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冬玲 (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黑龙江 大庆163001)
地震解释后,断层数量有了明显增加,大断层多为断点所证实,而小断层,尤其是新增小断层绝大多数没有断点控制。原断层的平面组合、规模、要素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局部变化,并新增了许多断距小于5.0m的小断层。通过分析原断层的变化及新增情况,总结出了“合并”、“拆分”、“延长”、“缩短”、“位置偏移”、“倾向改变”、“消失”、“新增”等多种断层变化类型。地震解释断层是否具备遮蔽性,原断层的改变是否真实、新增或新解释的小断层是否存在都需要采取一定技术手段加以证实。为此,利用近几年加测的RFT(重复式地层测试仪)小层压力资料验证了不同规模地震解释断层的遮蔽性,取得新解释断层的组合、规模、要素变化的认识,将更好地指导油田注采关系分析和单井措施挖潜工作。
RFT是目前各油田最普遍使用的一种电缆地层测试器,它能通过测井的方法取得类似试井的技术成果,在裸眼井中选择性地取得多个小层的真实地层压力,从而形成单井小层地层压力趋势剖面。在取得多口井的小层压力剖面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联立对比方式进行井间连通状况分析,指导井组注采关系调整。
应用RFT小层压力资料判别断层遮蔽性的技术原理是:当2口井旳小层压力变化趋势不一致且同一单元的地层压力值差异较大时,可视为断层存在遮蔽性,当层段内小层压力变化趋势一致且同一单元的地层压力值相等时,可视为断层没有遮蔽性。
图1 X1井区PⅠ组顶面构造图及井间地震剖面
X1井和X2井是2口新钻井,于2011年5月进行了RFT测试。A1位于X1井和X2井之间,是通过地震解释新认识的一条小断层。地震解释该断层纵向延伸范围为SⅠ~PⅡ (SⅠ为萨尔图油层Ⅰ油组,PⅡ为葡萄花油层Ⅱ油组),垂向断距均小于5.0m。从地震剖面上看,同相轴无明显的错扭现象,断开特征很不明显 (见图1)。附近油水井均无测井断点响应。因此该断层的存在性成疑。
从SⅢ9a(SⅢ为萨尔图油层Ⅲ油组)、PⅠ2a、PⅠ2b、PⅠ3这4个单元的沉积相带图看 (见图2),X1井和X2井在每个单元的岩性都是相同的,说明2口井旳砂体连通情况非常好。
从小层压力变化趋势看 (见图3),X1井和X2井在SⅢ、PⅠ各小层压力趋势比较相似。因此SⅢ、PⅠ油组各层连通效果比较好。在砂体连通状况较好的情况下,地层压力趋势又相似,说明A1断层不具备遮蔽性。从SⅢ9a、PⅠ2a、PⅠ2b、PⅠ3这4个单元的测压值看 (见表1),X1井和X2井在每个单元的地层压力值都是相同或相近的,也说明2口井的连通性非常好。
图2 X1井区部分测压单元沉积相带图
图3 X1井和X2井RFT小层压力趋势对比图
表1 X1井和X2井部分油层单元RFT测压结果对比表
图4 X3井区萨三油层组顶面构造图
X3是一口二次加密注水井,X4和X5是与之同井组的2口采油井。SⅢ组顶面构造图(见图4)上显示X3注水井与X4采油井处在该断层上升盘一侧,而X5采油井处于断层下降盘一侧。X3井组射孔对应情况比较好 (见表2),萨Ⅲ组是其重要开采对象,其中X3井射开萨Ⅲ组油层砂岩和有效厚度分别占全井的20%、30%,历次同位素测试表明萨Ⅲ组油层吸水量占全井注水量的17%~39% 。注水井X3与采油井X4及X5的生产数据动态变化均有一致性 (见图5),表明该断层未对井间注采关系产生明显影响,不是影响该井组开发的主控因素。可见,断距小于5.0m的断层要么不存在,要么对井区注采关系的影响甚微。
表2 X3井组射孔对应情况表
图5 X3井组开发曲线
X6井和X7井是聚驱新钻井 (见图6),于2011年5月进行了RFT测试。从SⅠ~PⅡ顶面构造图上看,地震解释后A2断层向南东方向有所延长,而X6井和X7井正好位于A2延长段两侧。该断层延长段的纵向延伸范围为S0~GⅣ,最大垂向断距约为8.0m。从地震剖面上看,其断面附近同相轴错扭现象明显。附近的X8井在PⅠ组顶面有断点响应。证明该断层的地震解释成果是可靠的。
图6 X6井区PⅠ组顶面构造图及井间地震剖面
从SⅡ4、SⅢ8、PⅠ2a、PⅠ2b这4个单元的沉积相带图看 (见图7),X1井和X2井在每个单元的岩性基本相同的,说明2口井的砂体连通情况较好。
从小层压力变化趋势看 (见图8),X6和X7井在SⅠ、SⅡ、SⅢ、PⅠ、PⅡ各小层压力趋势都很不一致,因此SⅠ-PⅡ层段油层连通效果很差。从SⅡ4、SⅢ8、PⅠ2a、PⅠ2b、PⅠ3这5个单元的测压值看 (见表3),X6井和X7井在每个单元的地层压力值都相差较大,也说明2口井的连通性很差。在砂体连通状况较好的情况下,地层压力趋势不一致,说明A1断层具有较强遮蔽性。
图7 X6井区部分测压单元沉积相带图
图8 X6井和X7井RFT小层压力趋势对比图
表3 X6井和X7井部分油层单元RFT测压结果对比表
图9 X8井区SⅢ层组顶面构造图
X8是一口二次加密注水井,X9和X10是与之同井组的两口采油井。从SⅢ油层组顶面构造图上看(见图9),X8注水井与X10采油井同处在断层上升盘一侧,而X9采油井处于断层下降盘一侧。从该井组射孔对应情况统计表中看 (见表4),X8井组射开对应情况比较好。
采油井X9处于“Y”字形断层组合半封闭区内,注水井X8是其附近唯一注水井点。从历史生产动态数据变化看 (见图10),注水井X8与采油井X10生产动态数据变化一致性强,而与X9的生产动态数据变化没有表现出相关性,表明该断层在萨葡层段具备遮蔽性特征。可见,断距较大 (5.0m≤断距<10.0m)的断层对井区注采关系的影响较大。
表4 X8井组射孔对应情况统计表
图10 X8井组开发曲线
(1)与沉积相、动态数据等紧密结合,RFT测压资料可用来较好地识别断层是否存在和推断断层是否具备遮蔽性。
(2)在进行注采关系调整时,针对断距小于5.0m的小断层遮蔽性很差,可忽略其影响;而对于针对断距≥5.0m的断层必须认真重视,因为该类断层具有较高的遮蔽性,对油田开发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