日》,认为老课本为读者形象而又生动地讲解中华民族异彩纷呈的节日文化。[7]2011年1月,中华百年语文教科书博物馆在苏州开馆,其中专设民国馆,集清末民初语文老课本于大成,引起业内人士和观众极大的关注。同年春季,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举行开题会,其子课题中便包含了对民国时期国语教科书的研究。[8]

在粗略检索、浏览了一些评介民国国语课本的专著和文章后,笔者发现,在“国学热”背景下,人们纷纷研究老课本,从老课本中寻求可资借鉴之处,但鲜见有人深入分析作为课文重要元素之一插图的应用及其所起的作用,本文试图对此作些分析和思考。

二、民国老课本插图的应用

语文课程历来是中小学最重要、最基础的课程。母语是本民族的语言,是一个人最早学会的语言,也是传承人类文明、弘扬民族文化、培养道德情操、促进智力发展、掌握交流技能的重要工具。民国时期老课本所选文章范围广泛,从修身、历史、地理、游戏、国民知识以及世界知识等诸多方面取材,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派关于人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老课本多以图画插于课文之中,插图的图式及编排灵活多变,主次地位分明。插图的笔法生动有致、惟妙惟肖。插图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

早在清末民初,中国近代第一家教科书专门出版机构益智书会,根据教会学校教学的需要,在其出版物中,就有了杂以插图的课本。到了二十世纪初,随着教育体制的变革和课程标准的调整,各出版机构在潜心研究、大力推进语文教科书课本内容现代化的同时,着力开发课本插图所独有的审美和辅助认知的功能。据清末史料记载,1901年上海澄衷学堂编印的《字课图说》①《字课图说》,上海澄衷学堂编辑,民国十七年(1928年)大成书局出版。它以图解的形式解字,一字一图一文,图文并茂。是书为晚清最为著名的课本之一。,借助插图帮助学生认字;次年,文明书局出版的《蒙学读本》②《蒙学读本》,是曾经垄断小学教育界的教科书。从1898年起,俞复、丁宝书、杜嗣程、吴稚晖等人开始编制教课讲义,随编随讲,共成七编。1902年,俞复等人组成文明书局,出版发行这套教科书,名为《蒙学读本》。该本有书画文三绝之称,是中国最早有插图的小学教科书。采用楷书石印,课文中所附图画,深深地触动着小小学童求知的心灵。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政府对于中小学课本的编印实行审定制,管制相对宽松,官方、坊间均可依据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组织拟订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自行编写课本,经教育部审定后即可印刷发行,供学校使用。自此民国时期中小学课本开始呈现“一纲多本”、多样化发展的态势。一大批既能秉承几千年中华传统,又具有近代气息的国语课本相继面世。这个时期不同版本的国语教材有着一个突出特征,即插图艺术在课本中得到了充分应用。期间,以张元济、高梦旦、蒋维乔等领军人物的商务印书馆编撰者,不仅对国语课本内容反复推敲,力求完善,同时在课文中配以大量黑白插图甚至是彩图。如商务印书馆推出的第一套语文教科书的第一册,共收录课文60篇,文中插图多达百余幅,同时配有多幅彩图。这套课本插图的运用,开风气之先,名家出版机构竞相仿效。

同期出版的《世界书局国语课本》有课文313篇,其中附插图272幅;《商务国语教科书》有284课,所附插图多达281幅,几乎课课有插图。这些老课本依据学龄儿童身心发展和认知能力等特点,初始年级不以识字为主要目的,不少课文题目之下仅见插图、不见文字。其后课文中,文字逐渐增加,插图与文字相配合释义,插图成为课本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从其色彩使用看,由于受当时印刷技术和物质条件限制,插图基本上都是黑白图,朴实无华,不事雕琢。少数课本中附有彩图,点缀其中,引人注目。

从其画面构成看,课文中有的是独立图,也有组合图,插图多少依内容而定,插图在课文中所处位置灵活多变。有的文在上、图在下;有的上下有图,文处其间;有的图插处书页一角,图文错落有致,变化多端。但无论插图如何摆放,一课中的文图始终排在同一展开页上,使人翻开课本后,赏心悦目。

三、民国老课本插图的特色

民国老课本中的插图特色,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概括:

