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研究生学术道德现状调查

2013-12-03 07:35:34许竹青苏天照
卫生软科学 2013年12期
关键词:调查者导师对象

许竹青,苏天照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1)

研究生是学术研究和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是科技创新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高质量的科研结果产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水平。我国自1999年开始实行研究生扩招政策,扩招政策背景下,研究生人数持续攀升,而连续几年的扩招所带来的研究生学术失范等质量滑坡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概括的说,学术失范行为是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篡改数据和剽窃三种行为。但是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1]。因此,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形成严谨的学术作风成为为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1 对象与内容

本次调查对象是山西医科大学在校研究生,调查主要围绕目前研究生对学术规范的意识情况、导师在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方面的作用、学术失范具体表现形式、引起学术失范的原因等问题进行调查。问卷共设计35个问题,34个选择题,1个论述题。

2 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2012 年11月发放270份问卷,根据分层抽样原则在一、二年级中随机抽取调查对象,回收有效问卷251份,有效率达93%。其中男生93人,女生158 人。利用Excle与SPSS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3 结果

3.1 学术规范的认知情况

3.1.1 学习与科研过程中学术规范意识情况

对251名调查对象的调查中,有29名调查对象表示学习与科研过程中总有学术规范的意识,占总人数的12%;132名调查对象表示学习与科研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有学术规范意识,占53%;70名调查对象表示只是偶尔注意,占28%;20名调查对象表示完全没有意识,占8%;说明调查对象中的学术规范意识有一定的基础,超过了半数,见图1。

图1 调查对象学习与科研中学术意识情况

3.1.2 日常学习与科研行为调查

从图2可以看出,在平常的学习与科研中,调查者完全自觉主动的检索并学习文献的有31人,仅占总人数的12%;多数时候主动进行学习与科研活动的有51人,占20%;调查者中主动进行文献检索与学习的占32%(包括完全自觉主动与多数时候主动)。另外,251名调查者中有159人平均每周学习文献1次或不看文献,占总人数的63%;76名调查者1周2~3次,占30%;说明调查者学习文献频率普遍较低,见图3。

图2 调查对象检索并学习文献的自觉情况

图3 调查者学习文献频率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中仅有25人(占总人数的10%)明确表示不会用网络下载的方式完成作业,而104人(占总人数的42%)会用网络下载的方式完成作业,118人表示会视情况而定(占总人数的48%),表明90%的调查对象在平时的学习中并未严格遵循学术道德规范,见图4。

图4 调查对象利用网络下载完成作业情况

3.2 导师在研究生学术道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51名调查者的调查中,有187人认为导师在平常的学习与科研活动中的表率作用比较好,占总人数的75%,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形成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并且被问到导师是否有过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方面的指导时,193人(占77%)表示有过学术道德及学术规范方面的指导,58人回答从来没有过指导。见图5、6。

3.3 引起学术失范的具体行为表现

251名调查对象中,75人(占30%)承认自己或周围的人有过篡改、伪造数据的行为;55人(占22%)有过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学术失范行为,有43人(占17%)表示发表论文中有“搭便车”的现象;38人(占15%)存在一稿两投或一稿多投;有30人(占12%)当“枪手”或请别人当“枪手”,仅有10人(占4%)表示会通过网络及其他途径购买他人学术产品,见图7。

图5 导师的表率作用图

图6 导师对研究生学术道德与规范指导情况

图7 学术失范具体表现行为所占比例

3.4 引起学术失范的原因调查

图8 引起学术失范的原因

图8所示,社会风气不良与科研压力过大成为引起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人数分别有64人、61人,占总人数的25%、24%;而其他原因依次为对学术道德规范了解不够、评价制度不合理、不会没办法、利益趋势。表明现如今社会大环境对学术道德的影响比较大,其次是科研压力的影响成为学术失范的又一重要原因。

同时,80位调查者(占32%)认为论文发表数量对学术失范非常有影响,论文的发表数量作为评价研究生科研质量的指标之一,同时也是科研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见图9。

