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克孜·伊布拉音
(新疆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乌鲁木齐830046)
所谓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主要是指使企业实训和职业院校理论教育相互结合,使学生在学校接受系统理论教育的同时,可以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从而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的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双元制”中的一元是职业教育培训中的企业,它是学生提高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基地。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必须要通过劳动部门的职业介绍中介部门或者自己去选择一家企业,然后根据法律规定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后得到一个培训岗位。企业完全承担培训经费,根据合同为学生提供培训指导人员、培训设备、培训场地,并要支付学生相应津贴,在学生培训合格后,他们可以选择继续深造、留在实训企业工作或者去其它企业工作,原培训企业不得加以阻拦。
德国“双元制”的另一元是职业教育院校。职业教育院校是德国教育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德国,学生如果想接受“双元制”培训,就必须要获取相当于我国初中的毕业证书,学生在职业教育院校中要接受和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特别要重视为未来职业做准备的实践技能的培养。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中,学生具有企业学徒工和职业院校学生的双重身份,职业院校和实训企业在人才整体培养目标上是相辅相成、互相配合的,特别是在学生具体操作技能的培训中,两者既各有侧重,相互独立,又能相互协作,学校并不负责学生的培训证书发放、成绩认定、结业考核等事项,而是由各个行业协会来负责的。实训企业和职业院校的紧密配合及考核机构的严格把关,保证了德国职业教育整体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是采用企业和院校相互分工的方式来完成的,使学生具有了双重身份。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为期一般是三年,在整个办学过程中,基本上分成了前两年的基础学习和后一年的深化学习两个阶段。在基础学习阶段,学生主要是接受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并要进行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培训,他们每个学期有一半的时间在接受理论知识教育,一半时间参与到企业实践技能的培训;在深化学习阶段,学生需要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毕业设计和完成两个专题作业,并只有在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和毕业考试以后,才能够获得相应的学位、证书、文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按照政府教育部门所指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一般而言,理论知识的传授主要是为实训而服务的,其教学实践占总培训时间的30%左右,而在企业中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则占总培训时间的70%。行业协会主要负责学生的企业实训,按《职业教育法》的规定,企业在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训方面发挥着主体作用。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以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来取代分课程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方案。从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宏观结构来看,10 到20 个学习领域,即10 到20 门课程组成了每个职业教育课程。以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突破了传统学科体系框架限制,从而使职业行动领域成为学习领域设置依据,从而把工作过程作为课程内容进行重组的标准和参考,工作过程导向成为其最为本质的特征。
例如,机电一体化专业原有的学科体系设计的“液压和气动”、“信息学”、“电子学”等课程被以工作过程为主要参照标准的“使用数据处理系统的联通”、“机械子系统的制作”、“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关系分析”等相关课程所取代。而以工作过程为主要参照标准的课程体系更能够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更有利于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997年,德国颁布实施了职业教育院校的《框架教学计划》,并在这个计划中明确指出,为了更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独立制定、实施、评价计划,各个职业院校必须要实施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而且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使枯燥无味的专业知识更加具体化、生动化。例如,教师在讲授物流相关课程内容时,要在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后,带学生到实验室进行模拟角色扮演,使学生在物品采购、进货、货物登记、货物保管、出货及销售等各个环节中扮演着不同角色。由此可见,采取行动导向的课程实施方案传授学习领域课程内容,可以使得行动体系课程内容和学科体系课程内容在结构上相互补充。
在德国的“双元制”高等职业院校中,有着一批既有丰富实践能力又懂理论的师资队伍,这些教师一般都具有“工程师”和“教师”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在学校中除了有一批专职教师以外,还有一大批兼职教师,而且兼职教师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中占有较高的比例,仅在柏林高等专科院校的800 名教师中,兼职教师就有500 人,而专职教师仅有300人。这些兼职教师主要来自于生产一线工人、管理人员、工程师,他们所掌握的丰富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他们有着严格的培养管理制度,在高校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证书以后,要到专门的进修学院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并考核合格后,才能得到政府所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就十分重视对其实践技能的培养,也是采用“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教师既要接受教学技能培训,也要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并且,各个高职院校也十分重视对于教师的继续教育,他们需要在每三年完成15 个学分的培训。
因此,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一定要强化对教师的培养、考核和管理。首先,要能够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准入门槛,要能够吸收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操作能力的一线员工、管理者、工程师到师资队伍中;其次,要能够不断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培养,将高职院校各类专业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当成是头等大事,并且要为教师深入实践提供各种支持;最后,要在对教师考核过程中加强行业协会影响力,以此来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师技能考核。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中,政府规定企业必须要承担起主导性的作用,我国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并且在校企合作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中,企业可以承担着更大的责任。为加强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通过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企业教材和企业课堂的规范化运作,提高教育质量,并严格高职院校“企业教师”的认可资格。一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通过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放大企业的影响力。将建立学生顶岗实训与就业、建立企业课堂、教师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吸收企业专家参与到高职教学大纲制定等相关活动和功能进行捆绑,从而推动校企互动合作发展。
在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中,“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而言,他们在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化改革中,必须要适应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个转变是角色的转变,要能够以辅导员或者是教练员的角色来取代原有的绝对主导地位引导者的角色;第二个转变是由一般的动口理论知识和能力的教授方式向动口和动手相互结合的知识传授方式转变,促使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第三个转变是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师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用教中做的知识传授方式来取代教完再做的教学方式。
[1] 雷正光.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三个层面及其可借鉴的若干经验[J].外国教育资料,2000,(1).
[2] 贾果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特点分析及其借鉴意义[J].继续教育,2009,(9).
[3] 张熙.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概览[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4] 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突破[J].职教论坛,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