一是萃取经典,凸现浓郁的中国韵味。中国书法和中国画,都是借助中国特有的毛笔和墨,表情会意、抒发情感。在中国印刷史上,自宋以降,颜体字在各类印刷物中得到广泛应用。民国老课本的课文大多选用楷书颜体排印课文内容。颜字笔力雄健,结体端庄,摇曳多姿,极具阳刚之美,堪称中华民族艺术的经典。而课文中的插图,取传统的中国画写意技法,往往只需寥寥数笔,不经意间即可勾勒出山川人物、花鸟虫鱼,活泼灵动、意趣盎然。

如《女子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第九课上方课文为:“桂花已开,凉风徐来,满院花香。”(图1)12个汉字笔划雄健秀美,字体舒朗适目。课文下方插图房舍、庭院和明月一应俱全。字与画互映衬,使课文锦上添花。又如,《世界书局国语课本》第22课:“太阳红,天气好,我上学校。老师说我早,我说老师早。”(图2)短短四句话用颜字体竖排在上,早晨师生在校园见面互致问候的插图在下。书法与图画之美融为一体,显得典雅而又温馨,令人从中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民族气息、中国韵味。

图1

图2

二是贴近生活,从儿童的视角看世界,注重启发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叶圣陶先生曾说:“我想我们不能深入儿童的心,又不能记忆自己童时的心,真是莫大憾事。儿童初入世界,一切于他们都是新鲜而奇异,必定有种种想象,和成人绝对不同的想象……文艺家于此等处若能深深体会,写入篇章,这是何等美好。”[9]128丰子恺先生也曾说:“人世间最有灵性的是孩子”。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蔡元培、叶圣陶、丰子恺、朱自清、张之济、魏冰等为代表文化大家在教材编写、出版方面,都持有儿童本位观,注重以儿童的视角看世界,他们把这种理念投射到老课文文字与插图的安排配合上。

《世界书局国语课本》第48课(图3):

图3

图4

一个老人白胖胖,看见太阳改模样;

一个老人哼哼哼,坐在火上唱不停。

课文取材于堆雪人、烧开水这些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生活场景。课文左上方画一水壶置于火炉上烧水,水沸气腾。右下方画一尊雪人,在阳光照射下逐渐消融。课本编写者采用拟人化手法,把雪人和水壶称为两个“老人,一个“白胖胖”、一个“哼哼哼”,生动而又形象地摹其形,仿其声,形声兼备。学生捧书展读,想必会心一笑。孩提时代的生活经历与眼前文字、插图描绘的意象无缝对接,童真、童趣如浓浓暖意在心头油然而生。其文其图,将永久镌刻在儿童记忆的胶片上。

又如,其第49课:“谁会算,算不了,地上多少草,天上多少鸟;谁会数,数不了,地上多少人,天空多少鸟。”(图4)与直白如话、朗朗上口的课文相配的是,辽阔天空中小鸟成群结队展翅飞翔,七八个孩子或抬头数鸟,或低头觅草。课文想象丰富,插图生动逼真,诗情画意跃于纸上,犹如一注叮当作响的清泉飘然而至,叩响了儿童的心房,滋润着儿童的心灵,激发起儿童的遐想。民国老课本就是这样,图文结合,千方百计引领儿童入情入境、心驰神往,从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与诗意,享受生命的绚烂与美丽。

三是以小见大,循序渐进地完成启蒙教化的任务。老课本以母语教育为本,着力传承语文教学上千年来特有的“童蒙养正,固本养元”的核心价值观念。但是,对学生的教化,决不能靠训诫和管教,更多的是要以小见大,用儿童耳闻目睹的生活场景、切身感受,循序渐进地教育孩子将来如何立身酬世,即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共处,从而达到育人目的。

例如,《商务国语教科书》从第一课“入学”到第34课“起居”,其中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有敬师、爱同学、课堂规则、操场规则、仪容、早起、清洁、应对、孝父母、诚实、公德……等,每一课均配一插图,画面无一不取自儿童少年司空见惯的人和事。如其中的“敬师”一课(图5),画中学生齐刷刷起立、躬身,向老师敬礼。老师站在讲台上,同样躬身,向学生还礼,师生互敬,彬彬有礼。

图5

又如,《世界书局国语课本》第69课(图6):

图6

老船夫,撑一篙,摇一橹,要出多少汗,要行多少路。坐船人,该想船夫苦。

第68课(图7):