图9 调查者对论文发表数量与学术失范关系的观点

4 讨论

4.1 研究生学术道德

本次研究针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生在学习与科研活动中的学术规范意识有一定的基础,但仍有部分被调查者意识比较薄弱(包括仅偶尔注意学术规范和根本没有这方面意识)。对研究生日常学习与科研行为调查发现研究生中主动进行文献检索与学习的共占 32%(包括完全自觉主动与多数时候主动),表明研究生学习与科研过程中的行为多数比较被动。日常的学习与科研中学习文献频率较低,且 90%的调查者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会采用网络下载的方式,并未严格遵守学术规范。

4.2 导师对学术道德的影响

导师作为研究生学术生涯的主要接触者,必然成为学术道德形成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导师在学术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较好,导师对研究生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形成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4.3 研究生学术活动中的学术不端行为

研究生在学术活动中,学术失范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为篡改、伪造数据,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一稿两投或多投,发表论文中“搭便车”现象,当“枪手”或请人当“枪手”及通过网络及其他途径购买他人学术产品等。其中篡改、伪造数据和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成为最主要的行为表现。

4.4 引起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

调查显示,社会大环境和科研压力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而论文的发表数量作为现如今评价研究生科研质量的指标,更多的高校将其作为研究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使竞争力增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压力。而科研压力过重可能会引起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出现,导致其学术道德失范现象。

5 建议

5.1 入学发放学术道德及规范手册,建立个人诚信档案

意识是社会道德与规范的内在支撑,是重要的价值观念基础,培养研究生学术规范意识是形成良好学术道德的基本工作。因此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应从入学之初开始,甚至可以从本科入学开始。首先通过发放入学前学术道德及规范手册,对其内容进行宣教,并针对学术失范案例及惩处办法进行专项宣讲,从而提高研究生学术道德及时刻严格遵循学术规范的意识;其次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对研究生开始学习与科研生涯的诚信度进行记录。

5.2 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行为的监督,建立有效奖惩机制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形成良好学术道德的重要因素。严格的说,要绝对禁止失范是不可能的,个人的越轨行为有其突发性,关键是不能让失范行为积累成为一种社会风潮,成为一种理性化的有预期的习惯化行为[2]。因此,对研究生科研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规范,例如平常作业、考试、互联网及图书馆应用,论文发表过程中的引用规范等,只有将这些细节行为逐步规范,形成良好的科研习惯,才是最防止科研不端行为发生的有效措施。同时,高校建立专门的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检察部门对研究生科研行为进行严格有效的监督,并建立起有效合理的奖惩机制,也是防范研究生科研不端行为发生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借鉴美国传统名校的成功经验来完善我们目前的不足。如普林斯顿大学在本科生学术管理实践中能关注学生自律精神的培养, 追求学术规范标准的细化,实现学术规范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决不姑息对学术失范行为的惩治[3]。

5.3 科研评价指标多样化,提升研究质量

借鉴国内外高校科研评价的成熟经验,对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本学校现状制定多样化,多维度的科研评价指标。研究生在进行科研及相关活中严格遵循研究标准,培养自律精神,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升研究质量。

[1]孔玲燕,袁曦临.国外学界对于“学术失范”问题的认识及其应对措施[J].新世纪图书馆,2012,(7):3-8

[2]许竹青,丁美超,苏天照.护理学专业研究生学术失范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13,15:1461-1462.

[3]郭 洁,郭 宁.美国传统名校是怎样捍卫学术诚信的——普林斯顿大学本科生学术规范管理制度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8,(7):76-79,89.

猜你喜欢
调查者导师对象
神秘来电
睿士(2023年2期)2023-03-02 02:01:09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意林(2018年3期)2018-03-02 15:17:24
导师榜
Sample Size Calculations for Comparing Groups with Binary Outcomes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九成人认为作风有改进
当代贵州(2015年4期)2015-10-21 19:57:05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