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娟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太原030024)
复方羽龙制剂是由鬼箭羽、白花蛇舌草和穿山龙三味药的提取物按一定的配伍比例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剂型,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活血化瘀的功效,治疗蛋白尿疗效显著。阿霉素所致实验性肾损伤模型,其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符合人类的微小病变型肾病(MCN),是一个国际公认的动物模型,所以本实验选用该模型考察复方羽龙制剂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并阐述其治疗肾病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发此方提供实验依据。
1.动物:同批清洁级健康雄性 Wistar大鼠60只,体重180±10g,购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合格证号:20110310。
2.药物:复方羽龙制剂(山西省中医院制剂科制备,批号:20111012),配制为高、中、低3种剂量溶液(生药含量分别为2g/ml、1g/ml、0.5g/ml)。雷公藤多苷片,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11102,10mg/片,用蒸馏水配制成2mg/ml的混悬液。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阿霉素ADR),浙江海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20105,10mg/瓶,用生理盐水配制成2mg/ml的溶液。
3.试剂与仪器:SOD 试剂盒(批号:110516)、MDA试剂盒(批号:120510)、T-AOC试剂盒(批号:110517)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 (美国实验仪器公司生产制造),72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美国PACKA.Rn公司生产制造),奥林巴斯BX50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JEM-1200EX),离心机(LD5-2A北京医用离心机厂)。
1.动物模型的制作: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所有大鼠实验前24h尿蛋白定量均正常,称体重,按简单随机化原则分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雷公藤多苷片组,每组10只;并应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确保各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然后尾静脉注射ADR造模。参照Bertani氏方法,改良复制阿霉素微小病变型肾病大鼠模型,每只鼠第一次尾静脉注射ADR 4mg/kg,1周后,第2次注射3.5mg/kg。空白组用相同的方法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第2次注射ADR 1周后收集尿液,检测出尿蛋白,说明造模成功。
2.给药:自造模后1周起,治疗组大鼠分别予复方羽龙制剂溶液、雷公藤多苷混悬液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对照,灌胃量10ml/(kg·d)。均连续给药28天。
3.指标测定方法。
一般情况:观察大鼠的精神状态、体重、体毛、进食量、饮水量、二便及活动情况等。
24h尿蛋白定量:实验第7、14、21、28天,分别置大鼠于代谢笼中,留取24h尿量,用比色法测定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定量(mg/dl)=比色结果×100×6.43。
血清 Alb、TC、TG、BUN、Scr、SOD、MDA、T-AOC测定:给药结束后第2天,各组大鼠麻醉后经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血清Alb、TC、TG、BUN、Scr含量采用全自动血液生化仪测定;SOD、MDA和T-AOC均按试剂盒规定程序进行测定。
4.统计学处理:SPSS10.0版统计软件,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1.一般情况:除正常组外,尾静脉注射ADR的各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泻,摄食减少,精神委顿,形体消瘦,活动减少,体毛干枯不齐,尾部苍白粗糙,药物组大鼠表现均较模型组轻,但不如正常组健康。共死亡大鼠3只,模型组2只,低剂量组1只。
正常组大鼠体重持续增加;造模后,模型组体重持续降低;药物组给药后3~5天体重开始缓缓增加。
2.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给药后第7、14、21、28天,模型组尿蛋白定量进行性升高,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各药物组尿蛋白定量均较同期模型组降低,给药后第7天无统计学意义;给药后14天正常组及复方羽龙制剂高、中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复方羽龙制剂高剂量组治疗作用最为显著(P<0.01),而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降尿蛋白效果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24h尿蛋白量比较(±s)
表1 各组大鼠24h尿蛋白量比较(±s)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组 别 数目(只)尿蛋白量(mg/24h)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 第28天正常对照组 10 10.53±0.25 11.84±0.32 10.83±0.27 10.63±0.21模型对照组 10 40.45±10.56△△ 73.78±15.54△△ 135.76±25.72△△221.08±38.56△△雷公藤组 10 22.73±12.76 49.47±17.36* 95.43±23.34**120.82±41.75**高剂量组 10 24.78±10.34 45.24±16.23* 85.28±27.73**108.57±40.32**中剂量组 10 26.45±11.81 46.86±15.45* 86.57±24.62* 110.56±37.52**低剂量组 10 30.71±13.67 50.12±16.39 97.96±27.9* 116.21±39.35**
