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性研究Δ

2013-12-03 03:35袁子民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中国药房 2013年5期
关键词:释药介质乙醇

袁子民,王 博,王 静,程 岚(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

β-榄香烯(β-Elemene,β-ELE)是一种由抗癌中药榄香烯挥发油进一步精馏纯化,主要去除γ-、δ-榄香烯异构体后得到的单体有效成分,具有一定刺激性。为降低其刺激性带来的不良反应、增加其在体内肝脏中的分布,笔者采用界面缩聚法制备了肝靶向β-ELE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β-ELE-PBCA-NP)[1],为考察其释药特性,进一步预测其在体内释放情况、体内作用时间及规律;采用透析袋扩散法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为其制备工艺及其体内试验提供了科学依据。

1 材料

LC-10AP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药物释放溶出仪(改装,上海黄海药检仪器有限公司)。

β-ELE原料药(大连远大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00812,纯度:>98%);β-ELE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00268-200401,纯度:>99%);β-ELE-PBCA-NP(自制,含量:1 mg/ml);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BCA,北京瞬康医用胶有限公司);泊洛沙姆(德国BASF公司,型号:188);右旋糖酐(西安罗森伯科技有限公司);甲醇为色谱纯,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透析袋(截留分子质量8000~15000,上海华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β-ELE-PBCA-NP及空白PBCA-NP的制备

取β-ELE及BCA适量,用丙酮溶解作为有机相;取泊洛沙姆及右旋糖酐适量,用蒸馏水溶解作为水相,并用0.01 mol/L盐酸调pH值至3.0。在室温、一定转速磁力搅拌下,将有机相按一定比例缓缓加入水相中,搅拌3 h至有机溶剂挥尽,用0.01 mol/L NaOH调pH为7.0,继续搅拌0.5 h,过G3漏斗,低温静置,即得乳白色泛蓝色乳光的β-ELE-PBCA-NP胶体溶液[1]。同法制得不加β-ELE的空白PBCA-NP胶体溶液。

2.2 β-ELE含量测定

2.2.1 色谱条件。色谱柱:Diamonsil C18(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95∶5,V/V),流速:1.0 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10 nm。

2.2.2 线性关系考察。精密称取β-ELE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β-ELE 0.0224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β-ELE对照品1.0、2.5、5.0、10.0、15.0、20.0 μl,进样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积分值(y)为纵坐标,β-ELE对照品进样量(x)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其回归方程为y=528008x+29.2(r=0.9994)。结果表明,β-ELE进样量在0.0224~0.448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2.3 空白干扰试验。分别取β-ELE-PBCA-NP、空白PBCA-NP胶体溶液2 ml,分别置于处理好的透析袋内,两端扎紧,按“2.3.1”累积释放度测定方法,分别于48 h精密量取各释放介质1.0 ml,过0.45 μm微孔滤膜,滤液分别作为供试品溶液、空白对照溶液。精密吸取β-ELE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空白对照溶液各10 μl,进样测定。结果,空白对照溶液在与β-ELE相同保留时间处无色谱峰出现,表明其他成分对主成分含量测定无干扰,见图1。

图1 高效液相色谱图Fig 1 HPLC chromatograms

2.2.4 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连续进样6次,分别测定色谱峰峰面积。结果,RSD=1.6%(n=6),表明方法精密度良好。

2.2.5 稳定性试验。取供试品溶液,分别于放置0、2、4、6、8 h后进样,测定色谱峰面积。结果,RSD=1.5%(n=5),表明溶液在8 h内稳定。

2.2.6 重复性试验。取β-ELE-PBCA-NP胶体溶液2 ml(约含β-ELE 2 mg左右),置于处理好的透析袋内,按“2.3.1”项下的释放度测定方法,在6 h时分别精密量取6份释放介质各1.0 ml,过0.45 μm微孔滤膜,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分别测定释放介质中β-ELE的含量。结果,RSD=1.9%(n=6),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2.2.7 回收率试验。在空白释放介质中,分别加入β-ELE对照品各3份,使其质量浓度分别为5、10、20 μg/ml,进样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β-ELE低、中、高质量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8%、97.7%、98.9%,RSD分别为1.7%、1.9%、1.8%(n=3)。

