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遂平县畜牧局,河南驻马店 463100)
近几年来,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提高,猪瘟的流行特点发生了变化,零星散发的非典型猪瘟时有发生,继发感染、混合感染猪瘟现象普遍存在。遂平县生猪养殖发展快,尽管猪瘟免疫密度已高达100%,但免疫合格率并不高,猪瘟疫病不断发生。笔者为了解遂平县猪只注射猪瘟疫苗后的抗体水平,通过对种猪场仔猪进行母源抗体及免疫抗体监测发现,当抗体平均效价降至HIA1∶16时,再进行首免和二免,取得了明显的防制效果。
1.1.1 实验器材 96孔微量血凝反应板、移液器、微量振荡器。
1.1.2 试剂 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诊断液、阴性和阳性血清、稀释液均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批号为:120329;猪瘟脾淋苗,云南省生物制药厂生产,批号为120228。
1.1.3 待检血清 采集不同日龄猪血液550份,分离血清,待检。
猪瘟血清抗体水平的检测采用正向血凝试验。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即在96孔血凝板上,每孔加入50μL稀释液,每排第1孔加入待检血清50μL,递比稀释待检血清至血清浓度为l∶512,最后50μL丢弃。再在每孔加入抗原诊断液25μL,置湿盒中于25℃孵育1.5~3 h,判定结果。
判定标准:凡能使50%的红细胞凝集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为该份血清的抗体效价,猪瘟血清抗体效价高于或等于1∶16视为免疫合格。
应用上述方法,将试验猪分两组作对比试验。
按常规免疫母猪所产仔猪,分5窝,每窝10头,共计50头,出生后未作任何免疫,自18日龄开始逐日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方法监测其母源抗体水平,当母源抗体有50%在1∶16或以下,就对本窝仔猪进行猪瘟疫苗接种,仔猪3头份,其母猪6头份,接种7d后检测抗体,3d后仔猪断奶;50日龄时开始监测抗体水平,当50%降到1∶16时,进行二免,接种剂量4头份,直到商品猪出栏。
按常规免疫的母猪所产仔猪,分5窝,每窝10头,共计50头;按本场常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仔猪20日龄首免3头份,65日龄时二免4头份。
20日龄之前,所有仔猪母源抗体均在1∶16,即猪瘟免疫保护水平之上,到23日龄时56%的母源抗体降为1∶16,此时接种猪瘟疫苗,仔猪3头份,其母猪6头份。
应用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对首免后50日龄仔猪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监测,56日龄时,46%仔猪抗体水平降至1∶16以下,进行二免,接种4头份,直到出栏。
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猪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详见表1。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猪瘟比较
4.1 通过检测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水平,可以根据抗体消长规律确定仔猪首免日龄。试验表明,20日龄仔猪母源抗体水平较高,尤其是其母源抗效价96%≥1∶32的仔猪,接种2头份疫苗时难以抵抗母源抗体的干扰,从而导致免疫失败,使这部份仔猪在二免之前抗体处于较低水平,潜在感染猪瘟强毒的危险,这一点提示该猪场不宜采用20日龄首免,应采用23~25日龄首免,并以3~4头份剂量的免疫效果为佳。
4.2 如何适时免疫接种,一方面要避开母源抗体的干扰,一方面又要维持抗体效价的群体保护率,只有依据猪瘟免疫抗体监测,指导猪场科学合理的免疫。猪瘟抗体检测是预防和控制猪瘟发生的重要手段,对于猪场尤其是规模化养猪场应增强预防意识,建立猪瘟免疫监测,制定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不要盲目套用某场免疫程序,应根据本场疫病情况和动态监测结果来制定免疫程序。
4.3 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看,试验组猪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远低于对照组,这说明采用猪瘟抗体监测的手段预防猪瘟发生是确实可行的。
4.4 通过本实验,建议规模养殖户重视猪瘟抗体监测,抗体监测的目的不仅仅是诊断,更主要的是评价猪群整体的免疫状况,并且根据监测结果对免疫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或提供一些预警机制。对于生产母猪,猪场根据自身实际,严格做到全进全出,生产流程相当规范的猪场,可以跟胎次免疫,但每年需合理地进行2~3次免疫抗体监测。对于仔猪建议在首免之前检测仔猪的母源抗体水平,以确定最佳首免日龄;免疫过早,母源抗体影响太大,容易造成免疫失败或群体抗体不均衡,免疫过迟,猪瘟免疫空白期加长,染病危险增加;同时最好在正常二免前也检测猪瘟抗体水平,以确定免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