图7

老麻雀,年纪老,跳不高,飞不高,躲在巢里叫;小麻雀,力气好,捉了虫,衔了草,孝敬老鸟吃一饱。

这些课文以充满生活气息的小事为题材,配上短文,附以生动朴素的图画,把尊重劳动、尊敬老人和学会感恩的思想教育,不露痕迹地寓于课文之中,对儿童起到润物无声的熏陶作用。

四是精心选材,充分发挥语文课本陶冶学生精神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功能。美育在中国古代早就有之。训诂学所言“羊大为美”,即为明证。到了1912年,作为民国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首次将美育定为教育方针的一项重要内容。民国老课本的编写者重视美育,精心选材,在课文中以文图并茂的形式向学生展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万物。例如,《世界书局国语课本》第154课《它呀》:

杨柳枝,软绵绵,种在池塘边,它呀,它是小黄莺的秋千。

红菱叶,一片片,浮在清水面。它呀,它是小青蛙的摇篮。

油菜花,朵朵黄,开在田中央。它呀,它是小蜜蜂的工坊。

这篇课文配以插图,引领儿童感受自然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从而发现美、鉴赏美,进而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的心灵,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完人。

四、几点启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虽然只有短短的37年时间,并且这期间国家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但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不同时期学生课本的产生,都摆脱不了具体历史环境和特定时代背景的影响,课本编写者也跳不出自我认识的局限。在肯定民国老课本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做法、经验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性。单就课文插图运用而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些课文不适当地强调儿童文学化,以“猫云狗曰”代替“诗云子曰”,课本中关于花鸟虫鱼兽的插图过多,表现手法单一,且忽略了语文课程特别是中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功能,影响了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

民国老课本虽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毕竟瑕不掩瑜。诚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所言,这些老课本,“渗透了近代著名教育家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20世纪上半叶国人对教材编写的种种尝试。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十分珍贵的资。因此,深入整理研究这批教科书,挖掘这份宝贵资源,对于我国当前语文教育改革会有很大裨益”[10]2。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体系,确定了教材编写审定和选用制度,形成了国家统一基本要求下的教材多样化格局。但也毋须讳言,当前中小学语文课本不同程度地存在经典缺失、儿童视角缺失、快乐和事实缺失的偏向,以及忽视丰富精彩的插图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效运用等问题。

从对民国时期语文课本的粗略考察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这样几点启示:

第一,在课本编写的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以儿童为本,以学科能力和智力发展为导向,密切与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必须着眼于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注重创作与再创作,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建立完善的语文学科教材体系,准确把握语文课本的选材角度。

第二,在课本编写的质量监管上,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完善的教材编写质量监管制度。加大教材编写的改革力度,打破教材编写和发行的垄断局面,鼓励社会力量、有志人士参与教材编写,逐步形成“一纲多本”、优胜劣汰的教材建设新局面。

第三,在课本编写的理论研究上,要对包括民国时期在内的各个年代的老课本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同时关注国外教材建设的新走向、新发展,取长补短、为我所用。使我国的语文课本的编写出版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此外还要适时开展新教材的教学试验和教材质量的评估。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编写出更多更好的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且能得到社会认可、受到师生欢迎的语文课本。

[1]叶圣陶.开明国语课本(上下册)[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5.

[2]魏冰心等.世界书局国语课本[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1.

[3]庄俞等.商务国语教科书[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1.

[4]戴克敦等.女子国文教科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08.

[5]王丽.安身立命少年书——重温民国小学国语老课本[N].中国青年报,2011-12-28(12).

[6]罗静,陈思.来看民国语文教材,有甄嬛体,还教戒赌存钱种花.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 - 08/29/c-123642541-4.htm.

[7]王星.清末民初教科书里的传统节日[EB/OL].http://big5.gmw.cn/g2b/meiwen.gmw.cn/2012 - 08/12/content-4775390.htm.

[8]王琼.“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举行[EB/OL].http://www.jyb.cn/book/dssx/201106/t20110610-436483.html.

[9]教育部新闻办公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M]//对话教育热点2011.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10]闫苹,张雯.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评介[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国语民国教科书
《左传》《国语》所见旧有繇辞及临时自撰繇辞考辨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国语·周语》“奉礼义成”辨析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电影(2018年10期)2018-10-26 01:55:26
《国语》故训与古文字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论“国语骑射”政策在清朝教育中的推行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百家讲坛(2016年6期)2016-09-28 08:10:15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中学生(2016年20期)2016-08-16 01: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