2.3 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2.3.1 β-ELE溶液及β-ELE-PBCA-NP胶体溶液体外累积释放度的测定。分别取约含2 mg β-ELE的释放介质[即生理盐水(含50%乙醇和0.5%十二烷基硫酸钠)]及β-ELE-PBCA-NP胶体溶液2 ml(约含β-ELE 2 mg左右),分别置于处理好的透析袋内[2],两端扎紧,固定于桨式搅拌器上,置于盛有100 ml释放介质的烧瓶内,瓶口密封,扩散池37℃恒温,转速100 r/min。分别在0.5、1、2、4、6、8、12、24、48 h时精密量取释放介质1.0 ml,过0.45 μm微孔滤膜,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同时补加1.0 ml释放介质。分别精密吸取2种溶液各10 μl,进样测定,计算β-ELE溶液及β-ELE-PBCA-NP胶体溶液的累积释放度,并绘制释药曲线,结果见图2。

由图2可见,β-ELE溶液8 h的累积释放度已接近90%;而β-ELE-PBCA-NP胶体溶液48 h累积释放度为70.8%,且0.5 h的累积释放度仅为8.7%。

2.3.2 体外释药模型的拟合。根据文献[3-5],采用常用的体外释药方程对β-ELE-PBCA-NP胶体溶液的体外释药数据进行拟合。结果,β-ELE-PBCA-NP胶体溶液体外释药以Weibull方程拟合最好(r=0.9977),详见表1(表中Q为累积释放度,t为取样时间)。

图2 2种溶液的体外释药曲线Fig 2 Release curves of 2 kinds of solution in vitro

表1 体外释药模型拟合结果Tab 1 Results of fitted release mode in vitro

2.3.3 释药机制。由图2释药曲线可知,β-ELE-PBCA-NP释药分为突释和缓释2个过程:0~4 h属于突释阶段,释放药物总量近30%,该部分药物主要来自未被包裹、黏附在纳米粒表面或包埋较浅的药物分子,使药物发生短暂的快速释放;4 h后结合在纳米粒骨架中的药物通过骨架的扩散或溶解、消化与降解慢慢释放,从而实现纳米粒对药物的缓释作用。

3 讨论

纳米粒体外释药特性的研究,常采用透析袋法、生物膜扩散等技术。本试验采用透析袋扩散技术,该法简单、易行。透析袋的预处理方法为先在纯净水中煮沸15 min,然后放入20%乙醇液中浸泡,使用时用纯净水冲洗3次。另外β-ELE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前期试验中对流动相进行多次筛选,结果采用甲醇-水(95∶5,V/V)为流动相后,发现供试品色谱中待测组分分离度良好。

前期试验中对释放介质进行了筛选,采用HPLC法测定β-ELE在含20%乙醇生理盐水、40%乙醇、含50%乙醇生理盐水、含0.5%吐温80及50%乙醇生理盐水、含0.5%十二烷基硫酸钠及50%乙醇生理盐水等释放介质中形成饱和溶液时的平衡溶解度。结果,β-ELE在含0.5%十二烷基硫酸钠及50%乙醇的生理盐水中溶解度达到331 mg/L,因此选择其作为释放介质,结果表明能够到达漏槽条件。

本试验的目的主要是考察β-ELE-PBCA-NP胶体溶液是否具有突释效应及缓释作用。由释药曲线可知,与β-ELE溶液相比,β-ELE-PBCA-NP胶体溶液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1]王博,袁子民,程岚.β-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研究[J].中草药,2011,42(3):474.

[2]李艳辉,李媛,鲍美华.苦参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冻干粉针剂的制备及体外释放[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40(6):425.

[3]黄义,李媛,李新中.齐墩果酸纳米囊体外释放研究[J].中药材,2008,31(2):283.

[4]薛红,郭建鹏.月见草油微球的体外释放度研究[J].中国药房,2009,20(27):2109.

[5]张洪,成蓓,詹新安.联苯双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性评析[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9,25(1):15.

猜你喜欢
释药介质乙醇
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技术在我国的创新发展与应用
乙醇的学习指导
信息交流介质的演化与选择偏好
乙醇和乙酸常见考点例忻
新催化剂推进直接乙醇燃料电池发展
榆神50万吨煤基乙醇项目乙醇装置建设进展
雷公藤甲素普通脂质体与包合物脂质体体外释药特点对比分析*
伊维菌素释药行为与介质中溶解度相关性研究
蛇床子素渗透泵控释片制备工艺的优化及其体外释药行为
大川芎方多组分制剂释药特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