3.大鼠血液生化指标比较:模型组较正常组血清Alb水平明显降低(P<0.01),TC、TG、TP、BUN、Scr水平明显升高(P<0.01)。各治疗组较模型组血清Alb水平增高,TC、TG、BUN、Scr水平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复方羽龙制剂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见表2。
表2 各组大鼠血液生化指标比较±s)
表2 各组大鼠血液生化指标比较±s)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组 别数目(只)Alb(g/L)TC(mmol/L)TG(mmol/L)TP(g/L)BUN(mmol/L)Scr(μmol/L)正常对照组 10 30.5±2.2 2.86±0.75 1.32±0.26 68.4±5.6 12.1±2.2 52±15模型对照组 8 18.5±3.2△△6.54±1.26△△3.25±0.68△△54.3±2.5△△ 26.5±3.6△△ 96±12△△雷公藤组 10 26.8±2.4**4.23±1.12**2.45±0.42**60.2±4.5* 22.4±2.8* 68±15**高剂量组 10 28.3±2.8**3.56±1.05**1.79±0.53**64.3±5.1**15.7±2.3** 62±14**中剂量组 10 27.6±2.5**3.68±1.12**1.82±0.39**63.8±4.7** 16.9±2.5* 64±11*低剂量组 9 26.8±2.1* 4.02±1.03* 2.23±0.46*61.7±4.3**19.5±3.1** 67±12*
4.六组大鼠血清MDA含量、SOD活力、总抗氧化能力检测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活力显著降低(P<0.01),总抗氧化能力明显降低(P<0.05)。各药物组均较模型组血清MDA含量降低,且有显著差异(P<0.01,P<0.05)。各给药组SOD活力、总抗氧化能力均较模型组强,复方羽龙制剂高剂量组作用最强,与模型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3。
表3 各组大鼠血清SOD活性、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比较±s)
表3 各组大鼠血清SOD活性、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比较±s)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组别 数目(只)SOD(U/ml)MDA(nmol/ml)T-AOC(U/ml)正常对照组5.75±1.73 10 25.87±5.67 3.12±0.85 7.63±1.68模型对照组 8 11.83±2.13△△ 5.62±1.04△△ 4.77±0.91△雷公藤组 10 18.44±4.61* 3.63±1.23* 6.43±1.63*高剂量组 10 22.76±3.52** 3.46±1.25** 7.12±1.67*中剂量组 10 21.73±4.64** 3.52±1.06* 6.98±1.54*低剂量组 9 19.45±2.66* 3.60±1.24*
肾病蛋白尿既是肾脏疾病较常见的病理变化漏出物,也是一组肾脏发病过程中的微观证候。其发病因素还不十分明确,其中免疫因素介导的炎症反应和氧自由基等非免疫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2]。胡明昌等[1]提出,肾病综合征时机体的脂质过氧化速率增加,抗氧化能力下降,表现为MDA升高,SOD活性下降。因此,通过抗氧化途径减少氧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损伤而减轻、延缓肾脏损害已成为防治肾小球疾病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于注射阿霉素的第1周开始出现蛋白尿,并逐步增多,至第4周达到高峰,并呈现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表明MCNS模型制备成功。模型组大鼠血清MDA活力降低,SOD活力升高,T-AOC降低,表明模型大鼠存在亢进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此复方由白花蛇舌草、穿山龙和鬼箭羽等三味清热解毒祛湿与活血化瘀药物组成。鬼箭羽功能破血通经,解毒消肿,颇合肾病蛋白尿瘀血阻滞证病机。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调血脂;扩张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促进蛋白质合成,降低尿蛋白。用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以通畅三焦,使气机通畅,补而不滞,消除蛋白尿,减轻肾脏损害。邓跃毅等[3]研究表明,清热活血方(白花蛇舌草、忍冬藤、赤芍、丹参)对改善新月体肾炎患者的肾功能作用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显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新月体肾炎的优势。穿山龙具有活血舒筋、消食利水之功,使血瘀通利,水行通畅,肾功能恢复。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穿山龙对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诸药相配,清热解毒,活血利水、祛瘀生新、补脾益肾,既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又可以解除肾脏病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修复和改善肾小球的滤过屏障,从而达到清除蛋白尿,改善肾功能的目的。
[1]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75-486.
[2]阳 晓,叶任高,刘冠贤.38年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0,21(6):401-408.
[3]邓跃毅,陈以平.清热活血方治疗中晚期新月体性肾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2):23.